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唐纨绔公子>大唐万象 174.攻打浮图城

在经过那群中年汉子详述根由,长孙凛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汉子都是当年从东突厥逃到此处的大唐侨民,由于他们已经在西域成家立业,也渐渐融入了西域的生活,所以他们并没有返回大唐国土。

然而这些人大多数在此都是经营一些手工业者,毕竟西域之地的经济、文化、科技本来就远远落后于中原,因此他们的技术是很有优势的。然而高昌国王有歧视唐人的国策,这些侨民在此过得确实挺艰难的。

而昨日发生的事情更是让他们气愤,吾伊城主喀勒竟然不顾百姓们的安危,命令守城卫士强硬收起吊桥。尤其是他们中还有家眷当时就因此而坠入护城河。幸好唐军因顾念百姓性命,停止攻城。否则恐怕死伤人数将会更多。

本来城中的诸多侨民对与高昌心中就有怨气,昨日的那次意外便成了他们的导火索。当晚,几个较为德高望重的便联络了在吾伊的数百侨民,在唐军发动攻城后,突然斩杀东门守兵,绑架了城主喀勒,大开城门。

听了他们说明缘由后,实在,他所率领的士兵之所以勇于在战场上英勇奋战,无非就是为了建立功勋升官发财,或者是为了大唐国土安全。相信没有谁像他那样,仅仅是为了自己和家人不再受到欺辱控制。而昨日里他因为一念之间下令收兵,不过是可怜那些手无寸铁的庶民百姓。然而就因为他给了这些百姓生的权利,却凭空赚来了一座城池,从而避免了多少将士的伤亡。

而后长孙凛随即下令,将城主喀勒一人斩杀,除此之外再不杀一人。郡中原有的各级官佐,一律恢复原职。对城中的百姓,不得有任何侵扰。要多加抚慰,让他们各复其业。远近百姓闻之。尽皆欢喜。尽管城头易帜,城池易主,而吾伊城中百姓竟如平时一样安然度日,没有丝毫的惊惧和恐怖。

这也不奇怪,这些草根百姓们本来就没有什么仇恨,一切仇恨与战争都起源于统治者。而且高昌早就上奏称李世民为天可汗,只不过近年来才有了异心。

至于在最高管理者的问题上,长孙凛还是选择了本地一个较为有口碑的长者卡拉提作为城主,虽然吾伊地处高昌、唐、突厥三国交界处。但毕竟这个郡还是以高昌人居多,一个高昌人做城主会让城中地绝大多数百姓心安一些。而他又认命了侨民中的一个饱读诗书的儒生朱长横为吾伊郡令,有他来负责城中大小事务的管理。如此以来汉人治理城池的智慧将能发挥出来。而高昌人也不觉得他们是在汉人的统治之下,毕竟城主还是高昌人来担任。

至于城中的将近两千名高昌士兵都被编制到唐军当中。他们以雇佣军的身份成为了唐军的一员,当然他们被承诺地军俸是很丰厚的,至少比他们做吾伊守兵好许多。至于他们能不能忠心不二,在将来对西突厥的攻略战并不重要。只要他们能打下城池或者行帐,西突厥处有地是财物可以奖赏他们。人毕竟还是为益而活,相信不久之后当他们吃到甜头,也没有人会愿意放弃这份金饭碗的职业。在一切政务都已经理清后,长孙凛只留下了五百名高昌兵和一百名唐兵地人马驻守于此。

拔掉了吾伊这颗钉子。扫清了北上西进的第一个障碍。长孙凛便率领着六千多士兵,向着可汗浮图城前进。这是他进军西突厥的第二大障碍,也是他这次行军中的主要任务。

浮图城北临额济水,东依阿而山,形势十分险要,乃守险之冲,襟带之地。而此时守卫浮图的。则是以骁勇著称的西突厥叶护坎特坦。部下拥一万之众,同时又有突厥虎将军郝颜瑟率两万人马扎帐于西突厥边境的突坦。与之遥相呼应。

是日凌晨,乘着漫天大雾,长孙凛率领大队人马,从阿而山山麓旁小路进军,神速地出现在浮图城下,在城东五六里处安营结寨。

浮图凭山临水,易守难攻。坎特坦采取了身边汉人谋士的建议,执行坚守不出地战略,他们认为唐军长途跋涉,必然所带攻城战具不足,且粮食短缺。若是对方久攻不下,必然使其士兵困乏,士气衰弱,届时突厥军再采取行动,即可不费吹灰之力剿灭唐军。

薛仁贵对此也是深为忧虑,若是敌军不出城迎战,唐军长期拖在这里,不能迅速西进,对唐军将极为不利。长孙凛却是沉着说道:“这突厥人本来就是勇而无谋,若非他身边有汉人谋士,恐怕现在早已按捺不住出城迎战。我放只需要轻骑挑之,他自会出战。只要将这条老蛇引出洞来,在截断其后路,则杀之不难。”

然后他思索一番,又说道:“这西域之地本来水源就不足,浮图城之所以成为沙漠绿洲主要就是因为额济河自西向东流过。浮图处于下游地段,我们只需要在上游截断了他们地水源,使其士兵渴乏,必然能将之引出来作战。”

薛仁贵和其他的几位将校听到长孙凛之言,便连连称妙。对于这位郎将也更是心中佩服无比。要知道眼前这个少年人还不到十八岁,十八岁的概念在盛世唐朝无非就是与青楼的姐儿们说着情话,听着小曲儿。然而眼前这少年却已经成为一军之将,面对着战场上的各种复杂情况,却能从容冷静的对待处理,这不得不让他们心中涌上崇敬之心。

浮图城内的额济水本来是水流淙淙,碧波如练,清澈见底,城内居民和士兵都靠饮用这条河水为生。然而自从唐军驻扎在城外一个星期之后,那清漪荡漾地河水


状态提示:大唐万象 174.攻打浮图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