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言情总裁>七海扬明>章三九 罄竹难书

永历九边八月末。

陆军第一师师长李山亲率一支由骑兵团、步兵团和飞骑炮连组成的机动部队赶到了福建延平府顺昌县,前去解救多亚率领的混成旅一部。

原本按照计划,多亚那支临时编制的混成旅支队将与义军配合前往延平、邵武二府‘扫荡’,顺便阻击来自江西方向的满清援军,尽可能为福建境内的义军各部争取时间,计划一开始是非常顺利的,福建的军队多在沿海,内陆的州府除了守住城池,不敢有丝毫妄动,乖乖缴了赎城银子了事,一直到五省经略洪承畴派来的援军赶到,形势为之一变。

福建掀起的大规模的抗清高潮让整个满清朝廷都以为合众国这是要转战东南,光复福建,对于丢失了两广的清廷来说,再丢福建是极难接受的,因此不得已延缓西南计划,征调精锐兵马入援福建,而洪承畴派遣来的将领正是经略右标总兵张勇,这名西北悍将参与平定了甘肃叛乱,被清廷认为智勇兼备、兵精马足,堪称绿营兵马中的翘楚。

张勇此次带来四千余精锐,又在江西境内拣选了部分江西绿营,合计兵马九千余,由黄土关进入邵武府,其麾下精骑四处出击连续击破义军多部,多亚收拢义军各部于延平府顺昌县,夹河而守,多亚麾下仅陆军的马步骑炮加起来就有五千,便是与张勇部单独对阵也是不惧,但义军纷纷参战,多亚麾下一时聚拢兵马四万有奇,这么一支大军,而且还是战斗素养极低的义军,别说打仗,行军布阵都是困难,多亚只得沿建江设下大营固守,原本以为,张勇部不过万人,断不敢贸然攻击,须待更大规模援军抵达再行决战,那时便可直接撤退,却不曾想,张勇悍然发动了袭击。

第一次接敌,张勇派遣麾下西北精骑骚扰前阵,几轮箭矢抛射便是打乱了义军阵型,义军全部撤进大营,当晚又是一次夜袭,义军大乱,营中起火继而崩溃,不仅四散而逃不说,还把陆军的辎重给养抢掠一空,陆军各部也是被分割开来。

好在多亚所部也是陆军精锐,各类精兵以步营为中心聚集,各线列步兵以营和分营为单位,列下空心方阵,才避免了被冲垮,继而步营向旅部集结,损伤不大,但却被义军裹挟、冲散了四百余人,可谓得不偿失。

张勇拖住了多亚部,随即周边援军赶到,特别是岳乐,派遣精锐从福州进发,誓言要歼灭顺昌的陆军,多亚只得求援,李山才亲自率军驰援多亚。

在顺昌县境内,陆军与晋藩支援的骑兵驱散了张勇部的骑兵部队,顺利掩护步兵进入战场展开阵型,与炮兵一起,掩护了多亚的混编旅撤退,沿途收拢了部分被义军冲散的陆军士兵,继而以骑兵为后队掩护,全军沿着沙溪撤往沙县、永安,继而进入漳州府境内,李山的本意就是解救多亚部,根本无心恋战,也不欲与满清军队纠缠。

进入沙溪上游,便是穿梭在武夷山之中,河谷地形成为主流,而混编了猎兵与线列步兵的分队在山岭之中不断拖延清军的追击,张勇部精锐以骑兵为主,山谷地形发挥不出实力,被燧发枪打的七零八碎,双方最终脱离接触。

顺昌一战是飓风计划中合众国军队参与的最大规模的战斗,虽然只阵亡了七十多人,失踪一百二十人,但却是整个飓风计划中损失最大的一场战斗,实际上,在福建战场上,陆军既是最匆忙的也是最闲在的,匆忙在于,陆军要不断的行军赶往战场,闲在则是因为很多参与这场战役的陆军士兵在几个月的内一枪未发,原因就在于,合众国根本不想与清军大战,陆军大规模出现在战场上,巅峰时期,陆军和琼晋二藩的军队在福建有四万五千多人,但盟军的作用仅限于震慑清军、支援义军和弹压地方,至于趁机收复福建,根本没有出现在飓风计划之中。

这不仅是统帅部无意收复,更在于这并不现实,其关键还在于义军,顺昌之战已经证明,所谓的义军不是合众国在山东战场上收服的义从军,更不是晋藩、忠贞营那样的百战之士,这群拿惯了锄头的农民根本不适合上战场,在流动作战中,他们可以凭借绝对数量给予清军二线部队强大的震慑,并不断的扩充自己的力量,但在正面战场,往往一触即溃,至少在顺昌之战后,统帅部已经严令陆军各部不许与义军连营参加正面战斗。

而义军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其数量实在过多,最巅峰的时候,合众国统计下的福建就有三十四万义军,合众国从未给这群义军发饷,顶多把府库中那些用不着的缴获武器无偿赠送给他们,义军的存在是因为他们能在盟军的掩护下不断打下一块又一块的地盘,通过抢劫的方式获得米粮财货来支持义军的存在,如果不是他们的作战对象是满清,用流贼来称呼这些所谓义军更为合适,实际上,合众国也发不起三十多万人的饷,举国之力养不起,重心在云贵的情况下更养不起,等到义军无处可抢无处可掠,而又攻打不下坚城的时候,崩溃和逃散就是最终的结局。

实际上,收复福建就是一个巨大的包袱,明末的福建约有七百多万人口,迁界禁海影响了其中近三百万人的生计,而这些人又通过组织义军,‘扫荡’周边的形势把更多的福建百姓拖入了战争的深渊之中,福建的秩序已经完全丧失,纵然收复福建也是背上一个巨大的包袱,合众国可没有资源给福建这数百万张嘴供给半年的吃食。


状态提示:章三九 罄竹难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