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琨一行上千人轻车简行,虽有不少文士硬要送别叨扰,但速度却一点没因此而耽搁。
出了洛阳后一路向被疾行,不一日便从孟津渡渡过了黄河,进入河内郡地界。
河内郡毗邻都城洛阳,又是晋朝帝乡所在,向来以富庶繁华而著称,与洛阳同属司州,不归并州管辖。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与洛阳京畿之地只一河之隔的地方,此时却完全是另一副景象。
当刘琨、刘遵他们踏入这片土地时,一眼望去,烽烟四起,满是断壁残垣,死尸遍地无人理,村庄百里无鸡鸣。
看来,这河内郡已然是遭到了伪汉的肆虐,所有人的心情都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这种情况是刘琨所所料不及的,因此朝廷的情报对这并没有提及,或许伪汉是近日才肆虐河内的。
如此一来,他们原本既定的进军路线必须得大作修改了。
否则若是碰上大批匈奴兵,他们只怕连并州的地界都去不到,更不用说挽大厦于危难了。
“芝泉,拿并州坤舆图过来。”
刘琨话音落下后,一个年约四旬,生得面若冠玉,目若朗星的文官便捧着一卷地图来到了刘琨前面。
这人名叫徐润字芝泉,乃中山魏昌人,是刘琨的同乡。
徐润此人少有才誉,以儒学知名,刘琨征之为并州刺史从事中郎。因他不仅颇有处事裁断的本领,更是擅长音律,弹得一手好琴,
刘琨出身高门,早年不仅诗赋出众,更是尤其喜好音律,这徐润既是他的乡党,又有才能,更难得的是还与刘琨有着共同喜好,故而极受他的信重,地位非一般人能比。
人群中的刘遵神情漠然的看了一眼徐润,心里冷笑了一声。
刘琨细细的观看了一会并州坤舆图后,心中已重新勾勒出了行军路线,随即大手一挥,领着众人往东北方向的大山走去。
既然局势的糜烂已超乎刘琨相像,那他自然是不打算光明正大的在大道上行走,重新规划的路线全是在崇山峻岭中穿行。
一行人首先翻过了野王山,随后越太行关进入并州的上党郡地界,随即沿着丹水一路向北,夜晚便露宿在丹水两岸的山地。
这里属于上党郡的泫氏县长平地界,战国时秦赵那场决定天下命运的长平之战,就是发生在这附近了。
刘遵一路走来,都有观察地理地形的习惯,《孙子兵法·地形篇》就有提到:“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阨远近,上将之道也……”
凡是两军对阵,地利是能影响胜负的一大关键因素,刘遵自然是不会小觑。
但见这片绵延的山地地形崎岖复杂,丹水水流湍急,又有许多支流呈网状遍布全境。
而丹水源头的丹朱岭起伏如怒,由丹朱岭经南公山、羊头山,再到与壶关交界的马鞍壑,则有昔年赵国绵延百里的石城防线遗迹。
翌日,一行人继续拔寨进发,
徐润轻捋美髯,露着淡淡的笑意向刘琨道:
“,但因地理位置的缘故,人烟向来繁盛,商业也很发达,
营造的城郭较之于泫氏县城也不逊色,在并州南部算是有相当规模,
越石公不妨去那里盘桓数日,招募士兵,筹集军粮,再继续北上不迟。”
“芝泉所言,甚合吾意!”
一行人于是立即加快行军速度,直奔北面的长平城而去。
然而他们只走了一会,便远远的看到长平城方向竟燃起了滚滚烽烟,喊杀之声阵阵传来……
长平城此时已然被匈奴人攻破,尸横遍地,但仍有部分守军凭着巷道和有利地形在负隅顽抗,苦苦支撑着。
当他们终于又杀退了一波匈奴人的冲击后,有人抹了抹脸上的血迹,向当中一个身材魁梧的人道:
“将军,要不我们还是趁这机会杀出重围去吧!”
那人苦笑一声,眼神中充满了迷茫,
“自从大陵战败后,我等就一路撤退,众多老兄弟接连死去,以前还期望能与东瀛公会合,但如今却知他早已逃跑,放眼望去皆是敌人,又还能撤去哪里?”
此人一言说完,四周士卒全都陷入了沉默之中,
原来,他们这些人大多数并不是长平城原有的守军,而是在不久前那场大败中幸存下来的溃军。
这个身材魁梧之人名叫薛远山,原是司马腾麾下主将聂玄的一员裨将,以悍勇著称,几乎是凭着一己之力带着数百人逃生到这里的。
不过此时,薛远山的心已死,只觉得全身疲惫无比,再不想做无谓的挣扎了,
“我欲在这里与匈奴拼杀到最后,你们独自逃生去吧,若是能躲到太行山中去,或许就能活命。”
“我等愿誓死追随将军!”
薛远山虽然让手下离开逃命,但他身边尚存的几十个军汉却没有一个肯离他而去。
这时,匈奴的下一波进攻又将发起,薛远山看了看身边的弟兄,大笑道:
“好!就让我等一切杀敌至死,黄泉路上有大伙一起作伴,倒也不枉此生!”
薛远山等几十个士卒于是一起手握武器,视死如归的盯着正朝他们冲击而来的匈奴兵。
不过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这些匈奴人刚冲到一半,忽然队伍便有些紊乱,后方更是传来一阵拼杀之声。
又过了一小会后,匈奴兵接连败退,竟呈现出四散逃亡之势。
薛远山等人先是愣了一下,随后大喜道:“应该是朝廷的兵马来了,众兄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