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底,真的忙,杏花村的十几人赶紧收完就走了,留下一家妇女来晒稻谷,姚家悌三兄弟和姚宁和六兄弟还有姚传根等人全去了大圩村。
顺带走了唐老二的第二架货真价实的风车。
对于村里是个啥情况,大家有啥怀疑的,现在姚家是顾不上,有那个闲功夫还不如多割两把稻谷。
唐老二的板桶被闻风而来的大户全买光,一个三百文,差不多赚了六十两。唐老二也是人才,给杏花村留了三个做为公用的,给自己家大哥家一个,老大媳妇不干了,可谁理你。
宁月还听姚家玉说,有一家人卖竹幂还发了财。
竹幂就是用竹子编成一张张的竹垫子,用时张开,不用是卷起来放一边,如遇下雨时还可以底挡一阵,当然这东西不防水和不防火。
杏花村这边的忙得热火朝天,大圩村也一样,正当大家为了赶紧把稻谷收割回家时,醉香楼的田锦州找到了姚家。
在明知道的姚家没有男子在家的情况下还找过来,说明事情大条了。
原来是鱼惹的祸,姚家的鱼醉香楼以前可以吃得下,现在是上万条的鱼,最就要的是鱼不好保存,容易死,天气正是最热的时候,很快就会臭掉。
田锦州尝试把鱼运到府城,可鱼伤的大把,跑来找宁月问问有没有其它的办法。
表面上说是找姚家悌,实际来找宁月。
钟氏等人不知道田锦州和宁月的关系,只能推脱没有办法,姚家悌不在家。
宁月也知道现在的运输能力有多底下,问道:“田大叔,你家酒楼有冰吗?鱼不一定要水才能运呀,用冰也可以,书上不是说可以冰冻吗?”
大叔,田锦州硬着头皮:“对呀,可以把鱼冰冻呀,不就可以运到府城了吗?我这个脑子,急晕了,谢谢,大娘,我这就回呀”说完就跑。
稻田鱼也不是每家都有鱼苗放稻田的,杏花村的鱼苗今年就不多,很多人还是留下两条,全卖给醉香楼。
其它地方的各种河鱼都长得不大,所以加在一起也还行,只是全部聚在一起有点吓人。
宁月家的没有卖,有一些给宁月冻在后屋的井里了,有一些做成了腊鱼,不去鱼鳞,去内脏,摸上盐和高粱酒,一层香粉加上姜沫,淹浸几天,然后晒成腊鱼。
大圩村的那么多鱼,田锦州也怕是够呛,想到这里宁月跳起来,还有一种吃食可以解决鱼的问题,做成鱼丸。
啊,我是天才,在南方生活的那些年,当地有一种很出名的丸子,鱼丸,脆,滑,嫩,做成鱼丸汤,放点香葱和芜湖,那个滋味。
想到就去做,找到钟氏说了要做好吃的,把后面井里的鱼取了两条,清洗干净,指挥着削下鱼肉,剁成鱼泥,搅拌成酱,搅拌这活真不是人干的,幸好有个大力士二伯娘萧氏。
锅烧开水,左手抓起鱼泥,挤出丸子,右手拿勺赶下锅里,自动浮上来时就代表熟了。
第一次做,丸子不圆,盐还差了点,也不脆,有点绵,总的来说成功差一步。
鱼头被宁月摸上酒淹起来,晚上做成了豆腐鱼头汤,这道汤前世的宁月怎么做都会有一种泥腥味,这里到没有,反而鲜,没有空气污染就是好。
第二天,宁月又开始试验,这次找的人是二伯娘萧氏,鱼丸不脆有点绵应该是搅拌不够,这次几个人换着来,终于做出脆滑的口感。
试验成功,送去了醉香楼,钟贵说田掌柜不在,王氏请钟贵代信有好的吃食给田掌柜,并留下了鱼丸。
隔天,钟贵驾着马车来请王氏走一趟,三妯娌也不有矫情一起走了趟醉香楼,回来时拿了五十两银子。
钟氏大手一挥,各人十两当私房,还说不要告诉家里的男人,一家女人窃笑不止。
八月二十,姚家男人全部回来了,看到正个又红又瘦的众人,宁月等人吃惊不小,收割稻谷把人弄成这样这是在干嘛。
后来才知道担心天气下雨,大家不要命的干,加上那边没有人做饭,大家都是将就才搞成这样。
钟氏更是气打一处来,你说一家子男人就不会请两个做饭的婆子啥的,姚传根却说,担心别人传闲话,这都什么根什么呀!
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几人赶紧的烧水梳洗,让每一个人都洗干净,宁月在水缸里滴了两滴花珠帮助他们愈合肩膀上担稻谷时压出的红肿。
晚上为家里的男人做了一顿大餐,其中就好鱼丸和鱼头豆腐汤。
因家里的那口冰井,姚家是啥都往里面放,所以想吃点什么的常有。
一晃到了九月,六兄弟又开始去上学馆,家里上山收各种杂粮。
金秋十月,一连几天,宁月都心神不宁,就好像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似的,为此,她和墨七围着杏花村转了两圈,并没有发现什么特别之处。
这一晚,宁月感觉自己身处在冰冷的地方,冷得她直哆嗦,一阵阵冷气直往她身上爬,她想醒过来,却总是有什么在压住她,不行,不能这么下去,不停的告诉自己要醒过来要醒过来。
宁月不停的梦呓,终于吵醒了姚家玉,看到满头大汗的姚宁月,吓得半死,动手摇晃宁月:“月儿,你醒醒,月儿,醒醒。”
宁月无知无觉,还处在冰冷世界之中做着斗争。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