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声涛大约从四年级接了一个子弟校高中体训生的香烟抽了人生第一支烟,五年级开始尝试了接近一年,到读六年级的时候,他自动放弃了,觉得抽烟花钱不说,还口臭。
宁声涛是个什么都敢尝试,都勇于尝试的性格,但至少年轻的时候还算有很强的自制能力。比如香烟,比如酒,比如情欲。
宁声涛小学的吸烟史主要就是五年级的一年,未成年之前的情欲史也就始于四年级结束的暑假到初一那年的国庆节,小学的喝酒历史也不长,大约开始于三年级终止于五年级,自己算了算,时间是一年或者几年,其实烟也没抽多少,酒也没喝多少,女朋友也就那几个,动真格的更没几个。
小学生时期,每个星期才能搞到几块钱兄弟伙儿一起抽一包烟,每人能有几支?大约是过年的时候偷剩酒喝容易点,平时也就是一个月大家偷出家里的酒或者打一瓶最便宜的高粱酒,大约能分几两?
小学时期,压力不大,宁声涛在学习之余尝试了一些本该很多孩子初中时才尝试的东西,结果呢?到了初中,宁声涛却再也没有继续尝试下去,开始了长达六年多的“三好学生”那种“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新历史。
宁声涛在回忆中想起了那件自己感到后怕的事情,不断在心中感激上苍,没让自己走出那实质的一步,否则必让自己良心上受到谴责,改变自己的生活轨迹。
徐丹凤是农科院的子弟,曾经也是第一批由宁声涛的母亲包桂兰领队去子弟校读书的孩子。当年农科院的子弟校因为学生越来越少,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执行之后,院里出生的孩子就减少了很多。
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前,抱着“人多力量大”的愿景,宁声涛的舅舅舅妈家有五个孩子三男两女,原来的老所长付横馗家也是四个男孩,和包桂兰母亲一起在子弟校上班的何老师家也是四个孩子,另一个高老师家是三个女儿。
要说最厉害的,还得算蔬菜中心的主任唐南川,家有八个孩子两男六女。因此,当时院里办子弟校,每个年级两个班,除了院里的孩子还有周边两个单位的孩子以及周边少数和院里有着亲属联系或者业务联系的农村三个村的孩子,农科院子弟校一度也曾经比较辉煌,人数较多,教育质量一流。
慢慢的,到了八十年代,子弟校在83年开始不再招生,83年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只有57个。原计划等到这些孩子在89年完成六年学习之后就准备撤销子弟校。
到了86年9月,也就是最后一批入学的孩子完成了小学三年级的学习准备升入四年级的时候,农科院的上级农业局经过和农科院的磋商,决定将农科院子弟校停办。所有正在就读小学的和马上要开始就读小学的孩子一律由农科院统一安排到国企纳勉子弟校读书。
包桂兰成为了一名特殊的教师,她不在班上上课,主要负责带领孩子们从农科院到纳勉子弟校读书,又把孩子们从子弟校带回院里。
包桂兰之所以放弃去院里办公室工作,放弃由宁声涛舅舅和舅妈安排好的有升职空间的“好工作”,而去做一个几乎永远也不可能升迁的工作,当然主要是为了亲自照顾宁声涛。
宁声涛对这一点在很小的时候就非常清楚,那是一种无私的母爱。宁声涛是农科院第一批去纳勉子弟校读书的孩子之一,却不是孩子群里最大的一个。原来在院里子弟校就读的孩子有些没有接受农科院的安排选择自己去找转学的对象,也有一些孩子在附近的一所村小就读。也有一些孩子当时已经在院里子弟校读完五年级,马上就该读小徐六年级了,结果六年级只能在纳勉子弟校去读了。
桂兰负责带队去纳勉子弟校读六年级的有四个学生,读五年级的有三个,读四年级的有七个,读三年级的有五个,读二年级的只有两个,新入学的包括宁声涛一共六个。于是,包桂兰每天就负责带领这27个孩子早出晚归乘坐院里的专用大巴车去城里的纳勉子弟校读书。
徐丹凤就是在农科院子弟校读了两年,直接转学的时候去纳勉子弟校读三年级的一个女孩。和宁声涛成为对手的杨军,也就是“金刚帮”的老大在院里读了一年,转学去纳勉子弟校的时候直接开始读二年级。宁声涛想起,当年他们开始去纳勉子弟校的时候,孩子们当中最大的一个孩子叫做王东国,转学过去的时候是直接读六年级了。
最开始,宁声涛和那些特别大的孩子没有太多的交集,也玩不到一起。后来还是因为他的成绩太好,慢慢的称为学校名人,他在孩子们中的地位才得到确立。最初宁声涛组建隐身帮的时候,他的队伍里确实还有七个年龄比他都大的男孩和女孩,能够做年龄比自己更大的孩子的头儿,宁声涛也算人才了。再后来随着一些年龄更大的孩子离开小学去了中学,宁声涛真正在孩子们中完全控住局面的时候,大约是他三年级下期开始的。
徐丹凤比宁声涛大两岁,比杨军大一岁,她不是所有孩子里长得漂亮的那种,却是所有孩子里长得最快的一个。如同宁声涛提前发育了一样,徐丹凤也属于提前发育的小孩。
徐丹凤喜欢宁声涛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为此双方家长都出面教育过两个孩子,包桂兰和宁原基两人也曾经教育过宁声涛不能和徐丹凤太过亲密,在他们眼中,小学生的宁声涛哪里懂得情爱是怎么回事。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