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复确认了自己复杂搞笑又无比尊贵的“身世”后,不禁抬眼望了望徐辉祖,没想到徐辉祖也正望过来,二人就这样对视了。
二人的眼神都很复杂,但双方显然都接受了朱明复是朱元璋亲孙子这个“铁”的事实。
一生自负的徐辉祖第一次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了,朱明复也不知道这场好戏下一步该怎么演,他也不确定徐辉祖还会不会采取和他对抗的立场。
只有林三娘的内心十分明朗,主意也很坚定,如果徐辉祖不合作,她就杀了徐辉祖,然后再带着亲孙子从铜亭飞走,再想办法发动明教助朱明复抢回皇位。
她发现让朱明复继承皇位就是彻底战胜那个姓马女人的最好方式,而朱元璋对她的一切辜负也有了最好补偿,她要让朱元璋和马皇后奋斗一生的“家产”落入他孙子“朱泰熙”手里。
这个结局简直太美了!
徐辉祖退无可退,进无可近,无奈痛苦彷徨至极,他甚至想到还是自己代替朱明复跟那个一休宗纯出走海外算了。
就在铜亭上三人各怀心思,短暂沉默时,大都督都督佥事兼兵部尚书廖平慌张跑上来了,手里还攥着一卷大小不一的纸张,“大帅,不好了,外面都乱套了!”
廖平进士出身,口才很好,被徐辉祖派去和百官联络,说服大家接受徐辉祖废立皇帝的现实,一开始官员们摄于徐辉祖的威望和军事实力,还能敷衍一下,至少没人跳出来作对。
但就在朱明复进入徐府后不久,大街上忽然贴满了梅殷声讨徐辉祖的《内阁第零九八号令》和《告南京军民书》。
梅殷的内阁令的主要内容是我梅殷奉太祖遗照辅助建文皇帝,现在徐辉祖竟敢犯上作乱,他代表内阁正式宣布徐辉祖触犯《大明律》、《大明令》、《诸司职掌》、《洪武礼制》、《礼仪定式》、《教民榜文》、《皇明祖训》等九部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中央文件精神,至于徐辉祖个人则完全符合历史上“曹操”、“王莽”等奸臣的标准,所以他号召所有官员和士人百姓坚决和徐逆划清界限,不要和洪鹏、廖平等人一样不分是非,甘心附逆。
梅殷还另外以私人身份写了一封声情并茂的告南京军民书:
余与徐逆相交数十年,初始其人亦未尝不有微功于国家,皇上仁厚,授其高管厚爵,使其掌兵事,然事有所未料,人有所异变····徐逆日渐骄奢,荒淫无度,日食万钱,佳丽三千,出行规制堪比帝王,任用私人目无君上····
梅殷最后号召:凡我大明子民,皆应极力声讨徐逆,力行忠君之道,讨逆者赏九族,附逆者诛九族!
最后这句很奇怪的“讨逆者赏九族,附逆者诛九族!”其实出自钱宾的手笔,他嫌梅殷的末句太文气,就自作主张换上了这句话,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赏九族”就是他钱宾发明的。
崇友堂一方面派出人员在街上贴满了正版的梅殷内阁令和告知书,一方面组织一些略通文墨的会众,制造了很多揭露徐辉祖“贪污”、“荒淫”、“欺君”甚至“勾结朱棣”的污蔑文章,这些谣言借着崇友堂过去mài_chūn宫图、*的印刷销售体系,在几个时辰内就传遍了南京城。
于是,南京城沸腾了、爆炸了、乱套了!
南京市民在崇友堂会众的鼓动下,高喊着“包围徐府,救出皇上”、“扫除奸臣,拯救大明!”、“徐辉祖大逆不道!”等口号,从四面八方涌向了徐府。
一些官员士人也认清了风向,以种种隐晦的行动表明自己的立场,或出资给市民提供茶水,或在后门口挂上了“反徐”的横幅,或派家仆参加围攻徐府,当然也有很多人两边下注的,一方面派人向廖平表忠心,一方面参加“倒徐”。
此时距离朱明复走进徐府才不到六个时辰,崇友堂的组织运作能力确实非常彪悍,谁叫人家当年是被戒圆用“反明”的高标准来建设的呢。
而紫金山军营那边也发生了逆转。
王伦卫的主帅裘明德自杀未遂重伤,“政委”金胜淮也被叛军暗算负伤,陈至德和戚继光主动挑起了大梁,他们一开始就有效阻击了徐军的进攻,陈至德带领敢死队亲自冲锋,所到之处,只见钢刀飞舞,鲜血横流,打到酣畅处,他索性脱掉盔甲,大喊一声“兄弟们,向忠烈祠前进!”,敢死队也全体脱掉盔甲,准备轻装赴死,哪里人多,陈至德就往哪里冲锋,禁军还好一点能抵挡住,原先的叛军见到老领导如天神般勇猛,心里恐惧加折服,很多当场就倒戈了,拿起武器跟着陈至德砍人了。
打到禁军停战的时候,陈至德的敢死队人数不减反增,由五百人变成了三千余人。
陈戚二人乘停战的时机收缩了兵力,让士兵吃了个饱饭,挑出了伤员,还调整了部分军官,还做了一次激情四射的战前动员。
陈至德文化程度低,加上在肉搏战中负了伤,所以主讲人是戚继光,戚继光给士兵们重温了当年王伦将军在南京城破后,以两千兵力抗击朱棣十余万大军,最后全部牺牲的悲壮故事。
在这个时刻讲这样的故事尤其有气氛。
“王伦卫是英雄卫!王伦卫是万岁卫!皇上最爱王伦卫!”戚继光带领大家高喊口号。
戚继光祖上有一本兵法秘籍叫《开平王用兵事略》,此书乃常遇春一个幕僚所写,而常遇春的兵法是来自《武穆遗书》,至于《武穆遗书》有多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