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炼金大中华>【557】 旅顺危矣

长辈的那份‘痛’,他们算是亲身体会到了。

朝廷的军队是吃什么的?

北洋水师又是干什么的?

堂堂大国,居然不敌岛国!

这批开明人士,简直想不明白。

他们想不明白,《申报》等被龙灏全资掌控的中国报业就让他们明白!

接下市。

上海的报纸通过马车、漕运、铁路、公路等等运输方式,运往各大城市,免费地赠送给关心国事的人看。

不收你钱,只要你喊一句“反对威海条约”,就能得一份油墨犹新的报纸。

对这一项举措,有好奇的商人做了一笔统计,《申报》每天的耗费就是二十万两银子之巨!

手笔可谓庞大,不计成本。

这些报纸上不仅详细刊印了《威海条约》全文,解读条约签订后对中国带来的危害,而且还把黄海大海战、平壤大屠杀等内容刊登其上,配上图片和解说,让大家看清楚这次甲午战争的来龙去脉,看清楚清军的孱弱、朝廷的胆怯,看清楚慈禧、恭亲王、李鸿章这群‘崽卖爷田不心疼’的懦夫作派。

报纸仅仅免费派发了四天,就有了效果。

当然了,这个效果不太具有正面性和推广意义。

湖南湘潭,一名自称为太平天国洪秀全后人的小地主,宣布揭竿起义,要推翻腐朽的清王朝,他率领乡人五十一,杀入了湘潭县府,宰杀知县一家。然后汇集靠拢的‘从龙众’,举兵三百,攻打毗邻的长沙城。

自然,这个好比闹剧一样的起义很快就被扑灭!

那名洪姓后人最后也被证明不过是一个贪财好色、鱼肉乡里的典型地主老财,因为这几天读了几份《申报》,再加上夜里多喝了几杯。就萌发起了造反称王的念头。

湘潭的‘起义闹剧’来的快,过的也快,但是,这件事经过《申报》记者的报导,渲染一番,很快也传遍了江南。

你想江南有什么人啊?

湘军、淮军、粤军……满清后期彪悍的人马都在这里。

所以,对朝廷不满的种子,经过‘湘潭起义’事件后,在不少人的心里发了芽……

假如说‘湘潭起义’事件算是民间不满情绪的一种另类爆发。那么,官场上的不满就集中体现在两江兼湖广总督刘坤一身上。

《威海条约》曝光后的第八天,他便上书慈禧太后,疾言厉色,明确要求朝廷宣布条约无效,将恭亲王这个‘卖国贼’下狱问罪,绝对不能跟日本和谈。

刘坤一还表示,如果需要打仗。他愿意率领还在筹建中的南洋水师‘围魏救赵’,从上海出发。攻击琉球群岛和日本的九州四国!

除了上书朝廷,刘坤一还写了一篇洋洋洒洒、情深意切的万言文,不仅派人送去北京贴在墙头,而且还刊上了《申报》。

这个举动,顿时为他赢得了不小的声望。

接到刘坤一的上书和读过流传京城街头巷尾的万言文后,慈禧太后气得宰了两个小太监。而李鸿章也是再次吐血,在狱中习惯性昏迷。

当然了,昏迷前中堂大人还是例行有了一句交待:“刘坤一这老匹夫,说的比唱的好听,老夫叫他早点出兵他怎么装聋作哑?现在朝廷忍辱负重好容易跟日本人讲和了。你又跳出来指这指那,大发厥词,真、真是气煞老夫也……”

面对刘坤一的突然发难,慈禧太后等高层气归气,但具体的应对举措也着实左右为难,不好出台。

最后,慈禧代表的大清朝廷干脆来了个不理不睬,任你江南吵翻天,我自岿然不动。

反正条约已经签了,日本人也收兵停战了,北京安全了,你们南边爱怎么嚷嚷就怎么嚷嚷!

江南那一块我大清又不是没失去过,想那太平天国时期,我大清没了半壁江山还不是照样过的舒坦,总之一句话,你们爱怎么闹就怎么闹呗!

不过,大清朝廷这种掩耳盗铃、听之任之的做法却被刘坤一抓住了空子。

他在朝廷沉默后的第三天,在《申报》上又开口了:“朝廷有困难,为了保住太后的大寿不被打扰,所以才委曲求全与日本谈和!但是,朝廷有顾虑,我刘坤一可没顾虑,南洋也没半点顾虑!朝廷既然没有对我刘某人苛责,那么就是默许了我的行动,接下来,我刘坤一要为那些死在黄海海战上的同胞和将士报仇了!”

这番话刚刚落地,本被认为在黄海大海战中与吉野号同归于尽的邓世昌部也齐刷刷地现身。

他们在上海接受《申报》的采访,陈述了当时海战的战况,并且表示:北洋水师其实已是外强中干,在多年不补充新型战舰的情况下,能与日本最新式的快速战舰战成三七开,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邓世昌还毫不讳言地指出,如果不是战前从龙灏那里获得了一批弹药补给,自己是无论如何也追不上吉野号并将它撞沉的,那样的话,黄海大海战的结果,北洋也许还要输的更惨!

邓世昌站出来讲话,《申报》将此一刊登,继续在江南派发,举国不禁哗然一片:原来我们不是大意而输给小日本的,原来我们的骄傲——北洋水师已经糜烂至此,原来我们现在的结果还是经过努力拼争后较好的结果!?

这个残酷的事实,简直相当于又一重锤,将全国开明爱国人士的自尊心,砸得粉碎,洒落一地。

刘坤一没有吹牛,他说的话,马上付诸实践!

六月二日,南洋水师的六艘军舰从上海港出发,跨


状态提示:【557】 旅顺危矣--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