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恐怖悬疑>我竟然是白骨精>第四十章 驸马并不好
王延龄亦借贺寿为名,带着香莲进宫去在筵席前卖唱。

尽管秦香莲一字一泪的哭诉自己的身世和家庭的苦难以至泣不成声;尽管王延龄在旁多方婉言相劝,但陈世美却是狗肺狼心,无动于衷,他不但数次想将香莲赶出宫去,并且出言冲撞了王延龄。

王延龄在盛怒之下,将自己的白纸扇一把交给秦香莲,嘱她到开封府府尹包拯处去告状。

陈世美见王延龄气冲冲走出宫去,怕对自己不利。

于是一面传话州司衙门,将香莲母子赶出京城;一面又派遣宫中武士韩祺去追杀香莲、冬哥和春妹,企图灭口。

在京城郊外的一所古庙中,韩祺找到了秦香莲母子三人。

但经过香莲的诉述以后,韩祺才恍然大悟:原来要杀的并不是陈世美的什么仇人,而是陈世美的妻子儿女!

韩祺左右为难:要杀香莲母子吗,不忍心下手,不杀吗,钢刀上又没有血迹做回证。

最后,为了不昧良心,不背正义,韩祺终于放走了秦香莲母子,自己则引刀自刎而死。

香莲悲愤交加,咬牙切齿痛恨陈世美的恶行,她拿起了钢刀,急奔开封府去告状。

这时候,开封府府尹包拯正从陈州放粮回来,一面让秦香莲去写状子,一面叫王朝去骗陈世美到开封府来。

陈世美带了上方宝剑,气焰千丈地来与包拯相见。

起初,包拯还正言相劝他认下香莲。

陈世美却全不领情,不但坚决不认,并且倚仗皇权欺人。

包公见陈世美执迷不悟,便传令击鼓升堂。

在公堂上,秦香莲理直气壮地控诉了陈世美忘却父母、不认妻儿、杀妻灭子三大罪状;铁证如山。

但陈世美却仗势不受开封府的审理,且想在公堂上行凶杀害秦香莲,包拯忍无可忍,便喝令刽子手打落陈世美头上的乌纱帽,剥去他的蟒龙袍,用法绳把他捆绑了起来。

跟随陈世美来的内侍见势不好,急忙跑回宫去报信。

公主闻讯大惊,连忙摆了车辇,赶到开封府来讨人;但包拯却坚持不放陈世美,一定要为民伸冤。

公主没有办法,只得回转车辇,去请她的母后。

国太到了开封府,用威胁利诱都吓不倒包拯,便蛮不讲理,强夺冬哥和春妹;并且耍赖:不放陈驸马,就坐守开封府不回宫。

包拯见国太变了脸,左右为难,无可奈何,只得捧过自己的俸银三百两赠与香莲,劝她与儿女回家。

秦香莲有冤无处诉,怨包拯也是个官官相护的人,并且退回银两。

包拯听了香莲的话,愧愤交加。

他宁愿弃官丢职,也要为香莲伸冤。

于是包拯不顾国太与公主的阻止,一手摘下头上的乌纱帽喝令开斩!这个贪图荣华富贵,狠心杀妻灭子的陈世美,终于死在铁面无私的包拯的虎头铡下!

………………

这个故事大概就是这样,虽然陈世美的结局不太好,但说到驸马的话,也不得不多插一句,因为驸马,顾名思义就是公主的丈夫,这一下就跟皇室沾边的了,在大家固有的印象中,能当驸马,可是人人抢破头的事情。

像是电视剧中演的那样,一旦皇帝赐婚,公主下嫁,那几乎便高兴的快要晕过去了,觉得天下间最好的事情莫过于此,无异于天上掉馅饼,可是真的这样吗?

其实并不然,需要郑重的给大家说明,这些并不是真实的历史,在古代,一般情况下,可是很少有人愿意做驸马的,这是为什么呢?

像是上文说过的,陈世美的案子发生在宋代,他为了想得到驸马这位置,冒了生命的危险,最后也果真付出了生命代价。

可这种事情,在唐代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唐朝人对于担任驸马这件事情,不但不羡慕,大多数还非常排斥,举一个唐代跟陈世美境遇相似可是结果却相反的例子。

在唐宪宗皇帝时,有一年,曾要求公卿大臣家中子弟来娶公主,结果公卿大臣纷纷托辞躲避,可见当时很多公卿大臣都很害怕娶公主,也害怕与皇室结为亲家。

不仅新科进士不欢喜娶公主,早在唐玄宗时,玄宗想把她妹妹玉真公主许配给方士张果,张果便跟他两位朋友王迥质和萧华说:“娶妇得公主,平地生公府,可畏也。”

这句话意思是说:娶个公主过门,等于平白生出个官府来管你,这是多可怕的事啊?

张果在说这话时,刚好皇帝派的使者也来到,说要将玉真公主许配给张果,张果便大笑不肯接受。

方士,其实在唐代时社会地位并不高,但连一个区区方士都不肯娶公主,可见当时人对公主的印象实在不好。

既然社会上一般人都认为娶公主不是件好事而不愿跟公主结婚,所以,唐朝的世家大族就更不愿跟皇室结为亲家,是故,在唐宪宗之前,没有世家大族的子弟做过驸马。

所以,早在唐太宗时就曾经讲过:“我贵为天子,可是一般社会人士都宁愿跟门阀世族联姻,却不愿意跟我们皇室结为亲家,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唐太宗这点疑惑,一直延续了百余年之久,直到唐宪宗以后,才出现极为少数的士大夫、世家大族愿意与皇室联姻之例子,但也是极其少数。

但是“三品员外官”则不然,唐代所谓“员外官”,是指原缺以外的官,也就是正式编制以外的官,只是个编制外的虚衔,不是个正式的官,唐玄宗以后,员外官又改称为“检


状态提示:第四十章 驸马并不好--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