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陕县,曹阳塬上。
刘协率领万余将士驱赶着三万多匹战马昼夜兼程,连续行军五天六夜,第六日黎明跨过东涧,与大部队会合,进驻曹阳塬大营。
据斥候探报,李傕郭汜大军一路尾随追赶,六个时辰内即可抵达东涧。
辰时三刻,天子升帐。
“臣等参见陛下,(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半个时辰前驻跸天子帅帐,身着衮冕的刘协完全没有鞍马劳顿的疲惫之色,深邃的眸子炯炯有神,睥睨之间不怒而威。
高居上阶龙椅之上,刘协俯视着帐下文武两班官员,神采奕奕的脸颊上挂着淡淡的微笑,安之若素,接受公卿百官的朝拜。
“众卿免礼,平身。”
刘协的语气温和,音量却不小,足以传至帐门口,最后排的官员也能清晰听见。
“谢陛下~~~!”
整整一百二十六名官员异口同声,声势浩大,蔚为壮观。
起身之后文武百官巍然站立。
文官着黑袍,手持笏板,站在帐下左边。
武将披铠甲,腰间挎着宝剑,立于帐下右侧。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高矮胖瘦不一而同,使空间并不宽裕的天子帅帐愈发拥挤,人头攒动。
看着帐下泾渭分明的文臣武将,刘协的眼睑微微开合,脸上的笑意渐浓。
太尉杨彪竟然站在左侧文官之中,位居文臣之首,不光是他,之前跟随刘协离开长安时的文武百官居然都在左边。
右边的武将则以兴义将军杨奉和安集将军董承为首。
刘协刚刚召见过的三位白波军渠帅李乐、韩暹和胡才,以及南匈奴右贤王去卑和左贤王刘豹,紧随其后,位置非常靠前,与左边的九卿并排而立。
再往后,便是刘协麾下的嫡系将领:虎贲左中郎将王异、右中郎将王越、讨贼中郎将徐晃、屯骑校尉伏德和白波军众头目,占据中间位置。
刘协麾下亲信爱将郝昭和重点培养的桓武位于最末,属于垫底的存在。
看到他们两人神情拘谨的站在门口挡风,刘协瞥了一眼太尉杨彪,脸上浮现耐人寻味的笑容。
不言而喻,眼前这幅排班就位的场面是太尉杨彪一手安排的。
这看似不经意的安排,实则煞费苦心。
原来的三公九卿一律靠左站,腾出位置给新来的白波军将领和南匈奴首领,以示优待。
既凸显了三位白波军渠帅和两位南匈奴贤王的重要性,又特意安排董承和杨奉站在他们前面,再把新晋提拔的郝昭和桓武等年轻将领招进帅帐,以此维护刘协的天子威仪。
自秦始皇统一天下以来,绝大多数朝代都以左为尊,汉朝与其他朝代不同,汉朝以右为尊。
故而朝堂之上,站在左边的官员就有“作陪或靠边站”的意思,此消彼长,右边的官员才是朝会上的“主角”,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当然了,朝会名义上的主角有且仅有一人,那便是当今天子皇帝刘协。
但今日不同以往。
李郭大军已近在咫尺,大战在即,武将的地位就显得格外重要。
尤其是手握重兵的白波军渠帅和南匈奴贤王,抵挡李郭大军追击的重担全落在了这两股援军身上。
所以杨彪觉得只要两路援军首领肯出兵打退西凉军,再怎么优待他们都不过分。
他事先并没有向刘协禀报,现在这种情形完全是他自作主张的结果。
不过杨彪这样做出发点是好的,刘协理解他的苦心,因此没有怪罪他的意思。
但刘协感觉杨彪有些想当然了。
白波军渠帅李乐、韩暹和胡才,以及南匈奴贤王去卑和刘豹明显都不是善类。
倘若他们出兵一举击退了李郭大军,势必邀功请赏,既而得寸进尺,企图像昔日李傕和郭汜那样霸占朝堂,位极人臣,为所欲为。
这一点,刘协不久前召见他们时便有察觉。
李乐、韩暹和去卑五人一个个口气很大,在刘协面前大放厥词,根本没把李傕郭汜放在眼里,对尾随追来的三万西凉军嗤之以鼻,不屑一顾,把他们自己的兵马说得跟天兵天将似的,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消灭西凉军。
看到他们牛皮吹得震天响,刘协笑而不语,完全听之任之,但心里已经开始盘算东涧大战之后的不利局面和自己麾下几万人马的退路。
果然。
帅帐议事,当太尉杨彪禀报两个时辰后李郭大军就会抵达东涧时,李乐、韩暹和胡才三人直接打断杨彪的话,急不可耐的请缨出战,并且当面向刘协讨要战时指挥权。
言外之意是不允许刘协插手他们的兵权。
这一幕与当初自以为兵权在握的杨奉、杨定和张济如出一辙。
并且李乐三人更加傲慢,多年盘踞河东郡作威作福,如今离开河东依然一副老子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嘴脸,目中无人,狂妄不可一世。
恰恰是李乐、韩暹和胡才的狂妄自大,让刘协突然觉得杨奉原来也没那么讨厌,至少还在自己能够容忍的范围之内。
杨奉追随李傕历练了几年,棱角磨得差不多了,与新来的白波军渠帅李乐、韩暹、胡才三人相比,杨奉已经算是识时务知进退的合格将领了。
有道是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
恐怕李乐、韩暹和胡才做梦也不会想到,正是他们骄狂跋扈的行径无形中救了杨奉一命,使原本打算放弃杨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