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铁血魏晋南北朝>第一百二十五章 寿阳的沦陷 上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完美无缺的选择。你不可能同时拥有春花和秋月,不可能同时拥有硕果和繁花。你不可能所有的好处都是你的。你要学会权衡利弊,学会放弃一些什么,然后才可能得到些什么。你要学会接受命的残缺和悲哀,然后,心平气和。因为,这就是人生。--星云大师

“来看阳明山上花,红云一抹泛朝霞。笑他命薄怜他瘦,浪逐东风故着葩。”公元6世纪的第一个春天就这样消无声息的降临到中华大地之上,一场春雨过后,华中地区淮河两岸,也如同诗中的阳明山,一片樱花浪漫的景象,如果我们现代人穿越到那个樱花的海洋中,甚至会恍然觉得自己身在扶桑吧。

其实樱花原产于喜马拉雅山,秦汉时期就被我中华帝国人工引进栽培,皇宫贵族们赏玩樱花一时成风;到了魏晋南北朝,樱花从宫廷大内来到民居田舍,被广泛种植,更是受到民众的喜爱;而rb人种植樱花的历史则要推后到唐朝的“遣唐使”了,彼时其因为仰慕我大唐之文化,于是把樱花和汉字、唐服、茶道等一起带回扶桑,继承发扬到现代。世易时移,以至于现在的人一提及樱花皆指扶桑,竟然遗忘了它的渊源。

不过,在公元500年春2月的那一个清晨,淮河沿岸漫山遍野的樱花可是把我们的华中地区装点得花团锦簇一般。和南齐帝国淮hn岸军事重镇寿阳城隔河相望的有几个小山丘,在煦暖的东南风的轻抚下,山丘上的樱花树随风摆动,掀起一阵阵花的波浪,而被清风摘落的花瓣则在空中曼妙起舞,煞是好看。正在此时,只见一团黑气裹挟着飞舞的花瓣,从其中一个樱花山谷中滚滚而出,细打量,这团黑气原来是一队身着黑色铁甲,头插雉鸡翎,正在疾驰赶路的北魏帝国的精锐骑兵。

这支骑兵领头两员大将,一个生的是膀大腰圆,身高臂长,坐在马鞍桥上好似一尊铁塔一般,此人名叫奚康生;另一个却是中等身材,体态健硕,一双细长的眼睛好似关公一样不怒自威,这员将名叫杨大眼。

根据史书记载,奚康生和杨大眼都是当时北魏帝国数一数二的勇冠三军的名将!在我们的故事开始前,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下这两个将军的身世。

奚康生是鲜卑人,看姓氏就知道奚康生出自一个鲜卑贵族家庭(参见“我的中国心”)。史书说他生性骁勇,武艺高强,能拉开十石之力的弓,因此他用的箭矢的箭杆都有笛子一般粗细。求助度娘,不同朝代“十石”对应公斤数都不相同,汉代接近200公斤而唐代为500多公斤(我们现在男子最重量级挺举世界纪录也不过200多公斤),由此可见奚康生确实是天赋异禀,力大无穷。想当年孝文帝元宏南征萧齐帝国不幸困在淮hn岸,当时就是奚康生率领敢死队,杀出一条血路,力保皇帝平安渡hb归的(参见“铩羽而归”)。后来奚康生在“小诸葛”王肃帐前听令,当年王肃率领豫州兵团围攻义阳时,有一个叫张伏护的齐国敌将经常在城楼上肆意叫骂,于是王肃暗令奚康生“狙杀”他。没有悬念,当张伏护又一次打开窗户准备“犯贱”之时,骂声未出,就被奚康生一箭穿心,死于非命……

杨大眼则是氐族人,仇池国著名的氐王杨难当的孙子。仇池国位于现在川陕甘的交界地区,当年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就要穿过这片羌人、氐人的聚居区。在魏晋南北朝,仇池国夹在南北两大帝国中间,总是朝三暮四、左右逢源,处于独立与半独立之间,其处境和做派像极了当今的朝鲜半岛。如果有机会,我以后会详细给大家聊一聊仇池国杨氏家族的故事。而我们现在的主角杨大眼,虽然贵为仇池国的“王子”,但由于他不是杨家的嫡子嫡孙,于是“小老婆养的”身份让杨大眼从小在仇池国就不受待见,早早就被送到北魏帝国“进修”,其实就是变相的充当“人质”。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当年尚书李冲(冯太后的情人,兼元宏的股肱之臣)负责遴选中高级军官,杨大眼前往求职,但由于其身形并不魁梧,李冲没有重视他。于是杨大眼毛遂自荐说:“尚书大人不了解我,请允许我展示一项技能!”于是就拿出一根三丈长的绳索系在发髻上,然后奔跑起来,只见杨大眼脑后的绳子笔直如剑,连奔驰的骏马都追赶不上,旁观者无不惊叹。李冲叹道:“将军你这是千年一出的超群人才啊!”于是当场录用了杨大眼。当然,杨大眼的崛起可不只是“跑的快”这么简单,之后杨大眼跟随皇帝元宏四处征战,凭借铁血的军功一步步在军中成长,最终和奚康生一样,成为了王肃“豫州兵团”的得力干将。

而奚康生和杨大眼率领的这支精锐骑兵如此风尘仆仆的赶路所为何事呢?原来,萧齐帝国镇守寿阳的豫州刺史裴叔业竟然在不久前,遣使北魏帝国皇帝元恪,送上人质,要求投降。这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在公元500年一开春就跟元恪撞了个满怀,元恪当然欣喜若狂,立即加封自己的六叔元勰为骠骑大将军、加封王肃为车骑将军,一起统领步、骑兵十万人,前往寿阳。而奚康生和杨大眼则率领三千精锐羽林军做为先锋,先行赶往寿阳受降。

裴叔业为何要投降北魏,献出寿阳呢?其实我们在“生死时速”的篇章已经告诉了大家答案:南齐皇帝萧宝卷肆无忌惮的杀戮,已经使得南齐朝廷内外大臣人人自危,不知啥时就命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五章 寿阳的沦陷 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