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10:00左右,所有的参赛选手陆续都集中到了住宿区广场,当然,按要求,还是排列成进驻住宿区前的队形,才教授在10:30准时来到广场。
“大家上午好,看来大家还是比较守时的,那么我们先列队步行前往世界航天局的展览中心,由世界航天局新闻发言人杉坤对世界航天局整体情况向大家一一作以介绍。
十五分钟后,队伍来到世界航天局的展览中心,杉坤博士正在门口笑脸相迎。
“大家上午好,大家请直接进行展览中心,按顺序排列在展览中心外围展区。
十分钟后,所有参赛选手都已经围成了一个圆形,展览中心太大了,一万多人,稀疏的排列在以中心为圆圈的圈周外围,没有明显的拥挤。这时,杉坤博士打开全息影像,一座迷你型的世界航天中心出现在大家的视线内。
世界航天中心坐落在一处高原平台区,背靠悬崖峭壁,分为六个区域,世界航天局科研中心、世界航天局综合办公楼、世界航天局人员培训中心、世界航天局虚拟空间模拟中心、世界航天局发射场、世界航天局能源中心组成。
最北侧为世界航天局人员培训中心,分为三个区域,人员住宿区建在峭壁前,左侧一座三层的银白色建筑为人员培训测试区,紧邻左侧人员测试区的一座蓝白二层建筑为展览中心。这两幢建筑都按照中国明代传统建筑风格,代表着向第一个升空的明朝人万户致敬。
远离人员培训中心右侧为能源中心,远远望去,两个巨大银灰色的穹顶,突兀的矗立在峭壁前,这正是能源中心的反物质反应堆。
反物质反应堆正前方,就是虚拟空间模拟中心,一座超大型的密闭建筑,颜色也是蓝白相间,代表着宇宙天空,给人一种向往的冲动。虚拟空间模拟中心是由特种生物合成纤维,采用3d技术打印而成,可以在内部形成隔绝所有射线的独立封闭空间。在虚拟空间模拟中心内,核心部件就是大型光子计算机、能量转换空间、光量子能量转换器。整个虚拟空间占地10万平方米,高度为80米。可以实现大型虚拟设备成型。
紧邻虚拟空间模拟中心,也就是世界航天局的中心地带,就是发射场,一个占地12万平的发射平台就坐落于此。在虚拟空间模拟器中成型的虚拟设备可以直接运送到发射场,在能量准备充足的情况下,择机发射,进行多重宇宙文明的探索。
以发射中心为中轴线的最右侧,也就是世界航天中心的东侧,就是科研中心,一座以暗红色为基调的十层建筑,显得十分的庄严肃穆,这里就是各国航天机构从事科研的场所,在这里,每周进行项目协调沟通会议,所有项目都是以科研中心为基础。
世界航天中心的最南端,就是综合办公大楼,这里集中了所有世界航天中心的功能区,负责整个航天局的管理工作,文教授的办公地点就是综合办公楼的八层。
科研中心、虚拟空间模拟中心、世界航天局发射场组成了世界航天局的核心区。
科研中心就是多重宇宙项目科研机构,主要攻关虚拟空间和光量子能量转换器能量成型工作,这属于世界航天局的核心机密。文教授和他的团队就是在这里利用了近七年的时间,才最终实现了虚拟空间与光量子能量转换器能量成型工作,之后又用了近二年的时间,在虚拟空间模拟中心成功实现虚拟设备完美工作,并开发出了时空穿梭飞船。
虚拟空间模拟中心是实现科研中心项目的模拟器,由一台超大型的光子计算机、光量子能量转换器和能量转换空间组成,虚拟人和虚拟设备在这里首先通过大型光子计算机以程序的形式进行测试,再通过光量子能量转换器,把光能以量子的形式逐渐加入到虚拟设备中,再通过能量转换空间,逐渐降低光能的速度,最后形成固定的能量体,这就是虚拟设备,具备在程度中设备的所有功能,又不会被当前的物理定律所束缚!这就是虚拟空间的原理,是世界航天局核心中的核心。
发射场就是把已经成型的虚拟设备,通过赋予一定的能量,脱离出虚拟空间,实现虚拟设备探索其他文明的目的,虚拟设备同时存在于大型光子计算机中,也同时实现脱离虚拟空间,虚拟设备行进到哪里,在能量转换空间中就会出现与虚拟设备相当的领域,如果虚拟设备走出太阳系,那么能量转换空间中的范围就显示出太阳系整体的形态。如果虚拟设备走出银河系,能量转换空间中出现的就是整个银河系和形态。
这三个区域组成世界航天局主要核心区,承担着多重宇宙文明探索项目的核心内容。
人员培训中心包括人员住宿区、人员培训测试区、世界航天局展览中心三个区域,承担着世界航天中心办公人员住宿和人员培训测试任务,同时也担任着对外展示的功能。人员培训中心住宿区高度150米,分为4个区,为a、b、c、d四个区,每区500个单元,a区按a001至a500排列,b、c、d区同样按001至500排列,每层按房间号依次排列,按01至50。总计2000个单元,每个单元50层,总计可容纳10万人。
综合办公楼共计8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