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府,祠堂。
王氏指着张玉的灵位,轻声道:“辅儿,给你父亲上柱香吧,一会儿母亲有些话要交待。”
“是!”
张辅点上香,攥在手中,举过头顶,在父亲的灵位前拜了三拜,然后站起身,将香插在香炉中。然后他转过身,跪倒在王氏面前:“母亲,儿子聆听教诲。”
王氏看着伏在面前的儿子,叹了口气:“辅儿,你是张家的长子,也是张家的家主,张家以后就靠你支撑了,你可明白身上的担子?”
“孩儿明白,孩儿一定秉承父亲的遗志,坚忍忠贞,效忠王爷,光大张家门楣。”
“唉,看来你还是不了解你父亲。”王氏看着儿子略显稚气的脸庞,叹了口气道。
“孩儿不明白母亲的意思。”
“我问你,我们张家为什么要从漠北逃回来?”
“父亲虽为枢密知院,但因为是汉人,为蒙古贵族所不喜,恐有灭门之祸,不得已才逃回大明。”
“是啊,当年你父亲随元顺帝北逃大漠,可谓忠贞,而元嗣君对你父亲信任有加,授你父枢密知院,正二品的高官。娘问你,元嗣君待你父如何?”
“恩重如山!”张辅想了想,脸色有些发白,道。
“比燕王呢?”
“这个,不好比,”张辅想了想,低声道:“母亲,孩儿不明白您提这个做什么?”
“辅儿,母亲问你,你去遵化做什么?”
“事关军情,孩儿不能说!”
“呵呵,”王氏冷笑道:“是不是去安抚遵化的蒙古人?”
“啊?”张辅大惊,抬头道:“这是机密,母亲怎么会知道?”
“什么机密?你看看这个!”王氏从袖中掏出一封信,扔在张辅面前。
张辅狐疑的捡起信封,先检查了一下,发现信封上没有任何标志。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纸,张辅展开信纸一看,如遭雷击,手一哆嗦,信纸落地,颤声道:“母亲,这是从哪里来的?”
“就是你接到调令的当天,出现在娘的梳妆台上。”
“什么?难道府中有调查司的奸细?母亲可查问过?”
“没有,母亲只问你,信上写的可是真的?”
“......”张辅犹豫了一下,道:“是真的。”
“看来燕王果然是撑不住了啊,竟然干出这种事情来。”王氏转过身去,走到门口,看了看四周,然后走了回来,将张辅扶起来,道:“孩子,随为娘过来。”
两人到了旁边的静室,王氏亲手关上门,让张辅坐下,然后道:“孩子,为娘下面说的事情,非常重要,你要谨记!”
“是!母亲!”
王氏沉声道:“首先,你父亲并不是愚忠之人,否则当年就死在漠北了,我们家也会被满门抄斩,所以即使你父亲活着,也不会给燕王陪葬的,况且你父亲战死唐河,也算报了燕王提拔之恩了。”
“啊?母亲?”张辅惊道。
王氏瞪了张辅一眼:“再有,你这次被派去遵化,很可能和你妹妹恃宠而骄有关,你妹妹自从生下孩子之后,就有点不知道姓什么了。听说燕王兵败,就跑回府去打听情况,引起王妃不满,被训斥了一番,却不悔改。所以高阳郡王就做了个套,让你去遵化。”
“高阳郡王,做套?”张辅有些不解。
“孩子,”王氏摇了摇头:“你虽然聪明,但涉世太浅,蒙古人驻军遵化,这么机密的消息,高阳郡王为何会轻易告诉你?你知道了这件事,那就只有两个结果,一个是被灭口,一个是参与进去,所以你才会被派去遵化。”
“去遵化也不是坏事情啊,王爷和孩儿说,这是机密之事,他绝对信任孩儿,所以让孩儿去处理此事。”
“如果是这样,”王氏低笑道:“当初为什么不派你去联络呢?反而让朱能去呢?”
“这个?”
“还有,联络蒙古人这事情,可大可小,你作为联络人,一旦出了事情,很可能会被当作替罪羊。蒙古人在遵化不可能不惹事,你管还是不管?管了,蒙古人不高兴,关键时刻不出兵,燕王就会用你的脑袋安抚他们;不管,老百姓会骂你,燕王也会用你的脑袋安抚百姓。”
“不会吧,燕王不至于做这样的事情吧!”
“呵呵,他造反都做的出来,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王氏冷笑道。
张辅吓的魂不附体,从椅子上跳起来,跑到门口看了看,然后回头摆手道:“母亲,慎言!”
王氏看着儿子的样子,也有点心虚,沉默了一会儿,才道:“孩子,你觉得燕王能赢吗?”
“这个啊,”张辅想了想,道:“有点难,今上比想象中的难对付多了。”
“是啊,母亲也这么想,此次保定之战,朝廷损失十万人,燕王损失八万人,对朝廷来说,九牛一毛,可对燕王来说,却已经是元气大伤。”
“而且今上非常清醒,知道野战不如燕王,所以就不与燕王野战,而是攻击保定、通州这些必争之地,逼的燕王不得不救。只要朝廷坚持这种打法,燕王就必败无疑。”
“所以,为了避免张家为燕王殉葬,你作为家主,须早作打算。”
“啊?”张辅惊道:“母亲,你要孩儿背叛燕王?”
“不是了,母亲只是让你心里留个心眼,不要一条道走到黑。想当年,皇上对你青眼有加,要提拔重用你和你父亲,可是你父亲贪心不足,一心要扶保燕王。”
“当然你父亲的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