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调教太平洋>五九四 激撞(四)
万没想到,两艘美国战列舰正在迎头撞来。

----

----

“操,王八蛋!”

海港西南,s19潜艇内戴锦堂眼睛都快充血了,潜望镜中,一团团火焰从美国战舰上喷出,如此密集的火力无论是谁都很难坚持下去。

“鱼雷舱,还需要多久!”

戴锦堂一把抓起电话机大吼起来,但还需要三十分钟的结果让他既失望又无奈,充氧过程是需要极其小心的,纯氧和鱼雷内部的油气一旦受到震动提前发生反应,将变得极不稳定,稍不留心就会发生爆炸,所以使用手册严格规定,在进攻前必须为所有鱼雷冲好氧气,在震动和爆炸的战斗中是禁止执行此项操作的。

这三十分钟,注定将是两艘虎鲨最难熬的阶段。

----

----

“敌袭!驱逐舰!”

正在搜索圣克鲁斯岛,保护舰队东面的两艘美国驱逐舰才发出警报,所有人就看到黑暗中三艘保卫级驱逐舰舰艏撞开夜障,出现在美国驱逐舰的探照灯柱中,紧接着舰炮就开始嘶鸣起来。

三门双联130毫米舰炮,呼啸着向两艘美国驱逐舰倾洒炮弹,无论是速度还是火力强度,美国驱逐舰远不如保卫级,交火仅仅持续了几分钟两艘美国驱逐舰上就燃起了大火,但没等三艘保卫级驱逐舰高兴太久,黑暗中两艘美国老宾夕法尼亚级装甲巡洋舰就出现在了火光中。

探照灯锁定了三艘保卫级的同时,8门40倍径203毫米主炮,14门50倍127毫米炮廓炮,20门50倍径57毫米速射炮,再加上12门小口径速射炮,两艘老宾夕法尼亚级装甲巡洋舰超强的副炮系统开始发威,刹那间就将三艘保卫级驱逐舰淹没。

密集的炮弹和水柱中,三艘保卫级驱逐舰毅然选择发起决死突击,30节的高速中三艘驱逐舰如灵蛇般一边机动,一边向装甲巡洋舰冲去。

轰!

一枚127毫米炮弹,落在了自卫号前甲板上,爆炸将前炮塔撕开了个大洞的同时,自卫号已经偏转了舰艏,在海面上划出一道美丽的u字型航迹时,六枚长矛二型鱼雷闪电般钻入了大海中。

探照灯中,雪白的鱼雷航迹格外明显,由于发射鱼雷的距离超过了六千米,六枚鱼雷堪堪擦着对方的舰艏向海岸冲去。

就在这刹那间,自卫号也被一枚203毫米主炮炮弹击中,任何200毫米以上的炮弹对才一千多吨的保卫级驱逐舰都是致命的,爆炸就从舰艉升腾起的同时,驱逐舰甲板就开始迅速倾斜。

“***妈!鱼雷准备!”

短短十分钟,领航的自卫号就注定沉没,应该说不是个好兆头,但剩下两位舰长不仅没害怕,反而纷纷把帽子一甩,红着眼睛,亲自操舵沿着起火的自卫号两侧,钻出了火团再次打出了12枚鱼雷。

曾扇形突击的鱼雷把美国水兵们吓坏了,他们还从未见识过这么多的鱼雷,唯一欣慰的是这些鱼雷有着明显的航迹,所以躲避起来比较简单。

迅速偏斜机动的巡洋舰上,水兵们几乎在一枚枚数着鱼雷掠过舰身,冷汗早已沁满了背心,虽然两艘老宾夕法尼亚级装甲巡洋舰奋力规避,虽然速射炮打爆了三枚,剩下的八枚也被经验丰富的舰长避开,但最后一枚还是给南达科他号造成了严重伤害。

长矛沿着迅速偏转的舰艏从前部命中,数百公斤的tnt,顿时使得这艘排水量13680吨的装甲巡洋舰仿佛被居人托起一般,舰艏高高扬起后,又迅速的重重砸落水面。

无数的水兵,因为没有抓稳在爆炸中东倒西歪,倒霉的甚至被冲天而起的海浪卷入了波涛。

等到火光散尽,众人才发现它的舰艏几乎已经被完全削平,不过令人惊诧的是,这艘装甲巡洋舰居然还没有沉没,而是继续漂浮在了水面上,并且开始继续转舵准备退出战斗。

两位驱逐舰舰长暗自叹了口气,舰艏属于非致命部位,如果是舰体舯部或者舰艉,这艘装甲巡洋舰恐怕就丢在了这里,但现在恐怕还要不了它的命。

19点45分,两艘美国防护巡洋舰的抵达,让剩下的两艘保卫级驱逐舰只能无奈暂时撤退,因为海上换雷需要足够时间。

也就是这个时候,运动到了圣克里斯托瓦尔岛东岸的安海号上,12门152毫米主炮呼啸了起来。

密集的炮弹,隔着岛屿落到了刚刚才登陆的美军士兵头上,每分钟72枚152毫米炮弹,让他们尝到了被狂轰滥炸的滋味,短短五分钟,靠岸的两艘美国货轮就遭到致命打击,这些普通的货船根本无法抵挡如此密集的火力,爆炸和大火瞬间就吞噬了它们。

得到了侦察兵关于货轮被摧毁的电报后,林鹏兴下令调转炮口全速向海港开火,突然出现的炮弹让爱德华眼睛都炸开了,由于俄亥俄号舰炮射角不够,他甚至没办法隔着海岛还击。

肆虐的炮弹,让刚刚完成登陆的,却被地雷挡在了海港内的三千美军士兵遭到了惨烈而无情的打击,美国士兵缺乏战斗经验的弱点在此时暴露无遗,他们竟然忘记了登陆后需要立即散开的原则。

炮弹落在了猬集在一起的士兵中央,几乎每一次爆炸都可以带走数十个生命,刚刚被他们自己舰炮犁地般扫过的海港内,根本没有任何可以躲避的地方,很多人最后只能丢下枪跳入大海逃生。

但谁也没想到,全速开火的安海号却因为炮火显出了身形,被两艘急速北上的缅因级战列舰抓住了机会!

“战列舰!11点


状态提示:五九四 激撞(四)--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