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康得了小毛病,需要小手术,找宁声涛借钱,宁声涛自己存的钱还差200多,刚好复读时最好的朋友何征绪前几天才告诉了宁声涛自己的新传呼机号码,于是宁声涛决定找他借钱。
何征绪当时在回电话说:“我也很困难,租了房子,交了女朋友,买了传呼机。”
“哦,我知道,你也才工作半年,几百块钱一个月,还要添置很多新东西,确实可能没什么钱,这样吧,就借100吧。我们寝室里一个哥们儿需要做个小手术,确实我们都没钱了,我存的钱也不够。”
“你不知道,在外面要花多少钱,每个月都不够用,家里虽然不要我给钱回去,可是我确实也存不了多少钱。第一个月的工资被押着,要走的时候才发,每个月厂里虽然包吃住,可是自己也要出去吃些。”
“哦,知道了,我理解,那就借100吧。100块钱你总有吧。”宁声涛也体谅何征绪的困难,首先人家家里确实条件不怎么好,当年到了宁声涛家的时候,母亲包桂兰还给了何征绪一和50元钱。其次何征绪打工也才半年,又辛苦工资也不高。最后,如果是租了房耍了朋友确实也可能存不了钱。既然开了口,就借100,剩下的找张连城借。总不能这么好的朋友开个口100元都借不出来吧。
“100块钱是小问题,300块钱我也有,不过我见过很多人因为借钱搞得很不愉快,有些朋友就是因为借钱不欢而散的。首先,你朋友值不值得借……”
“那好吧!我自己再想想办法。”宁声涛其实也只是有些不高兴而已,还没有上升到更深层次去理解。
“这样吧,我明天给你转100到你的银行卡,你的卡是建行的吗?等我到了银行你给我讲一下你的卡号。”
“那我现在给你我的卡号,你有纸笔没有?”
“现在不方便,我记着到时候也不一定找得到。”
“那什么时候?”
“我很忙,经常加班,明天或者后天晚上7点吧。我到atm转账给你。”
“嗯。好的,知道了。”宁声涛当时也没多想,以为何征绪也许手头紧,等两天说不定就领了工资有钱了。
第二天晚上,宁声涛给何征绪的传呼机打了三次,直到10点也没人回电话过来,天亮了,还是没人回电话过来。
第三天晚上,宁声涛再次打何征绪的传呼机,结果电话很快回过来了,说着一口宁声涛绝对听不懂的话,后来经验丰富了,感觉好像是说的安徽话。
无论宁声涛用普通话还是家乡话说,对方似乎听不懂,最后甚至语气非常不客气的吼起来。再后来,宁声涛拨过一次这个传呼号,没人理睬,从此,宁声涛也不再拨了,何征绪也从未打过宁声涛寝室的电话。
有人用100元买断友情,有人用1万元买断友情,有人用100万元买断友情,宁声涛的友情在何征绪的眼中不值1元钱!因为宁声涛没借到他1元钱。
“有些朋友就是因为借钱不欢而散的!”宁声涛永远记住了何征绪的这句名言,直到八年之后,他才再次和何征绪联系上,并且见了面,而且几年不见,两人用的手机都是一个型号的索尼手机,而且连手机里的彩铃无论是信息还是电话两种铃声都是一模一样的。
在世界上,不经过商量,两个好朋友选择手机,有多大概率能选择一个品牌同一型号一种颜色呢?恐怕不是大概率事件。就算是两个恋人,要各自自主选择恐怕都很难统一起来。
宁声涛再次燃烧起友情的热情。不过,事实非常残酷,他又再次见识到了何征绪对待友情和金钱的态度是如此的和自己这类人的格格不入。
宁声涛、张曜晖、何征绪在河边广场上喝茶。远在浙江的江泳博打来电话找宁声涛借400元,说是自己朋友李禾顺打麻将输了钱,急需江湖救急。
李禾顺是个宁声涛和张曜晖都认识的人,一起喝过酒,何征绪没见过,不过其实也不是问题,又不是李禾顺借钱,其实是江泳博借钱,依托的是江泳博的信用和面子。
宁声涛的钱都在父母手中,工资、奖金、津贴全部都上交了,每周给100元生活费,因此宁声涛手中几乎从未超过100元现金,银行卡也没几个钱。二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每周100元生活费,在21世纪00年代,银行卡还能存多少钱?
张曜晖是到宁坚来找宁声涛玩,而且也知道何征绪从乡下搬家到了宁坚,在宁坚买了一套二手房,住在宁坚,于是把何征绪也约了出来一起玩。
宁声涛确实需要回家拿钱,张曜晖确实没有钱,何征绪确实有钱,至少银行卡里有钱。可是他又一次说出了自己的名言:“有些朋友就是因为借钱不欢而散的。”这句话勾起了宁声涛已经沉睡的回忆。
在这一次的重逢当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宁声涛的父母。
宁声涛在上班,宁声涛的父母在市内一家家具市场的门口碰到了何征绪,本来已经不打算和他打招呼的宁原基夫妇却没想到这个儿子口中难以交往的小伙子居然主动打起招呼来。
何征绪怎么想的,宁声涛的思维方式确实很难明白。也许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平行的世界,各不理解各不相容。
何征绪甚至还主动的要了宁声涛家里的电话和宁声涛当时的手机号码,宁原基考虑到在复读时儿子宁声涛确实和何征绪是最好的朋友,在一些小事上,何征绪也帮过宁声涛的忙,于是就同意了何征绪,给了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