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解决方案失败,英国人提出了第二个方案,就是在朝鲜的仁川设立中立区,所有国家的的军队都不得进入。
对于英国的人提议,日本的外交官也不敢拒绝,只能禀报给在东京的天皇。
但是日本已然决心一战,而仁川是日本派兵登陆朝鲜的中转基地,日本天皇一口就拒绝了。
在外交上,日本比起清朝要强硬得多。
清朝的官员,即使李鸿章,虽然和洋人打的交道不少的,但对于外交上,远不如日本成熟。
面对洋人,根本不敢如日本这样强硬,或许是因为被洋人打怕了。
对于日本的拒绝,英国人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就是把朝鲜一分为二,清朝占一半,日本占一半。
但是睦仁天皇还是没有同意,日本的野心是整个朝鲜,然后从朝鲜踏过鸭绿江,剑指东北。
天皇的强硬态度,让日本的外交官吃了定心丸,开始和英国人周旋。
日本的外交政策已然成熟,手段比起李鸿章要高出很多。
日本的外交官通过多次的谈判,再次把握到英国的人心理——他们怕和俄国开战。
作为日不落帝国,英国的国力是远胜于俄国的,但是在清朝,特别是东北和朝鲜,英国本就力有未逮,在这里和俄国开战,英国完全没有战胜的把握。
日本人利用这一点,透露给英国人一个假象,就是日本已经取得俄国的同意,如果英国人在干涉,俄国人就要出兵了。
同时将日本的军事部署透露给英国人,告诉英国人,在谈判期间,日本一直在做战争准备,现在所有的一切都已经准备妥当,明确表明了日本要开战的决心。
英国人见日本人态度坚决,更是已经做好了开战的准备,在反观清朝这边,顿时失望不已,态度开始转变。
开始思考日本在朝鲜作战,和清朝开战后会出现的结果,是否会影响英国的利益。
最后,日本答应英国,不会在上海长江等地区和清朝作战,保证英国在清朝的利益后,英国人同意了日本人要求,允许他们和清朝开战。
整个外交过程,李鸿章完败给日本。
取得英国人的同意后,日本第一时间开始往朝鲜增兵。
之前被李鸿章派去朝鲜的叶志超,隔三差五就请求李鸿章,让李鸿章换帅,找各种借口要离开朝鲜,返回清朝。
不过李鸿章没有同意换帅。
李鸿章不同意,叶志超可没袁世凯的胆识,敢落下担子跑路,于是就向李鸿章要援军。
对于这个,李鸿章同意了。
此刻,日本在朝鲜的兵力已经超过清军,如果不派援军的话,现在在朝鲜的两千士兵,不一定能打得过日军。
叶志超是淮军将领,现在在朝鲜的两千士兵也都是如今清朝最精锐的淮军,是当初和李鸿章一起剿灭太平天国的。
但是这精锐,只是和清朝的八旗兵比,此时的淮军也早已腐败。
叶志超当初在围剿太平天国的时候,被人称之为叶大胆,可是做了几十年的官老爷,他彻底腐败下去了,变得贪生怕死,不然也不会在还没有和日本开战的时候,就三番五次要辞去帅印。
李鸿章知道叶志超并不是现在最适合的统帅,但是却是他最信任的人。
袁世凯很不错,但是袁世凯私自回国,他没有处置就已经很宽容了,短时间内李鸿章是没打算用他的。
还有其他人,但是却不是李鸿章的人。
此刻在朝鲜就有一个将领,比起叶志超更适合当这个统帅,但是他不是李鸿章的人,李鸿章调他去朝鲜,他本是可以拒绝大,但是为了国家,他义无反顾的去了,即使明知这一去,再也回不来。
很多人都说他傻,但是他还是要去。
这是如今清朝官吏中,难得一见的,把个人利益放在一边,一心为国的官吏。
可惜,他不是李鸿章的人,去了朝鲜只能听命于叶志超。
他叫左宝贵。
左宝贵到了朝鲜之后,多次向李鸿章要枪要炮。
李鸿章知道他是个能人,当靠叶志超,是不可能守住朝鲜的,因此他调左宝贵入朝帮助叶志超。
对于左宝贵的要求,李鸿章是有求必应。
左宝贵的无私,却并没有人看到,其他官吏看左宝贵,却是另一种看法。
他们认为左宝贵是借机要挟李鸿章,趁着这个机会要枪要炮,壮大自己。
李鸿章向朝鲜增兵三千,用的船并不是北洋海军的,而是租用了三艘英国的人运输船。
日本要开战,李鸿章已经意识到海上的不安全,所以他租用英国的运输船,认为日本人不敢攻击英国的运输船。
三艘运兵船并没有战舰护送,而是独自行驶在茫茫大海中。
李鸿章派出济远号,但是济远号并不是护送运兵船,而是先一步到牙山湾等待运兵船。
林安松从英国回来,离开北洋海军,济远号重新回到方伯谦手中。
方伯谦带着济远号在牙山湾等待运兵船的到来。
先是第一艘运兵船到达,一千士兵开始登陆。
然后在是第二艘运兵船到达,不过这个时候,方伯谦派去仁川的威远号带回来一个消息,汉城已经发生兵变,日军已经攻占汉城。
作为一个有本事,有谋略的将领,方伯谦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陷阱,不等第三艘运兵船到来,就连第二艘运兵船上的士兵都没完全登岸,方伯谦就下令让济远号返航,返回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