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中,朱明复正在批阅内阁送来的奏章,事实上李炳秋头脑很清晰,处事很得体,其风格温润如玉,不急不躁,很得道家清净无为之旨。
在梅殷制定的完善各种规章指挥下,帝国的国家机器正稳步有序得运转着,对于批阅奏章,大多数时候朱明复只是阅览后写几个简单的“可”或者“朕知道了”几个字而已。
内阁的出色工作使朱明复从繁杂的政务中解脱出来,让他有更多精力把目光投向海外。
作为一个穿越者,显然知道世界很大,现在还嗷嗷待哺的西洋人几百年后将危害中华,他也有志于在有生之年彻底消除这些潜在的祸患。
有远图者,必先除近忧。
朱明复的近忧就是朱棣。
朱棣的实力一直没有衰落,虽然朝廷这几年也变强不少,但如果和朱棣硬拼的话,没有三五年是打不下来的,而且还不一定赢。
正如朱棣一直在图谋扩张一样,朱明复和徐辉祖也一直在图谋朱棣。
夜深,人困,可朱明复还在工作。
他最近比较忙,今天他已经批阅了百余本奏章,写了几千字的评语了,他写长评的都是大都督府的事务,这块事务是无论再累也不能放手的,谁放谁死,“叫花子没有打狗棒就会被狗咬伤,做皇帝没有军队护翼就会无疾而终”(语出徐辉祖来信)。
正当朱明复在陈至德处理违纪士兵的奏折上写上“百姓军队百姓爱,百姓军队爱百姓”的字样时,小林子突然跑进来,说道:“皇上,倭国红色特急件!”
朱明复打开一看,只见文件的标题是:倭国有变。
原京都大名秀吉忽然在南部发动政变,新佑卫门从京都率军镇压,秀吉遂带着原倭寇部队四万人,渡海进攻高丽。朱高焰因惊惧而病,已经向天皇提出致仕……
“好!太好了!”朱明复拍案大呼。
“小林子,拿烟来!”
男人想抽烟有两种情况,一是兴奋,二是郁闷,朱明复此时并非郁闷而是兴奋。
……
高丽人在历史上一直打不过倭人,秀吉部队在高丽登陆后发扬倭寇的传统风格,一路见人杀人,见城破城,飙风直进,一路向北攻来,短短十日,就连下二十几城,逼近高丽都城汉城,一下子小半个高丽沦入他手。
很快高丽王的告急文书迅速发到南京,几十个高丽使者在鸿胪寺里急得团团转,如微波炉中之蚂蚁,可朱明复就是一直拖延着没见他们。
高丽人苦等之际无所事事,就写了无数苦情诗词,据说后来有个高丽使者回去写了个剧本叫《大明鸿胪寺纪实》,其内容拖沓纠结之至,完全反应了当时的心态,但由于文笔优美,成为一时之经典,这种风格直接影响了后来几百年后的韩剧表现形式。
建文九年三月,朱棣二十万大军从辽东出征高丽,出发前他给朱明复上了一道奏章,上面说他奉朱元璋之命守卫边疆,如今倭寇进入高丽,他义愤填膺,所以毅然出兵高丽,保家卫国,为皇上分忧,请皇上原谅他先斩后奏的行为云云。
但出乎朱棣预料的是朱明复竟然批准了他的行动,还勉励他努力作战,但是要注意安全,保重身体。
朱棣仰天大笑:“真是愚不可及!朱允炆没了徐辉祖和梅殷果然毫无用处了,哈哈……”
南京,奉天殿,大朝会。
朱明复和大臣们正认真商讨处理高丽事件方案。
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官,没人相信朱棣会为朝廷义务劳动的。
但是高丽路途遥远,即使现在让水师出发,恐怕也赶不上朱棣的马蹄,朱棣很快将平定高丽,然后借防备倭寇之名驻军高丽,再逐渐将其收入囊中。
“让廖平出兵北平!”正直的钟奇站了出来。
“对!”“打他后方!”“抄他老窝!”……群臣纷纷响应这位清流领袖的呼声。
朱棣当年陈兵南京城下的事情对群臣刺激太大,所以海禁之争中斗得头破血流的大臣们这次态度出奇的一致。
团结的局面来之不易啊,真是要感谢朱棣啊。
“既然大家都主张动兵,朕就采纳钟奇的意见吧,至于怎么动兵朕自有主张,散会,哦,不,是退朝!”
朱明复变现得虚怀若谷,纳谏如流。
退朝后,朱明复立即召开了大都督府暨东厂、锦衣卫、军调局联席会议。
会上,朱明复没有征询众人意见,他和徐辉祖早就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方案。
他卷起龙袍袖子,沉着脸,斩钉截铁下令道:
“派人和朱高煦接触,让他加紧准备,等朕的命令。”
“让廖平渡过济水,随时准备接收北平!”
“让戚继光率领水师即刻出发,从高丽南部登陆,记住避开朱棣主力,只是占据南部城池,并截断倭寇归路,不得主动出击!”
……
“东厂传播谣言,说失踪的姚广孝投降了朝廷,弄几个和尚去军中冒充他。”
“东厂散布消息,说倭寇的总后台就是朱棣,释放朱棣和秀吉联络的证据。”
“军调局、锦衣卫派出刺客伪装成燕王府的人去刺杀朱高煦,同时派出刺客伪装成朱高煦的人去刺杀朱高炽,不许成功,只许失败。”
……
朱明复一口气下了二十七道命令,道道致命,招招阴险,环环相扣,无坚不摧,天下无敌!
……
最后大明皇帝终于接见了高丽使团,高丽使团在大殿里跪成一团,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