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调教太平洋>三二一 土地
p>但和技术相比,还有一件事更困扰他。

根据刚收到的电报说,济南城已经被包围了,整个山东纳入手中已经指日可待,五师前锋两个营已经登陆登州湾,后续的大部队也正在保护下源源不断北上,依靠在上海外的那场对峙,被引开了目光的列强们根本没反应过来前,登州湾就已经被控制,现在那里有四艘战列舰和新组建的潜艇第二大队保护,除非菲利特曼敢投入全部主力,要不然就只能干看着江苏一点点被拿下!

江苏,山西!

是北方仅次于直隶的膏脂之地,山西富有是因为那里是晋商的发源地,清末晋商毫无疑问是这个国家最富有的一个群体,而江苏则因为土地肥美,是这个国家最重要的粮仓。

这是北方为数不多的宝地,是李默绝不甘心放弃的,虽然有协议,但江苏位于长江沿岸,谁也吃不准英美德法会不会干涉,所以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造成既成事实。

统一北方,是第一部战略,这一步随着从建军之初便一力推行的快速反应和作战能力,正在慢慢实现,虽然很想一口气拿下南方,但李默却深知,如果真在此刻挥军南下,八国联军打少爷这一幕,恐怕真会出现。

还得再忍忍。

眼下最重要的是巩固和消化北方诸省尽早纳入政府体系中。

但如何纳入这个体系,却是令所有人头疼不已,比这个更头疼的是,如何推行改革则更为棘手。

这年头,关内和关外是有极大差别的,之所以新政能在吕宋和关外三省顺利推行,是因为吕宋孤悬外海,在精锐一代基本被西班牙人杀死后,当地人对武装革命产生了疑虑,尤其是对反抗更强大的新华军更为胆颤。

强大的武力保证了新政的推行,加上一亿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和鼓励种植等手段推出,基本上把失业者一网打尽,内部加速产业换代,减少失业率,开办大量的轻工业工厂等手段,联合外部严密的***政策,使得大部分人绝了参加危险武装革命的念头。

而东北三省也同样是因为如此,辽阔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和大量投资,原本就人口稀少的三省给了新政迅速推行的土壤,得到了实惠的普通百姓也从旁观漠视到积极响应,新政推行的很快。

但这要套用在关内就复杂了,首先摆在面前的最大问题就是土地!

电视上,清末明初那种森严的大家族制度不是说笑,大量的土地集中在这些地主和士绅手里,围绕在他们身边,只是一些没有土地的佃户,长工,随着一代代的繁衍,围绕着一个或者几个大地主,就形成了小镇,他们在镇上的权利和声望就等于是土皇帝!

李默很清楚,任何一次王朝更迭的深层原因几乎都和土地有关,历朝历代为何开过时能兴盛,而后期却都不行了呢?

大部分原因也是土地!

开国往往伴随了长期的战争,使得人口锐减,土地资源开始释放,不存在紧缺问题,到了后期人口暴增,土地开始紧张,外加随着财富向少部分人集中,土地也出现了同样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土地集中在了地主和士绅手中。

没有土地的普通人,只能依附在他们身边,围绕着这些人生活,加上此刻土地的利用率,粮食的产量都是很低的,种田基本上是靠天吃饭,所以一旦出现了大的灾情,往往是赤地千里,加上北方一条黄河,每年都会产生数以万计的流民!

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这些人就成了滋生***的祸根。

和人口稀少的关外三省相比,关内却是人口密集,大清国留下了四亿子民,这是中国历史上人口最庞大的一个朝代,也导致了关内土地的极具紧张!

像山东、河南这两地,都是人口大省,偏偏土地资源七八成都集中在地主手中。所以,土地改革,成为了摆在政务门口的一块最大绊脚石!

李恩富为首的内阁有两个意见,一是利用行政手段,强行购买地主的土地分给普通人,第二个是干脆让士兵挨家挨户去要,不顺眼的直接抓起来!

两个办法都有支持者,但都不是最佳手段,类似于后世那种枪杆子下的土改行动,李默很不喜欢,地主,士绅的确是可恶,但很少人会注意到,他们却因为金钱和财富,是这个国家最先接受教育的一群人,这年头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都是地主和士绅阶层,你强行收了人家的土地,那就等于挖断了自己统治国家的根子!

毕竟教育一代甚至几代人,需要数十年的累计和大量金钱投入,你把这些知识分子都推到了对立面,光用刚认识几个字的泥腿子治理国家?

玩笑!

虽然根据刚公布的宪法,李默作为皇帝是不干涉内政的,政府的任何法案都将交给议会审核,最终通过后再由皇帝签字实施,不过他的眼光已经得到了所有人认同,所以这份新的土地改革法案被提交到了他面前。

而且国家初创,议长的人选倒是出来了,议会还只是个架子,而且短时期内让政府实施一家之言,是有利的,毕竟这个时候不能出现议会和政府扯皮的事情,必须集中精力发展建设,先解决有无的问题。

除了这份土地改革法案外,另一个头疼的是政府构架,以前在檀香山和琉球当草头王,想的是如何尽快拥有大基地,现在大基地有了,而且还暴多,仅仅东北三省就有八十万平方公里,再加琉球,几乎百万。

等到山东,直隶,山西、河南


状态提示:三二一 土地--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