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吩咐邵安家的:“你再往季府使些银子。找下人再好好打探,我可不信,天底下还有不漏风的墙。得尽快,咱们得在潘家回杭州之前把这件事给捅出来。”
邵安家的只能应了。
再往后的,姜夫人导演的大戏就上演了。只是姜夫人怎么也想不到,这出大戏刚落幕就被揭穿了吧?
苏颖反复看了几遍。终于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若是照着那管事娘子的说法,她是和潘夫人内应外合。把潘如月弄出了季府送到了侯府门前。可关于姜夫人是怎么和潘夫人接上头的,却是语焉不详。说的很含糊。
供词上也只是一笔带过了,难道还有第三方的介入?会不是是陈宛秋?
随即苏颖就否决了,她可不觉得陈宛秋会这么巧就介入了?但在这个想法冒头之后,苏颖又想到了潘如月曾经提到过的,她觉得陈宛秋是她的知己,而且那所谓的“生米煮成熟饭”就是陈宛秋灌输给她的。
这点可真值得寻味。
从这件事上,苏颖就相信陈宛秋已经对她带有恶意了。不光如此,这一点从在上一次在云若寺碰面的时候,苏颖就感受到了那来自陈宛秋浓浓的恶意了!
再往前推的话,在陈夫人生的孩子的洗三礼上,陈宛秋的态度就发生了转变。可那时候,苏颖都觉得摸不着头脑,难道是因为她没有接受陈宛秋的拉拢,陈宛秋就要和她反目成仇了吗?
也不对,如果是像傅奕阳说的,在丽月的事上陈宛秋就插手的话,那又是为了什么?
真是不懂陈宛秋的逻辑。
苏颖实在是想不清楚,只得把这一份供词放到一边,再看由陈宛秋的奶娘李嬷嬷提供的供词。
在看这份供词的时候,苏颖已经做好了心理建设,可等看到供词之后还是有些懵,李嬷嬷供认出来的不是陈宛秋,是戴夫人。
苏颖忍不住挑眉,戴夫人啊。
苏颖一点都不信,更何况禄小娃对她的标注就是主子是陈宛秋,这可不会错的。
随后看到另一份供认不讳的供词,苏颖笑了笑,李嬷嬷这样死咬着不认,又干脆乱认,推卸罪责的才对,这才叫忠仆。
像姜家的那个管事娘子事无巨细的都说了,才不正常呢。
不过,苏颖知道她的真正主子是姜秦氏,她的所作所为就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这算什么呢?从姜夫人的角度来看,侯府就是蝉,姜夫人本身是捕蝉的螳螂;从姜秦氏的角度来看,侯府和姜府是鹬蚌,鹬蚌相争渔夫得利;从苏颖的角度来看呢,侯府可是从弱势的一方摇身一变,就成了在后的黄雀。
虽然比喻的不怎么恰当,但就是这么个意思。
话说回来,苏颖再看李嬷嬷的那份供词。看看她是怎么说的。
哦,是这么说的,是为了陈夫人和陈宛凝姐妹。是叫红玉借着大姑娘的手,害了福禄俩娃,叫傅奕阳断子绝孙。
这可真是恶毒的诅咒啊。
再看李嬷嬷为何听戴夫人的。还不是戴夫人想找个替罪羊,戴夫人看陈宛秋这个庶女早就不顺眼了,就算是事发了,还可以把罪责都往陈宛秋身上一推四五六,如此一箭双雕。
从逻辑上来说,这是能说得通的。但经不起推敲。
单就是李嬷嬷就那么把戴夫人给供出来就有问题,李嬷嬷是陈宛秋的奶娘,她听从戴夫人的话,肯定是被戴夫人拿捏住了,通常就是家人嘛。李嬷嬷这么认罪可不就是和她说的戴夫人想一箭双雕的目的相悖,而且并没有把被拿捏的家人或其他把柄放在心上,这也就和听戴夫人的话做恶事相悖了。
再者红玉所做的并不是借刀杀人,她是拿着春,药去勾,引傅奕阳了。
说一千道一万的的,凭的就是苏颖一早就给李嬷嬷盖棺定论了,她的主子是陈宛秋。坚定了这点,剩下的就是找到证据来证明这点了。
苏颖把手指在证词上点了点,旋即笑了。就算是没确凿证据又如何,一个李嬷嬷被抓到了,就能叫陈宛秋百口莫辩,谁叫李嬷嬷是陈宛秋的奶娘呢。
就像是被抓到的姜家的管事娘子,就算她真正的主子是姜秦氏那又如何,她可是听从了姜夫人的吩咐做事的。姜夫人是跑不掉的。
这边儿苏颖看着两份供词出神,可被扣押的两方所属主子表现却截然不同。
先看姜夫人这边。昨个晚上姜夫人派出去的管事娘子就没回来,姜夫人碾转反侧的惴惴不安了一晚上。等第二天一大早邵安家的过来,听到邵安家的打听到的消息,姜夫人眼前一黑,差点厥过去。
邵安家的连忙把姜夫人扶到椅子上坐下,姜夫人张嘴就骂:“蠢货!我怎么就养了这么个蠢货!”
邵安家的劝道:“太太,还是先想想现在该怎么办吧?”
姜夫人喘着粗气,也顾不上再唾骂那管事娘子,舔了舔嘴唇,一把抓住邵安家的手腕:“底下人还没动手往外传吧?”
“这倒是没有,您不是说只等着叫人瞧见,但凡谁有个疑问,咱们再趁乱搅和起来吗?”
“这件事先叫停,我得好好想想。”姜夫人六神无主的说着,一想起来就觉得胸口疼得慌,恨不能叫那办事不力的管事娘子立马去死。
邵安家的眼睛一转,劝道:“太太您看,就算是侯府抓到了咱们这么个把柄,可咱们也不会没他们的把柄啊。要知道,咱们可是知道勇武侯和那潘姑娘的丑事,就是侯府要和咱们算账,咱们拿着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