则是属于太子妃的,当然,就是女主的地盘了。

第五重叫承恩殿,顾名思义,是太子宠幸小老婆的地方,就好比是太极宫里的甘露殿。咳咳,小老婆们住的则是另有院落,便是承恩殿东西两侧的宜春宫与宜秋宫。

另有别的宫殿院落,此处不一一描述。

而从搬进来之后,太子李治和太子妃武颜就不会像在王府里那般,日日同屋就寝了。

不得不提一句,早先李二陛下赐给李治的六个美人。当时丢在太原晋王府里,好久都没人搭理她们。吃穿是没有被苛待的,可是也别想武颜在她们身上花大钱,所以日子过得也就是一般般罢了。

等啊等,六个大美人等得眼都花了,也没见到晋王的面。使出宫里常用的手段,收买下人,探听殿下在内宅走动的路线,却是收买一个,那一个下人隔天就不见了。

两三回之后,六个大美人吓得够呛:太子妃治家的手段真是了得,自己还没动作,就被拍成灰了。

于是她们乖乖在晋王后院过着吃吃睡睡玩玩的日子,心宽的长胖了,心眼多的变瘦了。

等到一朝风云突变,晋王成了太子。

六位良家子都生出了几分心思。这六人都是从百姓中采选的,比一般宫人要貌美一些,本因为见不到正主儿,熄了心思争宠,却被金灿灿的“太子”两个字再次砸晕。

亲王侍妾和太子侍妾能一样吗?

太子侍妾日后可是妃嫔。虽然也有倒霉如前太子那样,半路被废掉的,可是富贵险中求,晋王如今已经是太子了,这六个良家子被赐进晋王府的时候,就只能做晋王府的人。

武颜才不管六个没有封号品级的良家子心里如何翻腾,把她们一股脑丢进宜秋宫里,自己则是和胡嬷嬷、徐嬷嬷一起整顿起了东宫的后院。

李承乾被废了,当时东宫伺候的人也被大清洗了一批,后续补充进来的宫人里头,各方的眼线都有。作为合格的太子妃,最起码要弄清楚,现在自己的地盘上有多少人的耳目。

东宫比之晋王府,大了不知道多少。胡嬷嬷和徐嬷嬷忙得要飞起来,哪里还会像以前一样,生出一些互别苗头的念头了?

胡嬷嬷是宫里的老人,在宫里颇有根基,知道很多辛秘;徐嬷嬷是跟着武颜已久的老人,大概知道武颜的脾性。两人合作,处理事物的效率高了不只一倍。

当然,春风得意的不只两位嬷嬷以及武颜的丫鬟,还有李治身边的胡公公和阿保。

胡公公年纪大了,倒是沉稳一些,阿保最近走路都带风,凭谁见到了他,如今都要喊一声“小胡正侍”。(2)

更别提宫外。

长孙家其实一贯来都是超然的,因为本朝太子必定要立嫡子,不管哪一个,都是长孙无忌的亲外甥。

武家就是第二被关注的人家了。反正在大家眼里,这就是武家的祖坟冒青烟了,才能生出一个太子妃。不过事无完美,太子妃和现在的诚郡公不是一母所出,听说关系有些不够亲近……

反正嫁入贺兰家的武顺和嫁入郭家的武颖几乎要被婆家人供起来了——这可是太子妃一母同胞的亲姐妹,太子妃和她们的关系指定好。

不同的人对于不同的情境也会生出不同的应对。

杨氏在武府内院几乎要说一不二——幸好武元庆并不太知道后院之事,不然非得七窍生烟。小相氏把后院经营得很好,下人们虽然捧着杨氏,可是还是知晓当家主母是谁的。

武顺在贺兰家几乎可以说是气焰嚣张了,她和贺兰安石确实感情不错,可是婆母也在她孕期送了美婢过来的。原先还顾着“长者赐”面子情的武顺,回头就把两个看不顺眼的提脚卖了。

武颖在郭家本就过得挺开心。郭家虽然家世低微,但是人口简单,最适合武颖这样绵软的性子。她嫁过去之后,郭家的老祖母就把管家的事情交给了孙媳妇儿:老人家虽然是乡下人,可是很知道,把管家权交给孙媳妇儿,郭家才能在长安城的圈子里慢慢立足。不然就如同自己早先那样,去了人家的宴会上,也是被人暗地里笑话。而郭诚的父亲,武颖的公公就更加没得说了,身为长安县令,老爷子忙得很,三五不着家;着家也避嫌,不怎么见儿媳妇。夫君郭诚性子憨厚,一心用功,一个房里人也没有,日日苦读,从秀才考成了举人。

如此惬意的生活,武颖觉得比在娘家的时候自在了不知道多少(忽略没有二姐姐陪伴这一点)——至于掌家的进出银钱,那也是一点也不难。她是腼腆又不是蠢笨,学得的几分本事,管一个郭家绰绰有余。还有二姐姐悄悄给自己添妆的金银,武颖的日子很潇洒。


状态提示:第四十八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