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一贯是个喜好美色的。他身边的丫头们年轻漂亮,所以他宠着他们,那些婆子们年纪大了,青春不再,贾宝玉就厌恶他们。
贾宝玉用一种很单纯的态度在看着这个世界,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他的世界观很单纯,漂亮的、好看的,那就是好的、对的,不漂亮、不好看的,那就是不好的、不对的。
他从来就没有考虑过什么道德,也没有想过,一个女人名声败坏了之后会是怎样的下场。
贾宝玉虽然讨厌四书五经,常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可是他毕竟读过书,对书里的内容也有印象。书上的教条一大堆,可是现实里,在贾宝玉的身边,贾宝玉也没见着哪个女人因为私德有亏而死的。
至少贾宝玉自己没有看见过。
所以,贾宝玉一直以为,书上是骗人的。比起那些正经书,他更喜欢那些话本传奇,也十分向往那些风花雪月的故事,盼望着自己身边也有这么一个不离不弃、痴心不改、倾国倾城的知音人。
可是这一次,贾宝玉终于知道了,原来书上并不是骗人的,而是他坐井观天,不曾见识过外面的世界。
尤氏虽然已经青春不再,可是他为人不错,又也会办事儿。因为是填房,威信比不上贾珍的原配,却也因此十分谦逊而谨慎,处事又公道,在贾氏一族里面,风评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贾珍那样的人,十分胡闹,可是大家提起尤氏的时候,也从来不会说他不好的,就是族里的几位老资格的长辈,提起尤氏的时候,也会竖起大拇指。
这样的一个人,却因为别人的过错而送了命,这件事情对贾宝玉的冲击自然是极大的。
贾宝玉的心中甚至还要一层恐惧,那就是。他害怕家里的姐姐妹妹们会被他连累,而走上尤氏的老路。
尤氏的风评再好,可他是贾珍的妻子,年纪也大了。多年婚姻生活的不顺遂,早就在尤氏的脸上留下了痕迹。哪怕尤氏年轻的时候也是个美人,如今也迟暮了。这样的尤氏,当然不可能在贾宝玉的心上留下很深的痕迹。
贾宝玉第一次吐血,可不仅仅是因为尤氏的死。他还惦记着尤三姐的悲惨的结局。
可是尤氏跟尤三姐加起来。又哪里比得上他身边的这些个姐姐妹妹们?不说别人,就是史湘云和薛宝钗两个,贾宝玉虽然厌烦他们对自己指指点点、经常劝谏自己上进什么的,可是他们是真心为自己好。他们的心意,贾宝玉还是知道的。
还有薛宝琴,天真娇憨,论容貌、论才学,还胜过薛宝钗一筹。
这样的几个美人,其中一个还情深意重,贾宝玉当然舍不得他们出事。
贾宝玉自认自己跟姐姐妹妹们是清清白白的。可是尤氏的死让贾宝玉知道了一件事情。自己清白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外面的人是否相信你是清白的。如果外面真的容不下史湘云和薛宝钗了,哪怕这两人真的清清白白的,外头也是不会听他们辩白的。
尤氏的死让贾宝玉开始长大了。
贾宝玉终于开始学着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
只是这个代价实在是太高了。
贾宝玉的沉默,大家都看在眼里。史湘云跟薛宝钗两个越发殷勤地每天都来,而探春,作为妹妹,他虽然没有史湘云薛宝钗两个这样来得勤、呆得久,可是比起其他姑娘。他也算是比较殷勤的一个。
毕竟,这是容易刷王夫人的好感度的好时机。
倒是贾玖、林黛玉、邢岫烟、惜春、贾倩、贾清几个,都是跟着贾母进进出出的。贾母来,他们也来。贾母起身离开,他们也跟着贾母一起告辞,绝对不会提早过来,也不会多呆一刻。
如果换了以前,贾宝玉一定会长吁短叹,甚至开口挽留。可是现在,贾宝玉也只是默默地看着。
终于有一天,贾宝玉跟母亲开口了:“太太,我想着,是不是搬出来住。距离太太住得近,有太太的照顾,我也能安心地养身子。”
王夫人哪里舍得?
现在跟原著里不同,原著里,王夫人手里有钱有权,贾元春又是正经的皇妃,连贾赦都矮王夫人一截,王夫人又如何需要在乎薛家和薛宝钗的态度?
但是现在,搬出了荣国侯府,贾政王夫人跟已经分宗出去的贾赦也没有多少关系了。属于荣国侯府的人脉自然也跟他们无关。更重要的是贾元春也不是原著里显赫的皇妃娘娘,而是一个已经明显地糟了厌弃,就差一点就要被废为庶人了。
这个时候的王夫人哪里会舍得放开薛家?
他需要薛家的钱,也需要薛家的人脉。他需要为贾元春打开路子,让贾元春重新得宠、生下龙种,也需要薛家的钱,为贾宝玉的将来铺路。
所以,王夫人需要贾宝玉住在大观园里面,继续勾着薛宝钗。
只听王夫人道:“傻孩子,你又胡思乱想些什么?如今你身子正弱,正该好好休养才对,哪里经得起如此搬来搬去地折腾?若是你觉得不够清净,那为娘隔天来看你也使得。”
贾宝玉也是个聪明人。
不是他不通世情,而是以前他从来不会想这些有的没的。可是这些日子,他躺在屋里,将尤家三姐妹的事儿想了一遍又一遍,琢磨开之后,就开始琢磨自家的事儿。
以前,贾宝玉想起大观园的时候,就会想到大观园里的好景致。可是这些日子以来,贾宝玉总是会想到,为了这园子,他的堂姐出了一百万石的仿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