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娘一张小脸上全是汗水,脸蛋被太阳照的红扑扑,看起来十分好看,钱氏一边偷偷瞧着她,一边感叹。
从前竟然从未发觉小姑子长的这般好看,眉眼间隐约能看见徐氏年轻时风姿,比起村里的姑娘好看太多了。
钱氏虽然嫁进了李家,但对婆母的事知道的并不多,只知道婆母年纪轻轻守了寡,带着几个儿女背井离乡来到了村里,可只要仔细想想就能觉出其中的不对劲。
按理说寡妇拉扯几个孩子,绝对不会冒然背井离乡,孩子们的爹虽然不在了,可还有爷奶叔伯,这些人都能帮着照顾孩子们,偏偏要搬到一个亲人都没有的陌生地方。
徐氏年轻的时候手里应该还是有些银子的,不然怎么会在村里买田地,还盖了屋子。
村里人之前有些不好听的传言,毕竟徐氏长得好,年纪轻轻守了寡,暗地里肯定耐不住寂寞没少干龌蹉事,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只要寡妇和谁都说几句,都能引来一大堆闲言碎语,因此村里妇人没少排挤徐氏。
自她到李家之后,才知道徐氏真的干干净净,和村里的人多说几句话的闲工夫都没有,整天在屋子里绣活,只有用饭的时候能看见她。
就在钱氏七想八想的时候,瑶娘喊了她一声,“二嫂,你还愣着干啥,把东西拿出来给掌柜的瞧瞧。”
钱氏连忙收回思绪,这才发现自己愣神的功夫,瑶娘已经和掌柜的谈的很好,把人参拿出来,恭敬的送到掌柜面前。
瑶娘大方的说:“掌柜的你仔细看看,这颗人参算不上极品,但也是极珍贵。”
对于人参瑶娘其实并不清楚,不然也不会挖的时候全靠钱氏,幸好她把钱氏带着一起,不然还这颗人参就被她稀里糊涂的糟蹋了。
于掌柜开了仁善堂,药材有专门采买的地方,对农家上门来卖的药材也收,只不过要求多,并没有多少人能在仁善堂顺利卖出去。
要说也巧,就在昨天孙家夫人来派小厮过来买人参,而恰巧他铺子里的人参卖完了,和小厮说好了今儿来取货,他本来还想去别家铺子买一颗,但要传出去大伙儿要咋看仁善堂,不知道的还以为仁善堂铺子药材不好,如果一旦有这种传言,别人咋看仁善堂,就是十颗人参都解决不了的事。
于掌柜摸了摸胡子,一脸犹豫说:“这颗人参不过才二十几年,不是啥珍贵物,最多值五两银子。”
商人奸,果真狡猾,瑶娘伸出双手,不容置喙说:“掌柜的你就别骗我了,它起码一五十年,一口价十两,你要是不买我去别家问问。”
作势就要去拿,却被于掌柜按住了手,一脸客气的说:“好说好说,价钱我们可以再谈谈,小娘子你说是不是?”
“于掌柜不是我故意为难你,只是这颗人参得来不易,五两银子委实少了些,再说这可是五十年人参,我没一口气要十二两还是看仁善堂百年老字号的份上,干脆一点,要或者不要?”
于掌柜心里清楚,错过了这次,肯定不会再有人来卖人参,即使觉得亏了些,也只能咬牙答应了,最后摇了摇头,感叹道:“小娘子聪明伶俐,可惜了是个女儿身,不然说不定将来会有一番大作为。”
瑶娘失笑,“我不求啥大作为,只希望一家人好好在一起,其他的不敢奢想。”
“你倒是挺透,小娘子是个机灵人,要是以后得到啥好药材,只管往仁善堂送过来,价钱方面绝对不会少你的。”
拿着赚来的十两银子,瑶娘心情激动,瞧眼一看,钱氏和她表情差不多,两人的姿势实在太打眼,万一被有心人看到了还不得惹一身祸。
瑶娘轻声提醒了钱氏,让她自然点,自己也收回了战战兢兢的样子,和寻常一样朝着镇门口走去,刚要靠近时,突然听见有衙役敲锣,贴告处聚集了一大群老百姓。
钱氏望了望,猜测道:“应该是出啥大事了,县衙贴板昭告可不常见,希望不是啥坏事。”
瑶娘身上带有银钱,不想挤进人群里瞧情况,生怕出啥差错,一心想快点回到家,因此无意中错过了一个大消息,而这个消息后来改变了她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