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宋第一太子>第111章 大婚〔上〕

高欢是东魏的权臣,掌握了东魏的军国大权他的儿子高洋后来取代东魏成为北齐的开国皇帝。

赵旭看着赵匡胤若有所思,又进一步说道:

“父皇你像利用文臣限制武将,可是你想过这样一来的后果吗?”

“后果,什么后果,那样只会让我大宋千秋万代,没有武将的威胁,文官何足道哉,你没有听说过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吗?”

赵匡胤的认知了武将的威胁更加的可怕文官他还真的没有放在眼里。赵旭苦笑道感情刚才那一番口舌白费了,得还是不能有这样的思想,否则还真的危险,再说一遍吧。

“父皇此举造成文官势力必定强大,接下来的是武将或者说是整个国家的武风受到影响,因为他们能从朝廷的政策中看出国家不重视武而是重文,那他们就会弃文从武这样就极有可能在民间厌武成风。”

赵匡胤立刻接过话茬:

“这样有什么不好,民间习文成风,这是一个国家文化兴盛的标志,你看南方的唐国,百姓喜文而厌武,这么多年来,百姓安居乐业,人人富足,违法乱纪之徒,更是少之又少,这有什么不好呢?”

赵旭看得出来老爹真的是陷入怪圈了,处处只想到百姓好文风的好处,这不老赵同志又开始说了起来,并且越说越兴奋:

“这样百姓都是好文风数十年之后,民间风气为之一清,政治清明,那时候定能重现大唐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赵匡胤说道此处,双眼放光,大唐盛世是他所向往的,他也想成为一个开明青史留名的好皇帝,想唐太宗李世民那样。

可是赵匡胤忘记了大唐的盛世是一刀一枪打出来的,是数次对外战争取得,是大唐的虎狼之师南征北讨才得来的

赵旭摇头道:“唉父皇可曾想想到百姓都是习文成风,不修武术,那么势必会造成百姓的身体羸弱,那么一但有敌的入侵怎办,谁来抵挡?”

“哈哈旭儿何故如此的糊涂,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大宋的军队自会担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这是军人的本分,当初你我父子不就这是这样为大周出生入死的吗?”

赵匡胤不知道自己的儿子今天怎么老是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敌人来了我们有刀枪,还用问吗?

“父皇我大宋的军对来自哪里?”

“我大宋的军队当然是来自民间招募的百姓,这是毋庸置疑的呀。”赵匡胤很是肯定的回答道。

“那么父皇百姓们都是弃武从文,他们的身体能够有多强壮,能够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吗。”看到赵匡胤想开口说话赵旭紧接着又追问道:

“父皇也许会说,我们实行的是募兵制,军人专门有自己的身份,当他们入伍之后可以进行严格的训练,这样一定能提高他们的也体能,他们也很快能够达到标准的,是不是?”

赵匡胤只得点了点头,自己确实是这样想的,当兵的只负责保家卫国,平时负责训练,有战事的时候要上战场。

“父皇说的也是十分有利,那么我有个问题想问父皇,一匹劣马将它训练成千里,马的几率是多少呢?”

老赵想说什么张张嘴却没有说出来,劣马在再怎么训练也不可能成为千里马的,他好像是有点明白儿子想说什么了。

“就像一匹劣马怎么训练都不能成为千里马一样,一个身体孱弱的士兵,再怎么训练也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士兵,只不过能让他的身体强壮而已,他日如果我们一统天下之后,征契丹能是对手吗?”

契丹人生活在北方的草原,骑兵是是他们的天然优势,他们的士兵虎背熊腰,异于常人,赵匡胤也是和他们交过手,自然知道他们怎么样。

“我国中的百姓长期身体孱弱,造成我士兵的质量下降,别说我们要统一天下,恐怕守卫国土都有问题,这一些虽然不全是您提高文人的地位造成的,但是却有一大部分原因。”

“限制武将是必须的,这是为了中央集权的需要,但是不杀士大夫这一条可以去掉,文官武将的地位是平等的,只要我们能好好的用人,他们都是没有好坏之分的。”

“怕武将造反可以改革军制,更加可以设立机构教育士兵的思想,让他们效忠的是国家而不是某个人,同时可以专门设一个官职到军中管理军中士兵的思想教育。”

一不留神将后世的政委制度给整了过来,当年毛太祖一个党支部建在连上,使党很好的指挥了枪杆子,在这个时代也是可以的。

赵匡胤哪里听过这么绕口的话,被赵旭绕糊涂了,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说,心里觉得是不是真如他说的这样不该立下不得杀士大夫的誓言。

他不知道赵旭用了一个偷换概念,明明是一个不杀士大夫,这个赵旭却扯到了,什么不杀士大夫会造成百姓身体孱弱,又扯到国防上面去了。

如果是现代人很快就会发现猫腻,可是赵匡胤哪里会知道这里只是听着迷迷糊糊的,又觉得挺对。

其实赵旭心里想说的禁武所造成的影响,他以前看过一部武侠剧说的是武林人士,以武犯禁,禁武是最好的选择,结果强制的禁武使那个国家的民众身体越来越弱,慢慢的就被其他国家所灭掉了。

还别说赵旭这一偷换概念,赵匡胤还真的动摇了,自己跪在祖宗的牌位面前,忏悔说自己差一点毁掉了大宋江山,很快就把这条誓言给抹去了,至于加上其他了什么,赵旭就不管了


状态提示:第111章 大婚〔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