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杀日王牌>第六十五章 乱棍打死

虽然刚看的时候还差一票,但应该不是问题了,为了感谢各位大大一直以来的支持,拜泪先更了。\、qΒ5、com//推荐拜泪不嫌多,票票砸过来吧,拜泪接招^_^

-------

中岛今朝吾到死恐怕都不会想到,身为大日本帝国的高官,居然会是如此可悲的下场,而且是侵华战争打响还不到半年的时候。他的尸体已经不成人形,被吊在他曾经意气风发进入的中山门城墙上,而他为非作歹的部下,照样难逃种种厄运。

听说被俘的南京军民从日军手中逃了出来,并聚集到了一起,很多一些躲入租界的民众也纷纷出来了,感觉还是和自己人呆在一起比较安全,但有些也是为了寻找自己亲人的。

叶苏用杀手智能系统计算了一下,经过一个上午左右,聚集起来的人数大概有三十二万七千多人,是南京所有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左右,当然,这个人数还在不断的增加,主要还是以平民为主。叶苏在空中摇控着这些人,陈述着只有团结才能有对抗日军的力量,甚至组织起了监察队,不准任何人私自脱逃,也不准任何人丢下伤者和妇孺不管,这一紧一松让大家对他更为信服。叶苏没让这些人全部聚集在一起,将青壮年和妇孺老人分开,让这些青壮年担任阻击城外日军和歼灭城内日军的主力。至于那些妇孺老人,也有任务安排他们,他们可以收集各种有用物资,趁机大量造船和打捞沉船,四处联络更多逃散的南京军民等等。叶苏的种种举措,是想办法将这些哀兵拧成一股绳,让他们有必胜的信念和勇气。在叶苏的指导下,南京军民空前团结,全城戒备。

为了保持自己的神秘性,叶苏戴了面具,也几乎很少从空中下来,除非是要装填导弹和火箭,那时他也只会降临到楼顶上,不让任何人靠近。按理说,阿帕奇的航程是支持不了这么长时间的,不过,叶苏早想到了一点,所以在之前,他便将油箱的添油口延伸进了机舱内,这样,他可以随时在机内给飞机加油,而不用担心油料耗光。也就是说,只要他叶苏想,只要他叶苏有足够的弹药和足够的精力,阿帕奇就是空中不间断移动的炮台。

期间日军也是这么想的,远远的派侦察机过来监控,期待叶苏回航时再派飞机上前将其一举干掉。理想是好的,可结果却和他们想的千差万别,他们左等右等,叶苏依旧四处攻击地面的日军,指挥下方的南京军民,丝毫不担心的样子。直到把几拨侦察机自己的油料耗光了,也没见叶苏有要回航的意思,这下日本人知道这招不行了。于是又先后派来十几架战机来袭杀叶苏,却都被叶苏以同样的方法,在远距离用制导导弹给击毁了。这下日本人胆寒了,一连损失二三十架飞机,却连对方的机毛都没打落一根,怎么不怕。其实,叶苏同样很胆心,要知道阿帕奇一次性只能挂载十多枚导弹,要是日本人一次性派二十多架甚至更多的飞机,用其中的大部分消耗掉叶苏的导弹,再下决心派几架战机当“神风敢死队”,直接用飞机来撞他,叶苏肯定吃不消。

还好,日本的工业远不如西方的德国,他们在中国战场,很少一次性派个几十架飞机的,一般都是几架,十几架算是够多了,万一派个几十架一下子被叶苏吃掉,那不哭死。

日军进城的部队并不多,只有五六万人,而且几乎都是分散的,现在,在南京城内,这些日军都是被四处打击的过街老鼠,有些人想过突围,却发现城门被更多的人堵住了,俨然,他们已经成了瓮中之鳖。很多日军小股部队想与大部队取得联系,但无奈他们却没有电台,更对南京城不熟悉,如同无头苍蝇一般,还不时的碰到无处不在的中国人。这回,中国人不怕他们了,一看到他们,便大声叫嚷,引来一大批对他们进行追杀。

叶苏在空中眼看着一股被南京军民追得走投无路的日军,主动将军装脱下,找来一套平民的服装穿起来,腰间只别了一支南部十四,企图混在人群中搞破坏。

“操,你们也有今天哪……”叶苏立即下令,让聚集在一起的人必须当着身边人的面说几句中国话,后面投奔过来的人也要能说中国话才能加入。那些说自己是哑巴,又不会写中国字,且容貌年轻,手中有老茧的,一律乱棍打死。叶苏这个举动,最大限度的阻止了日军的混入,他相信日军中所谓的中国通,应该是极少数的一部分,且以高级军官居多,就算让一两个这样的人混进来,也翻不起大浪。

进入南京城内的主要是日军其中三个师团的部队,中岛今朝吾第16师团的主力在这里,是最先进城的,其次是谷寿夫的第六师团,有三个步兵联队进城,再次是第九师团,有两个联队进城。其余的还有第13和第18师团各有一个联队进城,另外还有几个支队。由于第16师团和第六师团的主力在这里,所以这两个师团的师团部照样搬进了城。中岛今朝吾被抓走,谷寿夫是知道的,因为叶苏率人攻击第16师团指挥部时,中岛今朝吾曾发电求援,但那时谷寿夫的部队已经分散四处了,他也派不出什么人,更重要一点,他不是自己还想自保吗?所以率先一步撤离逃跑。

谷寿谷可谓有些慌不择路,出了指挥部,他才知道,已经被攻破的南京城俨然又变了样,日军的残暴照样激起了中国人的凶性,先前他们是没人领导,现在找到炎黄这个强大的主心骨,


状态提示:第六十五章 乱棍打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