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后,经不起两个姐妹硬泡的百善道带着自己的两个孙女和张家父子在东市摆起了摊,竖起了“白记豆芽”的旗帜,这次没有带来张氏,毕竟不用再次现场炒豆芽来吸引路人了,上次吃过这白记豆芽人自然惦记着这白记豆芽的好,而且没吃过的一听别人的讲述,也是垂涎三尺。一会儿的工夫,张家父子的摊上便挤满了人。
“莫要挤了,莫要挤了。这次我们带的豆芽多。”张大山对着人群喊了一嗓子,“先让老人和妇孺买,其余人等排队,排队。”
按照既定的分工,张大山负责招呼和介绍,张小虎负责从大筐内取出豆芽,张氏负责称重,百善道负责登记。锦茹、锦芳二姐妹在一个小木桌前负责收钱和找钱。
远处一个骑马锦衣男子看着这热闹的人群排着长长的队伍,便招呼一穿着灰衣的瘦高差人过来,“去看看那是在做什么,为何这么多人?”
“诺。”那瘦高男子抱拳领命。
片刻差人回复道:“无极县的东丰村,张氏猎户正在卖一种新鲜蔬菜,说是叫豆芽。这豆芽也是那村的白氏所制作,据说五日前,张氏便现场炒制豆芽菜,让周围路人试吃。这才有了今日排队购买的情况。”
“哦?豆芽。还试吃?看来这张猎户也是颇有经营手段啊。”锦衣男子下马,将马缰递给另外一名灰衣男子。
锦衣男子身后跟着两名灰衣男子便去往了白记豆芽的摊前。
只用了半个时辰,三筐豆芽便见了底。张小虎正要打开剩下的两筐豆芽,只听得一声,“这两筐豆芽,我全要了。”
“你这个人怎么插队啊”、“我们都等半天了”、“还有没有规矩了”周围的人见有一个男的插到队伍前头嚷嚷起来。
正和别人交谈着张大山看到一个中年胖男人一身华府的站在两筐豆芽前,笑嘻嘻的走过去道:“这位兄弟,请您先排队,轮到您的时候,您全买了也没问题。”
“哦?那我出两倍价钱。”中年男人只是瞟了张大山一眼。
“那也不成,规矩是我们定下的,绝对不能坏了这规矩,我张大山说话丁是丁卯是卯。”张大山丝毫没有为这男人的加价而感到心动。
“聒噪,三倍。行了吧。”胖男人不耐烦的说道。
“您不必花这么些钱,我们也不会涨价,您要是觉得适合可以在买到豆芽的人手中再去加价买,我这里就是五文。”张大山也不依不饶的道。
“哼,看你们是敬酒不吃了,也不看看我是谁的人。”胖男子挥手便又上来了三名凶巴巴的壮汉。
众人看着中有人认出这是县里鸿泰楼的掌柜,传言这鸿泰酒楼和官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便不敢言声。
这一幕恰巧落在了锦衣男子眼里,“烈火、严冰,去帮帮他们,不必太过了,这姓张的猎户倒是很有趣。”
两名灰衣男子闻言快步上前,瘦高的灰衣男子搂着胖男子的脖子,从怀中取出一物在他眼前一晃,便松开了手。另一名灰衣男子拦住了三名壮汉。
“啊——,罪民曹宝该死,该死冲撞了大人,该死。”说罢那胖男子便要下跪,烈火一把拉住胖男子,道:“去排队。”
闻言胖男子如蒙大赦拉着那三名壮汉乖乖的排到了队尾。
张大山装起一包豆芽送给瘦高男子,感谢两位的义举。
在木桌前收账的白锦茹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又抬头向那锦衣男子看了一眼。心里思忖着,这男人恐怕不简单。
“公子,您有没有觉得那个记账的老者有几分面熟?”那叫烈火的瘦高男子回到锦衣男子身旁。
“倒是和那位有些相像。暂时还不要惊动皇兄那边。你和严冰继续跟踪,总算是有了线索。”锦衣男子拿出豆芽,尝了尝,又吐出来,“怎么一点也不好吃?”
一路上锦芳和小虎叽叽喳喳,而张大山和百善道却一路无言。
回到家中,锦芳、小虎和张氏便欢喜的数起了钱。而张大山和百善道则在一旁说着什么。白锦茹竖着耳朵也没听清,只是最后张大山的一句话声音颇大,“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我们得活着。”
白锦茹听到张猎户口中这句诗,她着实不明白这猎户竟然也有如此才华?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五十四岁时写给他八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
诸葛草庐中门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此联出自第37回二顾草庐中。刘、关、张三人跟童子进诸葛草庐,至中门,刘备见门上大书一联。其大意是: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通过此联揭示了诸葛亮的高尚德操。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有这样两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来是排阀句,小说作者以肯定句的形式取代了原来的否定之否定的形式,而用作诸葛草庐的门联。但它仍然还是排偶句而非对偶句,干仄极不和谐。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白锦茹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便也不打听这些了,顺其自然吧。
夜里,张猎户召集来全部村民,共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