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捍帝>第八章 墙头芦苇草

帐下无良将,使竖子成名。

…………

君臣议事随着刘协起身走进寝宫而宣告结束。

十几名亲信重臣带着满腹狐疑陆续离开王帐,路上遇到很多同僚跟他们打招呼,可他们却无心寒暄,心事重重的朝自己营帐走去。

天子今天的慷慨陈词给他们带来了巨大冲击,简直振聋发聩。

尤其是针对目前形势的那番话,着实让他们大吃一惊,以至于整个天子大帐自始至终都只有天子一个人的声音。

这里面透露着太多信息,需要他们认真思考,好好消化一阵子。

有道是听其言,观其行。

如果天子言行一致,立场坚定,那他们这些亲信大臣也能挺起脊梁,完全有能力与杨定、杨奉等人周旋到底,稳定军心,护送天子返回东都。

……天子寝宫。

年仅十五岁的董贵人听到寝宫有动静,便端起自己亲手煮好的肉羹走出来。

看到刘协站在窗前凝神发呆,她又退了回去,把碗里的肉羹倒进瓮中,继续文火慢炖,让肉羹的汤汁更加馥郁香浓。

董贵人虽然身份尊贵,地位仅次于皇后,但明眼人都知道,她被册封为“贵人”完全是因为她的父亲是安集将军董承,陛下最为倚重的心腹武将。

这段日子不光亲信大臣们察觉到天子刘协一夜之间判若两人,董贵人和伏皇后也深有体会。

天子真的变了。

他经常沉默静思,清心寡欲,白天催促行军,晚上训练三百甲士,大半个月都夜不归宿,与新组建的虎贲宿卫同吃同住,从未回寝宫过夜。

所以伏皇后和董贵人这段时间过得很不踏实。

整天忧心忡忡,患得患失,尽管每天都能见到她们的夫君,可是刘协却从未正眼看过她们,俨然把她们当路人一样看待。

就像现在,董贵人感觉得到夫君知道她进来,却没有回头看她。

这让董贵人心里空落落的,黯然回到自己的营帐,默默地看护着特意给夫君准备的滋补汤。

董贵人的感觉没错,刘协确实知道她一直关注着自己。

可惜目前的形势让他无暇顾及男女感情,东归队伍内忧外患,稍有不慎就会一哄而散,进而破坏整个东归计划。

距离华阴城越近,就意味着李傕和郭汜大军即将赶到,一场血战已然迫在眉睫。

生死攸关的紧急关头,张济、杨奉等将领不把心思用在如何抵御李郭大军的追杀上面,反而恬不知耻的讨要封赏。

拎不清轻重缓急也就算了,刘协从不指望他们有多少谋略,但他们贪得无厌的行径让刘协忍无可忍,不由得怒火中烧。

他好几次想在营帐中把这帮贪婪无度的将领一锅端掉,但冷静下来一想,又掐掉了这个念头。

杀掉他们不难,但是要收编他们手下的兵马却不容易。

无法收拢兵马,杀了他们又有何用?

刘协很清楚自己现在唯一能依仗的就是大汉天子的身份,除此之外,几乎一无所有。

所幸这个身份还有些用处。

相较于割据自立的各路诸侯,为了招纳人才而不惜封官许愿,正统皇帝的圣旨显然更有份量,封赏的官职和爵位成色十足,依旧是谕旨钦封。

就目前来说,大汉百姓普遍认可的还是天子诏命。

至于封赏的官爵能否落实,那就不是天子关心的事情了。

之前的献帝陈留王就是这么干的。

天子诏书就像清仓大甩卖一样大肆封赏,动辄拜将封侯,加官进爵,搞得东归百官和护驾将领全是将军大夫。

如今东归队伍中,位比三公(相当于三公)的文臣武将有十数人之多,官爵等同于九卿的多达数十人,三公九卿以下的官吏比比皆是。

概括起来就一句话:追随天子东归洛阳的文武百官全是“高官”。

他们的官爵普遍比关东诸侯高,稍微有点名气的文臣武将都比诸侯们的官职显赫得多。

譬如:张济被拜为骠骑将军,这是武将中仅次于大将军的官职。

自大将军何进死后,大将军之位一直高悬,也就是说骠骑将军张济目前是大汉官职最高的武将。

还有安西将军杨定和兴义将军杨奉,不仅拜将封侯,还赐予假节开府之权,位比三公。

至于李傕、郭汜和一众西凉将领,就更不用说了,清一色的将军列侯。

陈留王一番大甩卖玩痛快了,然后两腿一蹬一走了之,却留给捍卫者刘协一堆烂摊子。

回想陈留王把皇权当儿戏一样的玩耍,刘协腹诽不已:“乱搞!这一个个的都是什么玩意儿,那帮歪瓜裂枣究竟何德何能敢窃据三公九卿之位?就杨奉、宋果这等宵小之徒也配当将军!”

在他眼里,像李傕、郭汜和张济之流,充其量也就配当个校尉,顶天了封个中郎将,而杨定、杨奉和他的部将宋果之辈,连李郭二人都不如,封个县尉他们都未必称职。

尤其是杨定,在西凉一带名气很大,赫赫有名的“西凉大人”。

然而根据刘协这段时间的接触,发现杨定这厮就是个沽名钓誉投机取巧之徒。

此人胆小如鼠又善于投机钻营,既没有武将的胆略和武艺,又没有文官的才能和风骨,欺软怕硬,见风使舵,毫无立场可言,典型的墙头草,风吹两边倒。

在刘协看来,所谓的“西凉大人”杨定,连黄巾出身的杨奉、宋果之辈都不如。

杨奉和宋果好歹是一路厮杀打出来的官


状态提示:第八章 墙头芦苇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