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建文天下>第三章 心知肚明

放代王回大同与恢复王弼爵位的决定,是王度建议的,同时也是朱允炆深思熟虑的结果。但是,支持他的人并不多。大部分朝臣认为代王属臣刺驾之事尚未查清,代王起码有失察之罪,应该交由宗人府、三法司裁决,皇帝不应该一句话就放走了,有姑息养奸之嫌。此事引起了刑部尚书暴昭的不满,上奏折指责朱允炆黑白不分;另外恢复王弼爵位也让人觉得皇帝有赏罚不明之嫌,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也对此进行了弹劾。

总之,朱允炆的举动让朝臣很失望,但是却赢得了藩王和勋贵的赞赏,藩王纷纷上书表示对代王回藩的支持,而朝廷勋贵也为王弼之事与朝臣展开了辩论。

不过这些,朱允炆都不关注,因为他做这两件事情,都有其特殊目的,只是不足为外人道而已。

王弼最开始以为必死无疑,当得知惩罚是剥夺爵位时,松了一口气,有些庆幸;可没过多久,又觉得委屈,百战得来的爵位就因为一次失败就没有了?所以当朱元璋的死讯传到大宁时,王弼心中松了一口气,自己总算活了下来。新皇登基,放眼北方,没有比他资格更老的将军了,如同失去了束缚的老虎,顾盼生姿。今日朱允炆派人传旨,恢复其定远侯爵位,给予伯爵世袭劵,他高兴之余,却也有些遗憾和不满。

为更好的对天下的情况摸底,朱允炆对全国各布政使司派出监察御史,巡视各地的水旱情况,检查各地常平仓的储备情况,对一些欺上瞒下的官员进行罢黜,对一些忠心办事、体民疾苦的官员予以提拔。同时派五军都督府、兵部、都察院联合到各地卫所检查士兵的生存状况以及逃兵情况,令协调解决此类问题,切实保障边疆士兵的生活。

为开发辽东,朱允炆任命辽东马场牧监正高巍为安抚使,巡视辽东都司以北的土地、民情,辽东都司指挥使耿璇派军队保护。

瞿能养好伤之后,被安排到河南都司担任指挥使,原太孙左卫指挥使张伦任其副手,任指挥同知。瞿能和盛庸组成了京师的外围防线,这也是朱允炆以防万一的做法,他希望一旦有事,他们能把燕王朱棣挡在黄河以北,只要拖下去,朱棣必败无疑,毕竟根据洪武二十六年的统计,北平都司人口不足两百万人,十抽一也不过是二十多万,且粮食不足,无法久战。这是朱棣最大的劣势。

同时朱允炆调整了北平都指挥使和北平布政使,首先朱允炆让朝臣举荐,朝臣举荐工部侍郎张昺任北平布政使,河南都指挥佥事谢贵为北平都指挥使,福建都指挥佥事张信调任北平都指挥佥事。朱允炆看了这几个名字,久久不语,他知道这个张信,是告密燕王的第一号叛贼,不能用。张昺只是一介文官,如何能是燕王的对手呢?谢贵这个人他也不了解,估计也不是燕王的对手。

可是谁会是燕王的对手呢?这让朱允炆很犯难,最后他决定调锦衣卫指挥使宋忠为北平都指挥使,谢贵为都指挥同知,作为宋忠的副手。宋忠是做锦衣卫出身的,对阴谋诡计应该比一般人要强的多,靠阴谋诡计对付燕王还是不错的。至于北平布政使,朱允炆考虑很久,决定调河南布政使茹常担任北平布政使。

临行之前,朱允炆亲自召见了茹瑺和宋忠,他让茹常好好打理好北平的民政,同时和工部一起勘测淤塞的通惠河(积水潭到通州的运河)的情况,朝廷会在适当时候浚通通惠河,方便向北平运送粮草。另外要和宋忠亲密合作,让长城沿线的关口和开平等地军士无饥寒之忧,让他们安心保卫北疆。如果任满情况良好,会调他到京城任职。茹常感激涕零,领命而退。

对于宋忠,朱允炆答应他,可以从锦衣卫中挑选任何人手,带去北平,只是朱允炆提醒他,一定要提防燕王狗急跳墙,要注意自身安全,即使出现问题,也不责怪他。最后朱允炆和他交底,如果燕王反叛,格杀勿论,而且只要完成这个任务,封侯拜爵不在话下。宋忠很感激,保证一定会完成任务,不会让皇上忧心。

将二人送走之后,朱允炆还是担心,怕出事情,可是没有更好的办法,如果派瞿能、盛庸、平安去,也许会好一些,但是由于身份的原因,恐怕都不是燕王的对手。

北平,燕王府。

建文元年的燕王,身体已经基本恢复,但是不再如往常的意气风发,面容有些憔悴,眉宇之间甚至有些忧郁和疲倦。此时他正在偏厅中研究着地图,身后的桌案旁边坐着两个人,正是道衍大师和左卫指挥使张玉。

张玉逐渐进入了朱棣的密谋核心,虽然和道衍大师相比,依然相差甚远,但是这已经让张玉非常开心了。

燕王看了半晌,叹了口气,回到主位上坐好,看了看面前的两人,道衍大师虽然消瘦,但却已经恢复了那种古井无波的神态,左手拿着念珠,在闭目养神;张玉则有些紧张,紧盯着朱棣的步伐和举止,看来他还不是很适应这种会议。

朱棣身子前倾,把双手平放在桌子上,沉声道:“大师,世美,如今的形势,你们有什么看法?”

张玉看了一眼道衍,发现对方没有开口的意思,就开口道:“自今上登基以来,北平已经处于朝廷的包围之中,东面的辽东,都指挥使耿璇是今上的心腹和妹夫,可以说已经完全控制了辽东。”

“直沽卫城目前已经竣工,它扼住了北平海运的粮道,如今北平所需的粮食大多


状态提示:第三章 心知肚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