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调教太平洋>五五一 帝国反击战(四)
队来说却很重要,尤其是他们的太平洋舰队因为连续补充了四艘河北级战列舰,所以将两艘大连级一并交给南洋舰队后,拥有四艘大连级和两艘北京级战巡(英美都认为北京级是战巡)的新华南洋舰队机动能力强了很多,所以如果能在这里打掉两艘大连级和那艘北京级,新华南洋舰队的机动能力将下降一半!

原本这是个极好的机会,因为他不知道为何对方没带速度奇快的驱逐舰,这就给了自己***那艘战列舰的好机会,只需要尽快解决这两艘大连级,那么自己就可以迅速掉头夹击。

哪怕是付出全部五艘装甲巡洋舰,这个代价也只值得的!

但是他万万没想到,这艘战列巡洋舰的威力如此巨大,明明它的上层建筑已经被自己安排的装甲巡洋舰打得像狗啃过一样,可主装甲带和重要部位却丝毫未损,难道说它在拥有至少27节的速度同时,装甲还能保持战列舰的厚度?

这不可能?

西摩尔很想带着两艘战巡掉头去拦截那艘发飙的新华战巡,可此时他已经欲罢不能了。

随着两艘大连级重巡主动将距离拉近到了12000米,战况已经在瞬间炽烈到几乎凝固,这个距离上意味着双方都能给对方造成致命的伤害,所以他必须全力应对面前的对手。

西摩尔捏紧拳头,这两艘重巡太难缠了,装备上他们并不具备优势,却用优良的士兵素质和经验弥补,就比如刚才被击中的那艘,在起火后立即转向偏转舰艏,将舰艉的起火点遮蔽,使得炮手们失去了最佳坐标。

而现在,它们更仿佛发了疯一样,254毫米舰炮的呼啸频率已经大大的超出了他的想象。

就在他寻思该如何快速解决两艘重巡的迅速转身的时候,好消息终于传来了,澳大利亚号再次立功,一枚305毫米炮弹再次击中了刚才损伤的丹东号三号炮塔位置,这次它没有撞击炮塔而是扎进了炮塔外的水平甲板,虽然最终没能打穿对方的动力舱,但发生在炮塔下的爆炸却非常剧烈,直接掀飞了炮塔底座。

紧接着第二枚炮弹又命中了它的舰艉水线,导致了它的舰艉开始飞速进水,加上之前注入弹药舱的海水,丹东号的速度迅速下降到了18节。

与其同时,旗舰不挠号也完成了关键一击,两枚305毫米炮弹同时从另一艘重巡舰艏穿过,将对方的舰艏掀开半边,海水也开始蔓延进入。

同时重创对方两艘重巡,让西摩尔看到了扳回不利局面的机会,立即下令再次拉近距离,企图趁对方减速的机会彻底解决对手。

但他或许永远也不会想到,就是这个命令导致了澳大利亚号最终留在了这片海底。

在宁小川下令强攻的20分钟后,澳大利亚号率先内切想立功彻底解决丹东号,但没想到丹东号舰艏的两门主炮却打出了一次完美的齐射,三枚穿甲弹同时钻入了澳大利亚号舰体内。

虽然254毫米穿甲弹装药只有8公斤,穿甲威力和香港号上的305毫米兄弟无法同日而语(因为当时254并非主力舰炮,属于过渡型号,所以没有特意改进解构和膛压,口径威力没有彻底发挥),但其中一枚还是成功穿透了薄薄的装甲带,钻入了锅炉舱发生了爆炸,虽然不倦级(澳大利亚号和新西兰号均属于这个级别战巡)采用了动力隔舱设计,但还是造成了8台锅炉失去作用,使得速度迅速下降到了16节。

而就在此时,浓烟遮蔽后能见度大减的海面上也陡然出现了四个狂飙的身影,见到了四艘驱逐舰终于抵达后,宁小川仿佛人都虚脱了,立即下令发动鱼雷进攻,保护重巡撤退。

37节的航速,使得卫青级驱逐舰拥有了令这个时代目瞪口呆的狂飙能力,在澳大利亚号勉强打出齐再次命中丹东号的同时,四艘驱逐舰已经高速***了交战双方之间,并且迅速的打出了四十枚长矛二型鱼雷。

四十枚航速高达43节,最大射程6000米的鱼雷,的确是让西摩尔吓得惊慌失措,他几乎站在舰桥内一枚枚的数着舰长熟练地规避,虽然最终不挠号避开了所有鱼雷,但速度下降且被重点照顾的澳大利亚号就没那么好运了,虽然舰长竭尽全力,速射炮死了命的开火,但还是有三枚鱼雷突破了***,击中了这艘排水量两万吨的战列巡洋舰。

450公斤装药的长矛二型鱼雷虽然没有正处于最后秘密测试中的三型氧气鱼雷那么变态,但对薄皮大馅,装甲防护本来就不强的战巡来说却是致命的。

轰然从水底暴起的巨大水团,裹挟着爆炸后产生的巨大撕扯里,竟然将澳大利亚号的舰体完全的托出了海面,不等落下舰体被猛地断成三截,最终整艘军舰上九百余位官兵没有一人逃出。

西摩尔呆呆的看着澳大利亚号断裂,只觉得浑身都开始发冷,尤其是见到那艘突然发飙,改变了战局,浑身都在冒火的新华战巡竟然速度不减的以至少27节的速度开始狂奔而来,想也没想就下达了不回澳大利亚,而是向南非撤退的命令。

这个命令挽救了不挠号,如果他往澳大利亚逃,那么宁小川还可能会继续追击,但钻入了英国势力范围的印度洋,让后者也不得不考虑一旦继续追击的损失。

因为此刻两艘重巡都受伤不浅,尤其是丹东号能不能回去还是问题,驱逐舰也因为连续狂奔了一个多小时,动力组负荷过大,加上海上填装鱼雷需要减速保持平稳,加上南非方向那边不仅有英国舰队,在


状态提示:五五一 帝国反击战(四)--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