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狼行三国>第一千零四十章 峡口斗将

在张飞飞燕骑距离亲卫军阵线三百余步之时,刘毅右手一举,身后两千余士卒齐齐打亮了手中的火把,速度上同步的极为协调恰似出自一人之手,一时间过马岭两山峡谷之间被映照的灯火通明!朗生此举意在先声夺人,尽量震慑敌军来为自己赢得时间,亲卫军千人一致在视觉上的确可以产生极大的反差,刘毅身后的金狼旗更清晰可见。

刘备大军北来之后采取了种种诱敌隐藏之法,在行进之中让燕军亦很难摸清他们的动向,此番突然出现在过马岭附近时机把握的极为巧妙,正是贾诩庞统大军尚还未到之时,在此处陡然加快行军速度,刘备诸葛亮的用意就在速战速决,而他们的行动也的确让刘毅感觉到了意外。不过张飞率领飞燕骑作为全军箭头衔枚疾走一路无阻,忽然却在此间遇到燕军严阵以待的骑军,那一份惊讶还要在朗生之上,尤其火把燃起那面金光闪闪的狼旗飘摇之间更证明了前来之人的身份。

刘毅竟然亲身到此迎击自己,难不成燕军对军师的安排已然有所准备?看对方的阵型气势似乎已在此地等候多时了。的确燕军有过为了虚张声势打起金狼旗之时,可在此地数百步的距离之内却绝无可能瞒过张飞这般武者的直觉,那匹神骏战马之上伟岸身影所散发出的凛然气度直若扑面而来,他还想不出燕军中除了刘毅之外还有谁能有这样的威势!这种直觉还要比看清对方的样貌兵刃来的更为准确。

当年在摩天岭刘毅设伏一把火烧了公孙瓒数万精锐,一战而定幽州大局,张飞曾与二哥关羽联手与之激战,并历四十合将之击退,兄弟三人也因此而逃出生天。虽是合力对之但此战对关张二人的名声却无半点减弱反有增长之势,因为他们的对手是刘毅,那一战也是朗生生平战阵唯一一次的主动后撤!黄巾百战,威震异族,再到诸侯讨董之时虎牢关下惊世一战之后,在众多大汉将士心中刘郎生已经绝非一人可敌,当然在张飞眼里这不是什么荣誉,他绝不甘屈与人下。

此番扬州军渡江前来协助曹操对抗刘毅大军,关羽张飞黄忠等顶尖战将都在心中有着不小的期待,除了与天下强军燕军真刀实枪的抗衡之外,和风云第一将刘毅做公平一战更是其心中所愿,恐怕当今天下也唯有朗生可以让如此三将产生这样的心理,无论在战阵之上还是斗将之中刘毅不败的神话都已然延续太久,几乎成了一种惯性。

假使不是此时此刻在此处遇见刘毅,张飞定会立刻上前与之一战,在对方气势的外放之下他的霸气也自然而出与之分庭抗礼。可作为统军大将他却不得不思考对方亲身来此迎击背后所包含的用意,是虚张声势还是诱敌深入?这过马岭之处是否会安排了燕军的伏兵?这一切都需要他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做出明确的判断,两军对阵争的可不止是武将之间的高下,张飞是顶尖高手无疑但却更是全军先锋,在大哥与军师的布置中飞燕骑在这一战的作用极为重要,容不得轻忽。

“一别多年,翼德无恙乎?汝兄长玄德不识天时,身为汉家宗室竟与逆贼曹操同流合污,妄图与孤王大军抗衡,直为螳臂当车之举,尔等一州之地数万之兵在孤眼中就为藓芥之患,反手便为齑粉,念在同为宗室孤对尔兄弟一向隐忍,如今却更是倒行逆施,刘玄德何在,让他出来与孤王说话!”张飞这里正惊疑不定,心中反复斟酌此战形势,刘毅洪亮的声音已然在夜空之中响起,言中之意极见愤慨。

从发现飞羽在空中的动作预警到赶来此间迎击张飞,时间仅仅过去了一个时辰,扬州军的行动显得极为快捷,刘毅相信在张翼德飞燕骑的身后定还有刘备亲领的尾随大军,到时关张黄三将齐至便以他的自信也定难挡得住对方,因此眼下最为紧要的就是拖延时间!太史慈的骑兵营一到再加高顺的步军,才可有一定的力量能与对方尽力周旋,除了战阵之中武勇过人之外,朗生的言谈亦不在其身手之下。

“刘毅你休要巧言令色,尔裹挟天子又让其无疾而终,如今私窃王位,其中种种世人皆在心中,却反来指责张某大哥,当真岂有此理,昔日摩天岭未尽之一战,汝今日可敢续之?”张飞吐气开声声势比之刘毅亦有过之而无不及,论及嗓门恐怕当今天下也无人能出其右了。

说话间张飞止住骑军的前进之势,催动坐下战马缓缓向前而行,自从看见金狼旗的一刻他心中便是计议千百,倘若此时前来迎击的是除刘毅之外的燕军任一战将他也许都会毫不犹豫的发动攻势,哪怕此人是甘宁或是赵云。可唯独朗生亲至却令他不得不谨慎行之,凭他多年的战阵经验仔细观察之下这两山之间并无伏兵的痕迹,但刘毅的用兵却不能以常理度之,倘若不是有恃无恐身负万众之望的燕王怎会以身犯险?虽不排除对方反其道而行的可能但此时却不能鲁莽行之。

还有一点张飞不得不防,亦是兄长与军师反复交代的,那便是燕军的器械之利!这亦是扬州大军不走安乐而要绕行的原因,未曾亲见单听一面之词张翼德未必就能信服,可二哥之言他却不得不听,在那场对燕军水寨的奔袭之中关羽亲眼见识了龙骧军器械营的厉害,而此战之中用以镇守水寨的还只是徐晃麾下器械营的一半战力,倘若对方再有这样一支精锐隐藏谷中的话,张飞亦不敢确保麾下的周全。

思前想后几经斟酌他还是决定先行出手


状态提示:第一千零四十章 峡口斗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