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品读历史—宋>第41章 收服吴越

自秦至唐一千年中,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北方。在藩镇割据、连年战乱的时代中(仅910-953),北方的经济遭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人口锐减,加上水灾、暴政、战乱,经济一度陷于停滞状态。

与此同时,南方的割据政权由于环境相对稳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这些南方诸政权中,吴越国是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在钱王“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基本国策指导下,大力发展基础建设。农田水利,手工业、商贸业等行业逐渐开始昌盛起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吴越国的经济走在了这个时代的前沿。我们今天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杭州等地的繁荣始于钱王开创的吴越时期。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其手工业的发展做个宣传。作为手工业中的特色,制茶、制瓷、纺织业那都是享誉海内外的,不仅内销,还外带出口(远销日本、朝鲜等地)。时至今天,杭州等地的手工业仍然凭借着优良的做工、华丽的装饰、精湛的工艺为现代人们所喜爱。

说起来,这一切一切的繁荣都要归功于当时完成这一重大转型的开括者——钱镠(liu)。

钱镠(liu)(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年少从军,因其战功卓著,被任命为了杭州刺史。当时恰逢中原局势混乱,各地枭雄并起,钱镠也不甘寂寞,于923年割土自立,建都于杭州,管辖两浙之地,雄踞一方。

钱镠是一位合格的都市管理者,特别是在他统治区内修水利、筑海塘,疏浚湖泊、灌溉农桑、开拓海运,发展贸易,奖励垦荒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应该算是一代贤王的典范。

钱镠去世后,由他的继承者继续掌权。钱氏政权经三代五王的不懈努力,于最后一任国主钱俶(原名钱弘俶)手中到达巅峰。

钱俶虽没有先祖那样的高瞻远瞩,功勋卓著,却也可称得上贤明二字。在位期间依旧实行原有国策,繁荣超越之前。

作为一个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吴越文化,佛教兴盛是其高度发展的一个突出标志。

吴越国的统治短短不到百年,可在杭州境内兴建的寺院与塔幢竟达数百之多,可谓是当时绝无仅有的记录。吴越国民深受佛法熏陶,自然也愿意为佛事贡献一份力量。于是在短短百年的时间内,一座座著名的名刹古寺纷纷拔地而起,如杭州比较著名的雷峰塔、灵隐寺、保俶塔、六合塔、临安的功臣塔等等都是吴越时期修建的。时至今日,每逢旅游黄金周,人们依然会去这些景点参观游览,可以说它们见证了当时吴越文化的昌盛。

随着佛学的兴盛,文化的发展,印刷业也迎来了它的春天。印刷术记载着文化的传播。实际上杭州已成为当时中国第一大印刷中心,几十年后的活字印刷术由毕昇发明也绝非偶然。

吴越国的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为世人所称道。可你要知道,当时的背景是乱世,只有强大的军事武装力量才是王道。由于军事作战能力一般,地狭兵少,实力不足,吴越一直以效忠于中原王朝为主要军略。

宋军的南征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多个地方割据政权相继被消灭,这让南边一些小的政权国家感到了潜在威胁,但由于实力弱小,无力抗衡,于是他们动起了心思——请降。

其中吴越国主钱俶就非常懂得变通。当看到强大的宋朝崛起时,不再犹豫,毅然决然的决定归降朝廷。

变通并不是“背叛”,而是审时度势之后作出的正确选择。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英雄择主而事”说的便是这个意思。

懂得“变通”的人,绝不会固执的一头撞到南墙,绝不会凭感情办事。司马迁懂得变通,忍辱负重,才有《史记》的流传;爱因斯坦懂得变通,高瞻远瞩,才有“相对论”问世;鲁迅懂得变通,弃医从文,才有中国的新文化享誉海内外;钱俶懂得变通,才能让吴越国繁荣依旧,不受刀兵之乱。

公元978年,钱俶奉诏入京,自献疆土于宋,而宋太祖赵匡胤也非常的够意思,对主动归降的钱俶以礼相待,依旧封其为吴越国主,领天下兵马大元帅(虚职)之职。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迷惑:为啥宋朝对阵后蜀、南汉总是会轻而易举的取得胜利?在我看来,主要还是归根于赵匡胤的精兵政策!

在早年间,赵匡胤的成名之战(高平之战)中,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将不在勇而在谋,兵不在多而在精”。这便是赵匡胤探索出来的新道路——精兵强将之路。

首先咱们先从“强将”说起。众所周知,赵匡胤在当上皇帝后,没用多长时间,便有了大动作——削权,即所谓的杯酒释兵权。这个历史书中也提到过,通过削权成功消除了掣肘皇权的力量,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可我要说的是,在削权后,赵匡胤又在悄然间开始了一次洗牌,对那些忠心又颇具能力的将帅们,赵匡胤仍然选择了重用,比如慕容延钊、李处耘等人,依然手握大权,依旧是赵匡胤所依靠的左膀右臂。

不仅如此,赵匡胤还积极提拔年轻将领,比如曹彬、潘美、米信等人,都成为了宋初时的良将。

事实证明,赵匡胤的眼光很是毒辣老道,他所选择的这些人都没有令他失望。在他的带领下,这些人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匕首,以各自的使命将宋这个新生的王朝,带向了成功,带向了强大。

还是那句老话,一个人再怎么


状态提示:第41章 收服吴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