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玄幻奇幻>重生浣衣女>第一百三十六章 道德绑架

知道李小红的出身背景在古浪县混得还行,到了府城就不够看了,所以常夫人把她拉了来,就打算给她撑这个腰。别人不知道,常夫人可是知道刘家这次从官府里要走了多少地。

那些地在官府的帐本上,手续做得全全的,是官府以市价购买了刘家的粮,又把地卖给了刘家,一来一去,其实没有现银交易。

而且官府的帐本上还记着,官府没钱了后,刘家忠厚传家,捐了大量的粮食用于赈济,常知府现在对刘家也很尊重。

每个人对能帮自己度过难关的人都有感激心理,常知府和常夫人也一样。

常知府那里,无论刘家建窑、开铺子、买地,全部大开绿灯。

常夫人这里就想把李小红推到慈善领头人的位置,想让刘家再捐点粮出来。

李小红要是知道常夫人是抱着这个打算,打死她也不来,兰州城是什么地方,看看街上的买菜大妈伸手都能带个全金戒指,藏龙卧虎之地啊,要说府里的高官、豪绅们家里没偷偷建粮仓,她是不信的!

这年头,谁家不留几条后路啊。

刘家根基太薄,自己心太软,这都是刘家目前的短板。李小红想到家里的圣旨,就不想再出风头了,人要低调才能有长久的安稳。

所以两个人到了大堂,就谁座主位推来推去,李小红坚决不肯坐主位,常夫人看她太坚决,只好自己坐了主位。

“诸位,大家可能已经从各种渠道知道,有大批流民正在往我们这里赶来,这次请大家来,就是希望大家能和官府同舟共济,伸出手共同度过这次劫难。”

下面“哄”的一声,自己得到的小道消息是一回事,官府正面出来宣布是另外一回事。

常夫人将手微举,大家都安静了,在这次赈灾过程中,常大人的能力有目共睹,大家也给了常夫人十分的脸面和尊敬,内宅女人的面子,就是外院的男人挣回来的!

“官府已经上书朝廷,不仅兰州要开常平仓和义仓,沿途的官府都要开仓赈济,减少对陇右道的压力。”

“而且,知府大人已经上书,请求减免今明两年的税赋,大家放心,官府永远是站在百姓这边的。”

“最大的好消息是,朝廷派的监察御史即将到陇右道,这可真是朝廷的重视和恩赏啊!”

“我们陇右道百姓不能光等着朝廷的赈济,还要自己互相伸出手来,互相帮一把,天下百姓是一家。”

“受到皇帝圣旨嘉奖的刘家,本次带头捐粮50担,希望大家能像他家一样踊跃捐物捐粮,我们将在城门口立一座石碑,将所有捐粮捐物的人,名字都刻在上面,永世流传。”

谁不想留下好名声啊,别说刻石碑了,哪怕就是在地方志县志里面留个名字,也有人愿意付出代价。

果然,大堂里的夫人们不再叽叽喳喳了,而在默默的思索,既然来了这个慈善赈灾大会,大家本来就准备好了放点儿血,知府的面子多少还是要给的,现在官府付出的代价大一些,就可以多放点血,价值等额兑换。

“我家捐十担。”

“我家捐二十担。”

终于慢慢有人表示了,有人打头,就有人跟风,常夫人微笑地看着。

募捐宴会后,常夫人按照李小红给的地契,一家家私下拜访,只说刘家心善,可怜流民不易,替这些人家把地捐了。

原本这些人家送礼的时候就是探路性质,送的也不是什么好地,李小红看不出这里面的猫腻,常夫人可是门清。

看看这写的十二亩地,其实那片地区大部分是盐碱地,偶尔有一两家确实是心有所图,送的贵重,看着常夫人的笑靥如花,也说不出来要把礼物收回的话,只好硬着头皮捐了。

这些人吃了哑巴亏,大部分人家看在知府的面子上,倒也一笑而过。

有些舍不得的,眼睛小的,就有刻薄话冒出来,“这个刘家,真是小家子气,连一点礼物都不敢收,还生怕别人沾上他怎么的,难道真当自己是皇亲国戚了?多大的架子呀?”

李小红听到也当没听到,这世上,谁人不说人,谁人不被人说。

若想人不说你,要么就位高权重的,让别人说不起,不敢说。要么你就窝囊废到让别人不屑一说,所以被人说也不是什么坏事。

刘家虽然没有远行,但是李小红很重视跟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每天吃完晚饭后都带着孩子们,在庄子里面,转一转,玩一玩。

老杨树下,听庄子里的老人讲讲古,捉捉知了。让自家孩子跟庄子上的孩子们玩到一起,让他们体会到百姓生活的不易和困苦,在玩耍中体会人情世故。

这天李小红刚出门,居然有人跪在道旁,庄子里的人聚在一旁指指点点,到跟前一看,竟是几年没见的二徒弟。

二徒弟自从上次诬告李小红,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把自己的哥哥关进了大牢,自己也倒赔钱出来,事后虽然想求得李小红的原谅,李小红却对她的眼泪已经免疫了。

后来听说二徒弟去嫁人了,李小红再没有关注过这个人的行踪,没想到在这种时候居然见到了她。

二徒弟身边居然带了个小儿。见李小红过来,二徒弟痛哭流涕,不断的向李小红磕头。她本就长得柔弱,身上又带着孝,哭得伤心,庄里的人都对她怜惜。

“师傅,当年都是我糊涂,求你再原谅我一次,帮帮我,我怎么样都无所谓,只要我家宝儿能有口饭吃。”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六章 道德绑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