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调教太平洋>四三二 英国首相来了

见到李默不嫌脏坐到了田埂上,田老汉心头的那点害怕也逐渐平息下来,指着面前的成片的水稻田说道:“呵呵,老汉可不敢对您瞎说,您看看这长势?我种了一辈子的田,也是这两年才见到这么好的水田和这么好的青苗,而且这里一年能种三季,又不用担心黄河决堤,要说宝地也委实不假。”

“可我新华地大物博,广西广东等地也有三熟的水田,为何不能增加产量呢?”李默假意问道,还抓起土捏了捏:“难道真是宝地?”

“当然不是。”田老汉拍了下大腿:“除了一年能种三季外,这里的地比咱河北老家是好了很多,但比江南也不一定,这主要是因为托了皇上的福,给咱们带了那个叫化肥的东西来,还派了专门的人来教咱使用,要不然也不可能有那么高的产量。”

没想到这位田老汉居然把功劳都记在自己头上了,李默撸了下鼻子,继续讪讪道:“那用了那个化肥后,这亩产有多少了?”

说到这个问题,田老汉陡然裂开了嘴角,伸出四根手指略带得意的晃了晃:“四石。”

虽然李恩富早让人报告了试验田的数字,但害怕下面弄假,所以李默才趁着在吕宋等待舰队归来的间隙,特意来一趟考察,但这四根结满了老茧的手指,还是让他差点想兴奋地大吼两声,因为这不是1995年,而是1905年!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还没影子呢。

要知道这个亩产量已经比国内的平均数字翻了几乎一倍!

按照清朝留下的民间算法,一石约等于60公斤,也就是说田老汉用了化肥后,一亩水稻就能产240公斤稻米,一年三季就是720公斤,按照田老汉全家七口人,种了五十亩地来算,一年就是三万六千公斤的稻米!

从目前新华一块钱50公斤大米的政府定价来算,这位田老汉一年少说收入也要超过360块钱,虽然还要扣除化肥成本等东西,但几乎是清末时的五倍还多!

见到李默高兴,这位田老汉也仿佛打开了话匣子,告诉他,这个移民居住区的房子都是政府带着家伙兴建的,约有一千人左右,除了种植稻米外,大伙还去政府专门登记开辟了大量的荒地,专门用来种植甘薯和蔬菜,明年大家还准备把猪养起来,此外镇上还来了两位年轻的先生,孩子们都免费可以读书了。

最让他高兴的是,稻米收了之后会有专门的船队来运走,而且政府还实施了稻米回购保护价,也就是说不论收成多少都可以按照那个价格回购,彻底解决了大丰收后又怕米贱的担忧。

唯一让大家担心的是疾病,由于他们这批人都来自中原大地,对南洋闷热的气候很不习惯,这些年死了不少人,幸好今年开始政府在巴拉望岛十个移民小镇上都开始建起了卫生站,不仅有西洋药,还有专门的中医草药,倒是缓解了一些发病的势头。

两个多小时的唠叨,让李默感受到了这个时代普通百姓的生活,或许中国农民是这个世界上最简单的一群人,他们最大的梦想就是能靠双手的辛勤耕耘,种出一个美好的未来。

田老汉的话,代表了大多数农民的心声,在利用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道路先知先觉的情况下,实行国家跨越式工业发展这对他来说已经不是难题,随着几大国有工业集团纷纷建立,加上自己和受到自己影响优先富裕起来的一批商人也开始投资实业,以及大量宝贵的科研人才到来,工业大跃进会很快实现。

在这个时候,如何利用工业果实来带动农业发展,让农民走出繁重的体力劳动,并且给占据了大多数的他们谋福利,已经成为了重中之重。

无论何时何地,农业都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你国家在发达人民也需要吃喝,所以如果能够早点把化肥给推广开,最起码也要先搞出个上亿亩的种植区,那样就再也不用忧愁粮食的问题了。

要知道,农业不仅仅关系国家稳定,更是对外的一个重要武器,这个世界上,缺粮食的地方和国家多了去了,后世的经验告诉他,有时候粮食会比子弹大炮更管用!

但农业他不懂,是彻彻底底的外行,所以也不敢乱指挥,可基本的还是知道的,就比如化肥厂增建已经迫在眉睫,还有种子库建立,国外高附加值农业和种植业产品的引进,大型的灌溉水利建设,以及中原大地的水土养护等等问题,都需要开始加快速度了。

历朝历代以来,一旦社会安定,盛世到来时伴随的都是人口爆炸性的急剧增长,现在是四亿,说不定十年后就是五亿,二十年后就是六亿,七亿!

这个问题如果放在之前,或许会让人头疼,但现在却用不着烦恼了,光是南洋这十个省份,就可以容纳至少两亿人,而几乎是有一个中国大小的西伯利亚,也足以容纳数亿人口,所以现在根本不多,反而是少得可怜了。

说到最后,让李默惊讶的是,田老汉最担心的竟然不是收成,也不是疾病,而是听之前来泰泰的船队说,俄国人打过来了,还集中了几十艘大兵舰,所以大伙都在担心呢,都担心这样的好日子转眼就没了。

李默哈哈大笑,连三娘也不禁莞尔安慰道:“田大爷,您放心吧,俄国兵舰这辈子都打不过来了!”

“真的!”田老汉瞪大眼睛站了起来,听镇上教书的先生说,那可是足足几十艘比船队里最大的船还要大几倍的兵舰啊!

难道说?

不等田老汉询问,一


状态提示:四三二 英国首相来了--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