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拉拢吉姆的行动失败了,但杰瑞并没灰心,继续开始串联其他战友,以这种口口相传,熟人拉熟人的方式,去策动更多人加入他们的抵抗组织,为即将开始的反抗示威行动增加筹码。
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吉姆一样冷静,很多人其实大都跟杰瑞一样,都对未来充满恐惧,并满怀希望,觉得现如今已经停战了,只要他们请求一下,让更多人知道他们的情况,总会有办法妥善安置他们,就算不能所有人都被释放,是被释放大部分也是好的。
在这其中,虽然进行串联行动的多是底层士兵,但他们更多的是炮灰,真正上心的,或者说觉得有希望早日脱离俘虏身份的,其实是中高层军官。
原因很简单,美军的中高层军官,比如有少尉以上军衔的人,大都是白人中的中产阶级,他们基本都读过不少书,见识也比较多,对这个时代关于战争俘虏的交换问题,了解的也比普通士兵更多。
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像日内瓦公约之类的还没有形成国际共识,对待战俘问题,基本都是交战国之间的一种私下协定。
也就是说,这时期的俘虏,待遇的好与坏,关键是看各自原所在国的实力如何。
被俘官兵原所在国如果实力够强,拥有足够的威慑力,那么获得俘虏的交战国家通常就不会对俘虏太过分,但如果被俘官兵所在国的实力很弱。那获得俘虏的国家就没那么多顾忌,对俘虏的好坏,完全看自己的心情。
因此。在整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关于战俘待遇问题,国际上并没有一个标杆式的国际准则,也没有啥国际谴责之类的,大家获得了俘虏,都只是把俘虏当作一个谈判的砝码罢了。
换言之,在这个时期。交战双方如果有一方获得了俘虏,那就是你的本事。
这时候如果你善待俘虏,说明你有善心。大家除了口头称赞一下你,不会有任何好处,甚至可能会觉得你软弱可欺。
而如果你过分虐待俘虏,对方虽然会很气愤。但最多就是口头谴责你一下。谈判的时候该如何还是如何,通常不会为了俘虏问题而大幅度让步。
也就是说,在这个殖民主义思潮遍布全球,强权压过人权的十九世纪中期,不管是落后国家,还是自认先进的列强,都对俘虏问题并不如何看重,他们看中的更多还是实际利益。
这也是为何之前蒲安臣找李永吉谈停战协定的时候。虽然提出过释放俘虏的问题,可一旦中国人坚持。也就不怎么多谈,继续为了领土以及赎金问题锱铢必较。
当然了,当初蒲安臣之所以那么快就放弃俘虏释放问题,关键也是在这场战争中,美国输的太过彻底,以至于根本没有抓到任何一名中国人俘虏,而且自己作为战败方,也没有更多有利筹码,因此,相比让美国更痛苦的割地赔款,俘虏问题就是小问题了,甚至都可以不算问题。
不过话说回来了,虽然在这个时代里,对待战俘问题并没有一个国际准则,但却有一个普世原则,那就是可以自己为自己赎身。
简单点说,两国交兵,如果你不幸当了俘虏,实际上就等于你已经为你原来的所在国付出了义务,接下来,如果国家不救你,你可以自己出钱赎买自己。
通常来说,获得俘虏的一方,也会主动制定出一个赎买价格,这既是一种获利行为,也是一种尊重普世原则的行为,会让大家更加安心。
为啥会更安心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这个时代,屠杀俘虏的行为依旧屡见不鲜,不过大都发生在落后国家,自认文明的国家一般是不会无原则的屠杀俘虏的。
因此,只要你肯不杀俘虏,并且主动制定赎买俘虏的赎金,通常大家就比较认可你,俘虏们也会比较安心。
相反,要是你获得了俘虏,却不向外界公布关于赎回俘虏的赎金,那大家就会心怀忐忑,会担心被屠杀或者被卖去当做奴隶。
中华帝国虽然在这几年中用一种让人瞩目的速度强势崛起,一跃成为耀眼的列强,但在大多数西方人心目中,中国更像一个走了大运的奥斯曼帝国,虽然畏惧中国的军力,羡慕中国的财富,但却并不认为中国是个文明国家。
因此,对待中国,西方人很多都是心怀恐惧,尤其是那些俘虏,都认为中国是个奴隶制国家,一旦成为俘虏,很可能会被卖去中国当奴隶,这样一来,再想回家乡就千难万难了。
在这个时代,不止是中国人眷恋故土,西方人中的大多数,也不喜欢四海为家,还是喜欢在老家呆着,因此如果想到自己有可能被卖去万里之外,可能一辈子都回不了家,甚至可能客死异乡,那心中的恐惧也是相当大的。
从这方面说,当初李永吉获得俘虏后,主动对外公布俘虏赎身款的价格表,也起到了一个稳定人心的作用,那么多美军俘虏之所以一直没出大问题,安心的听话,除了中国人的武力威胁外,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当然,那只是一开始的原因,让俘虏安心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中国人的俘虏待遇相对不错,至少能吃饱穿暖,还有地方住,再加上要求他们干的活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中国人的武力威胁更是实实在在,这才是那么多俘虏一直没出大问题的根本原因。
可惜,中国人当初给出的俘虏赎身价格太贵了,不说普通士兵交不起赎金,就连那些中高级军官,除了极少数人外,也基本都交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