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世界和中国科学技术和医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呈现迅猛发展趋势。虽然那时还没有彩超、心脏介入手术等,但已能用呼吸全麻和体外循环机做各种心脏手术了。西医外科手术的进步和发展,为挽救和延长人类寿命做出了很大贡献。
我好不容易带病坚持到第一学期终了,放暑假,我住进了上海中心医院心血管研究所(中山医院),决定做心脏手术。
中山医院是一座新建的有着中国最先进心血管医疗设施的现代化医院。
我的病房在四楼二号房间,病房宽敞明亮,有一排落地大玻璃窗,窗帘是墨绿色丝绒做成,病房内有八张床位,是崭新的可升降的钢丝床。每张床位都配有拉线警铃,因为是无陪伴病房,病人有事可拉警铃找护士。
二号病房的七个病人,来自全国七个省市。非常凑巧的是,1号床小王与我同省同市同区,问到最后,她家竟同我家隔两条马路。小王二十五岁,先心房缺,在我市一个集体厂工作,因工作劳累,母亲去逝,家务繁重,造成心力衰竭,被我市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情急之下,她父亲连夜乘火车卧铺把她送到中山医院,现在已做过心脏手术,转危为安,再过半个月将出院了。
二号床是湖南长沙的,二十九岁大姑娘,叫刘珍。在长沙市一个集体厂工会工作。她患先心房缺加肺静脉漏,病情较重,前几天才开过刀,手术情况不太乐观,还抢救过一次。
三号床是上海第一医学院二年级的一个女大学生,十九岁,福建人,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已做了换瓣手术。
四号床是西安一个六岁小女孩,同我一样患有先心动脉导管未闭症,活泼好动,无任何外表病状,她父母都是医生,对她及早施治,无疑对她健康成长有好处。
五号床是江西景德镇一个十六岁女孩,心脏有五处漏洞,是世界罕见的,心脏五联症患者,因病重而臃肿肥胖,看上去外表像个三十多岁的成年人。
六号床是上海市一个中学的教师,风心,准备做换瓣手术。
七号床是昆明市的一个医生,风心,已做过换瓣手术,术后因排他反应,情况一直很危险。
我住在八号床,是第八个病人。
八个病人中,五个先心,三个风心。先心病人,如果手术成功,一般都能根治和痊愈,不影响以后的生活和工作。而风心病人,做过换瓣手术,实际上是给自己的生命判了有期徒刑。所谓换瓣,当时就是用猪或牛的心脏瓣膜代替已损坏的人的心脏瓣膜。据医生说,换一次瓣膜,最多只能延长四年寿命,四年后必须再次换瓣,否则只有死亡。事实上风心换瓣的病人能撑过四年再次换瓣的微乎其微,所以住院的风心换瓣病人,都羡慕先心病人。
我原以为,我会像其他先心病人一样,住院一个多星期便能实施手术治疗,没想到却遇到了倒霉的拦路虎。
病人手术前,必须全面体检,我抽血检查的结果──抗“o”远远超过正常值,抗“o”高意味着体内会发生链球菌感染,这一发现,医生如临大敌,开始给我服用治抗“o”的塞米松激素。
因大剂量激素的服用,一个月后我体重由一百斤变成了一百三十斤,一个窈窈清秀的姑娘,竟变成了一个畸形的中年妇女般的体态,大腿上的肌肉被激素催裂开,起了条条花纹,鹅蛋形的长圆脸变成了银盆似的大圆脸。
我沮丧极了,偷偷把激素扔掉,要求再查抗“o”,仍远远超过正常值。医生不再自信了,请来其它医院的内科专家会诊,最后确诊为先天性抗“o”高,不是病,不需再治,近日可以手术。
谢天谢地!我这才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因为一个多月,像吃肥猪菜似地体重增加近30斤,心脏负担加重,原来的心脏早搏变本加厉起来,有时每分钟达二十多次。我心慌气喘,难受之极。对医院和医生非常失望──手术还没做,把人弄得变了形,病反而加重了。我心情抑郁,终日愁眉苦脸。
在这期间病房里发生了几件事,深深震动了我的内心世界,使我过早地陷入了“生与死”的迷茫和思索,过早地探究那遁入空茫的彼岸世界的秘密。
我住院不久,那个江西景德镇十六岁的小女孩便死了。死在手术台上,不朽的永恒永远把她同我们隔开了。
她母亲悲喊着扑倒在她空空的病床上──“她一定要开刀,如果不开刀,她是可以多活几年的,可她为什么一定要开刀啊?!”
灰蒙蒙的落日余辉漫进病房,剩下的七个病人像蜡像般静穆着,死亡般凝息的空气中回荡着失去女儿的母亲悲痛欲绝的哭喊声。
透过落地窗,我似乎第一次发现,在那无垠的大地尽头有一个更深沉更玄奥与我们无法交流的空间,我似乎听到了那个遥远空间飘来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招魂曲。
第一次经历前一天晚上还有说有笑的活生生的人忽然逝去,我的心灵在悲哀中迷惑地颤栗。
记得,几天前,我问这位景德镇小姑娘:“你最喜欢干什么?”
“我最喜欢描摩古代美女画,那些女子多么典雅,秀美!杨柳细腰,樱桃小口,飘飘欲仙。你看我多胖多难看!如果开过刀,我心脏的五处漏洞都补上了,我就不会胖了,我会变好看的。”
面对空空洁白的五号床,我默默站立着,一次又一次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