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遇见“侄子”他们一对儿,是在我高考考专业的日子里。
我因为感冒扁桃体发炎,嗓子很痛无法正常面试,不过主要原因是,我本想报考的上海和北京的音乐院校,这年没有在我们地区招生,所以我在省内艺术院校招生的考点专业初试过后就不打算复试了,想来年再报考,便坐火车回了家。
但我父母不同意我明年再考的想法,非逼我赶回去继续参加复试。
从考点回到家,我妈即刻带我到医院,让医生给我打了一针青霉素。
医生推药太快,我一边屁股被打得突然胀痛难忍,针一打完,我就痛晕了过去,稍许才苏醒过来,出了一身大汗,不过嗓子倒是很快就不痛了。
再回到家后,我妈说她出去办事,要我准备好晚上和他一起赶火车回考点去复试。
我妈出门没多久,“侄子”和他未婚妻突然来到我家,“侄子”说我妈去火车站买车票去了。
看来是我妈让“侄子”来当说客给我做思想工作的,因为就在我妈出门前,我还坚持说不要去复试。
作为干了很多年班主任的语文老师,我妈最擅长的便是攻心术!她利用我的软肋来击破我的抵抗防线。
“侄子”一进门刚坐下,就问我要一块抹布擦他的皮鞋,说他来的路上踩到泥水坑了。
别以为就我妈精明善于读心,而我在见到“侄子”他俩进来那一刻,就第一反应知道他所为何来。
所以正在跟我妈犟驴着的我,并没好脸色给来客。
我去厨房拿了块抹布回来客厅,朝“侄子”的脚边扔了过去。
他捡起抹布,叹口气说:
“唉!嫲嫲(a——姑姑)对我怎么总是凶巴巴的。”
当时坐他一旁的他未婚妻说:
“我来擦吧。”并从他手中取过抹布,沿着他那只沾有污泥的鞋边擦起来。
她的话语声和动作都好温柔,相比之下,让我觉得我很没礼貌,于是我在她另一旁坐下,当“侄子”再对我说话的时候,我就只看着她擦鞋,等她擦完抬起头来看我时,我报之以一个歉意的微笑。
“侄子”劝我还是去复试的好,别让我妈着急。其实不光我妈,我自己也懂得,关于学习考学之类的事,只要是他建议的我肯定会听。所以是,他不费吹灰之力就说服了我。
等我妈回家后,他俩便离去。晚饭过后,我就乖乖跟着我妈连夜坐火车返回之前考点去参加复试了。
第三次再遇见“侄子”他们,他们已经是三人行,一个两三岁的小女孩儿在他俩中间撒欢。
我与他们一家三口遇到,是在当年“侄子”还是州体校生常来我家玩时,我家所在的武陵大饭店旧址外,十字大街的右侧街对面,民族商店外的宽敞人行道上。
当年武陵大饭店大堂外十字大街的左侧街对面,则是“侄子”第一份工作的地方州邮政局。
原武陵大饭店,是解放以后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城市的最高楼,它是由两栋五层楼高,临街九十度角结构的长走廊式板楼构成,饭店大堂的大门面朝十字大街。
在我读小学时,有一次我爸给我的新笔记本的封面,就是拍的这武陵大饭店的夜景,视角是从饭店大堂的十字大街对面拍的,路面很湿,有不少积水,地面上的反光炫耀着武陵大饭店的金碧辉煌,因为照片中武陵大饭店的左右两侧五层楼房,几乎所有房间的窗户都亮着灯!当时看到这照片后,我都不大舍得用这个笔记本了,因为当时我家就住在照片中右边板楼的一楼中段,一个窗户临街的房间。
而我在遇到“侄子”他们一家子的这个时候,武陵大饭店已经日落西山,不再是这座城市的最高楼,但神奇的是,这块地方好像不愿轻易舍去在本市居高临下的地位,在我去上大学之后,就在我家曾居住过的那栋板楼的边上,也是我家最后在武陵大饭店居住时的家属楼区的前端,在原武陵大饭店的锅炉房及饭店后门的旧址上,一栋临街二十几层的财政大楼拔地而起,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新地标。
他们一家三口在民族商厦前慢悠悠的散步式走着,与我迎面碰上。
他立马对着女儿弯下身子教她说:
“快叫阿妈(ama——姑婆)。”
可爱的小女孩抬头看了看我,并没叫。或许她见我这个身着黄白色相间超短裙浑身透着活波青春气息的阿姨,与她在家叫的阿妈(ama——婆婆,即祖母)不像是同类吧。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