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七月,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途中,走到沙丘平台(今河北省广宗)时染病身亡。这位曾经叱咤风云、一统中原、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君主,极不情愿地离开了人世。虽然他还有太多的宏图未来得及实现,还有太多的事务要去理清,还有太多的后事要去安排,但是面对病魔,这位刚烈一世的君主也束手无策。伴在他身边的是中书令赵高、丞相李斯,看着他们慌乱的眼神,他断断续续地、极简单地安排了后事:尽快通知公子赢扶苏,赶回咸阳主持他的丧事,继承他的皇位。
公子赢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为人忠厚,而且刚毅勇猛,深受秦始皇的喜爱。但由于他善良仁厚,经常劝说父亲不要过多杀人。特别是当秦始皇提出“焚书坑儒”时,扶苏力谏:“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来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因此得罪了秦始皇,把他派往北方去陪大将军蒙恬镇守边关。秦始皇这样做也许是让扶苏到边关去经受一下边境严酷环境的历练,改变儿子那颗仁厚柔弱的心灵;也许是借机去监督大将军蒙恬,毕竟他重兵在握,常年在外,让人甚不放心;也许两者都有。
赵高见秦始皇驾崩,心生诡计,认为自己飞黄腾达的时机到了。他怀揣密诏,连忙去找随秦始皇一同出巡的公子赢胡亥。
见到胡亥,赵高将秦始皇已去逝的消息和临终遗嘱告诉了他,惊得胡亥顿时手足无措。停了片刻,赵高将准备扶胡亥继位的意思说了,这又把他吓了一跳。胡亥心想,自己兄弟姐妹二十多人,怎么也轮不到他来做皇帝。他连忙摇头说;“不行、不行,无论如何接替父亲皇位的应是哥哥扶苏。”
赵高冷静地说:“皇上突然病逝,对你们兄弟姐妹都没有分封。如果扶苏回来做了皇帝,你们什么都没有,怎么生活呢?”
胡亥说:“父皇既然这么做了,我还敢有什么异议呢,遵照他的意愿就是了。”
赵高进一步诱说到:“公子错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皇上病逝的消息到目前为止,只有你我和李丞相知道,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恐怕就再也等不来了。”
赵高对胡亥很了解,他懦弱自私、贪图享受、胸无城府而且胆小怕事。胡亥当了皇帝,也就等于自己做了皇帝。只有把胡亥扶上皇位,自己才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
胡亥毕竟身为公子,从小受过传统教育,知道何谓不义,何谓不孝,何谓不能。他当时就反驳说:“废兄立弟,便是不义,拒奉父诏,便是不孝,自问无才,因人求荣,便是不能。义、孝、能这三条都站不住脚,如果一定这样做了,必然要危害到自己,损害了国家,我不能这样做。”
赵高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他搜肠刮肚地找出历史上的不义之人、不孝之人和不能之人成就帝业的事例,直把胡亥说的目瞪口呆。赵高见胡亥有些心动,便又怂恿地说:“我这也好是为了你好,公子一定要想明白。”
胡亥叹了口气说:“现在父亲尸骨未寒,丧事未办,急急忙忙的说这些事,是不是太早了点?况且,还有丞相李斯在,不知道他的意愿如何?”
赵高一听胡亥松了口,大喜过望:“丞相那边由我去说,公子放心,我一定能说服他。机会难得,我现在就去,你就等着听好消息吧。”
丞相李斯是楚国人,当年他弃楚国而到秦国的主要原因,是他的一肚子学问在楚国得不到施展,听说秦国广纳贤士,就到秦国谋求发展来了。到了秦国,他投靠在秦国的相国文信侯吕不韦的门下。吕不韦对李斯的学问了解后很有好感,就任命他为侍卫,这样他就有机会进入宫内。当时赢政已经当上了秦王,吕不韦是相国,在辅佐年幼的秦王。
具备了这种便利条件,李斯便开始做好见秦王的准备。有一次李斯见到秦王,就把自己对当前天下形势作了一番深入简出的分析,最后总结道:“秦国的强大已经有六代了,现在其他六国都惧怕秦国,按时向秦国纳贡,好像是秦国管辖的郡县一样。凭着秦国的强大,大王的贤明,成就帝业,一统天下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如果现在不抓住这个机会,等到其他几个国家稳定了、强大了,相互联合,那么秦国再强大也无法达到兼并统一的目的了。”雄心勃勃的秦王一听,十分高兴,就任命李斯为长史,按照李斯提供的计策积极筹备去了。
形势的发展,果然如李斯所预料的那样。秦国从公元前230年派兵攻打势力较弱的韩国起,到公元前221年占领齐国,仅仅用了九年的时间。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指挥着一只强大的军队,在他亲政十七年后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宏大计划,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的大秦王朝。李斯也由于在实施统一方面的巨大贡献登上了丞相的座位。
面对这么一位在秦国统一大业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又对秦始皇忠心耿耿的秦国丞相,赵高却自信自己有方法去说服他。
赵高本是赵国的贵族后裔,他的父亲是赵国国君的远房亲戚,因为犯罪被施以宫刑,其母受株连沦为奴隶。赵高兄弟数人也被施以宫刑,成为太监。公元前222年,秦国灭掉赵国后,赵高也成为俘虏被押往秦国。秦始皇听说他身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