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恐怖悬疑>皇上又坏规矩了>第三十章:此处无丝竹

大队人马走了近半日的光景,天色却还是早的。苏楹仰着头透过高耸的峰峦斜望着天际,看得那天空漫布着浅青色,淡淡抹过几道云的痕迹。

早听说泰济古道夹在两山之间,却不曾想到这山峦竟有如此之伟岸。

正想着,忽觉一阵薄风吹过来,依稀能见到山顶树叶沉甸甸地坠在枝上。

叶抖动着,枝晃动着,一行人都放缓了步子。风渐渐大起来,眼见沙尘扬起,苏楹忙遮住眼睛,手上忽觉微凉,耳畔尽是树叶瑟瑟作响的声音。

抬眼见雨点击在衣袖上,雨滴越来越大,顺着风刮在身上,疾风使得外袍跃动着似是要弹起来一样。瞬时仿若身在令一片天地,古道竟似山涧,能听得到风的声音,和着这样的雨,竟有些萧肃。

遇上这样的天气行路是比较艰难的,但这次不同。每个人,从节度使到士卒,无一不期待着更快的到达,也因此,一列人马的秩序并没有因风雨的到来而散乱,如今眼见不到半里路,大家更是恨不得加快脚步了。

雨滴就这么一直落着,而风声却是愈来愈小,从这里看天际依然是迷蒙的青色,不见黑云不闻雷声,看起来竟也不似是暴雨的迹象。

这迷蒙着烟雨的驿道,多少书信途经这里发往京城,多少人物从这里出发,多年来一路路这样走来,一路路的奔波,一路路的风雨。没有什么脚步是被保留的,无需刻意为之。

只要路在,过往行人永远是过客,无论显贵,无问出身,被铭记的似乎仍只是泰济古道。

闻得不远处马啸声,先前报信的小兵策马迎面奔来,后面紧跟一人骑一白马。

见大队人马在此,二人连忙下马,那送信兵急奔至苏鸿羲面前,正要将全部见闻统统话出。苏鸿羲瞥了后面一眼,示意他先回去,眼光紧接着转向骑白马那人。

那人约莫二十有余,身着古铜色甲胄,明显是名武将。他快步行至苏鸿羲处,双手紧紧抱拳道:“末将刑俊弼,见过大人,邶大人等早已在前方马尾桥旁恭候多时,只等大人前来了。”

“马尾桥?”苏鸿羲顿了顿。刑俊弼接口道:“是马尾桥,从这里直走不到半个时辰便出了山界,那里前方不远就是化州的城楼,穿过城楼便是了。”

苏鸿羲拽了拽马缰绳,缓缓道:“刑将军带路吧。”

那刑俊弼揖了一下,噌的跨上白马,习惯性地向后方队伍望了望。

透过迷蒙的雨,见一人身着湖蓝色披风,单骑行在队伍之外,距离太远是故他看不清脸孔,又不知是何人,只觉莫名的好奇。然而忽然意识到回头看太久是为不当,于是诧异中将马头往右调转,直至苏鸿羲右方。

一阵阵冷风伴着马蹄声吹过来,不禁让人打起了寒战,山涧中似是能听到啸声,不像是飞禽,也不像是猿猴的叫声,啸声穿越过古道两旁的树木而来,竟如大军将至。

终于行至了泰济古道的尽头,大队人马急匆匆的往右转弯,那里是化州的城门。

刑俊弼本来在队伍最前方右面的位置,然而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让他对队伍之外那人产生极大的好奇,连他自己都弄不清原因,所以当前列车马向右方转弯的时候,他刻意放慢了速度。

他在转弯时侧过头去,脸上保持着极自然的表情,面向湖蓝色披风那人。这次清晰地看清了那人的容貌。

一张绝美的面孔。

男子装束下的美人面孔,这更让他吃惊。

正是苏楹。

苏楹抬头间正迎上他的目光,这人与她素不相识,却看着自己,或者说,盯着自己。

诧异之后,她漠然瞥了他一眼,随即看向别处,刑俊弼若有所思地低了低头,策马向前。

前方是化州的城门,守城的兵士早已落下护城河的铁索。一行人一路车马劳顿,此刻倒像是凯旋归来的将士,怀揣着满满的期待,来到化州。

一行人过了城门,眼见百米之外居然不是陆地而是白茫茫的湖面。遥看远方,正是天水相接处。这湖虽不甚大却是极宽阔,车马若要通行需绕上半日。

此处的衙役忙将大队车马接下,刑俊弼俯身下马,引苏鸿羲到湖边。

湖边,停靠着的大大小小的船只正等待着迎接节度使一行人。层层叠叠的石子嵌满了湖岸。

苏楹陪母亲一起上的船,前方那只船上有父亲与兄长,还有父亲的几位幕僚,那是随他而来化州的心腹。

除此之外,还有前来引路的刑俊弼。

船夫不住地殷勤夸赞着苏鸿羲的功绩,母亲礼貌地应了一句,其余的都是家仆在接话。

苏楹同母亲进了船舱说话,见母亲奔波劳顿有些倦,她便着侍女秋彤在一旁伺候,自己出了船舱走到船尾。

这是艘装饰极精致的乌篷船,整艘船雕梁画栋,苏楹背靠在船舷上,只觉远看白茫茫的湖面近观其实明晰的很,湖水极清冽,清的见底,清的有些冷。

一路奔波劳顿的人们,占满了后面的船只,嘈杂的声音很快便融进了这片宁静的天地。

苏楹想起早年在陵都时也是乘着这样的乌篷船,对岸是杨柳依依的情景,有丝竹声从歌楼上飘下来,笛音,筝声,那样弹拨的声音,是此生永远铭记的乐事。

此处无丝竹。

淡蓝的天空映在湖中央,画下了湖畔的轮廓,浓郁的颜色在水天相接处渐渐散开。

两岸的繁花印在湖面上,水随风而动,花影飘荡着。层峦的倒影覆


状态提示:第三十章:此处无丝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