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杀日王牌>第五五一章 进军南美洲 八

“别动军已经占领智利了,下一步,他们肯定会扫荡整个南美洲,凡有不服的国家,恐怕都会成为他们的敌人。\\。qВ5、com//”马歇尔把最新的情报送到罗斯福手上。

这一阵子,坏消息实在太多了,前两天,哈尔西率领的舰队惨败而回,让本已受重创的美军舰队,更是雪上加霜。现在,别动军大军又在美国的后花园南美洲站稳了脚根,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宣示别动军的无比强势和美国本土的危机,这让罗斯福的内心,倍受煎熬。

“我们必须直接出兵支援南美洲,不能让别动军轻松拿下整个南美。南美洲多坚持一段时间,我们本土的防御,便能多准备一段时间……”罗斯福已经很后悔了,后悔当初没有强硬的将南美洲给整合起来,如果南美洲能够团结一致,别动军想要这么轻松的登陆,根本不可能。可现在,一切都晚了,只能想其他办法去补救。

随即,美军开始在全国动员起来,大肆招兵买马的同时,也直接派兵去支援南美洲了。而别动军这边,迅速和阿根廷联合起来,首先向强硬的巴西,发起了猛然的进攻,倒是对其他国家,还是秋毫无犯,这是别动军首先要表明的姿态,只对同盟阵营的死忠者下手,不是同盟阵营的,别动军也不会太过为难。别动军的举动,果然让不少南美洲国家不敢乱动了,一些更加看好别动军、想趁机抓住机会的,甚至主动和别动军联系。想要和别动军搭上线,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上,能够避免利益受侵害,甚至还希望能够分一杯羹。

对于这些交际的工作,别动军方面,全部交由陈启厚去应付。军事方面的,则是由别动南美远征军总司令方启翔负责,本来,方启翔是指挥别动军对苏联远东作战,在苏联远东。别动军利用叶苏放长线钓大鱼的战略,让盟军不知不觉的投入了大量的兵力,然后慢慢的被别动军消耗掉不少。等盟军反应过来,苏联远东,随即被盟军抛弃,巴顿率领残军向西突围,去和莫洛托夫的残军汇合了,现在呆在苏联中北部地区,得不到支援。是翻不起多大浪了。

既然这样,叶苏就没必要再在远东投入太多的兵力。随即也将英勇善战,被盟军称为“远东之熊”方启翔调出来,负责这次对南美洲的远征,可见叶苏对南美洲战略的重视。方方启翔是最早跟着叶苏的别动军高级将领之一,对叶苏是极为佩服和信服,所以,对叶苏的战略,是毫有懈怠的无条件执行。

当然,叶苏也知道。想直接凭借第一波登陆的八十余万军队拿下整个南美洲,那是很不现实的,即使南美洲的国家答应,美国人也不会答应。所以,在别动军登陆之后,从其他战场和国内调派过来的第二批、第三批部队也已经启动了,美军舰队受重创。现在,更加没有势力能够在海上影响别动军的行动了,别动军现在最要担心的,反而是气候。好在。天公作美,叶苏确认近期南太平洋和东太平洋,没有太大的自然灾难。

“麦克阿瑟不能只在澳大利亚看着,他们必须发挥出他们的作用,不求歼灭多少别动军,起码也要牵制一下别动军的力量吧。现在,又有几十上百万别动大军向南美洲进发,难道,他们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别动军占领美洲,如果连美洲都没了,澳大利亚即使保住了,又有何意义?”美军军部,对麦克阿瑟很是不满,感觉他根本没起到一个方面军司令应当担有的责任。

其实,他们有些冤枉麦克阿瑟了,不是麦克阿瑟不想主动出击以牵制别动军。反而,麦克阿瑟还努力的制定出了一套胆大的策略,他想集中兵力,拼力一搏,把被别动军围困在新赫布里底群岛的百万盟军,给救出来,如果这个战术成功的话,那么,盟军在南太平的力量将会进一步大大增强,别动军便不得不投入更多的兵力来压制了,这从侧面,也是对盟军的支援。

可是,这个战术还没真正开始实施,便迅速的夭折了,因为英国人一直在从中作梗,不赞同这种冒险的行动。英国人认为,盟军在南太平洋的海军力量,还是不够强大,不足以同别动军正面对抗,而盟军要到新赫布里底群岛去救援,便必须得用到海军。万一偷鸡不成蚀把米,被困的军队没救出来,反而将海军的那点家当,全部交待完了,那盟军在南太平洋的形势,将进一步恶化。

要知道,现在的澳大利亚可是英国当局的落脚点,他们可不希望澳大利亚随便出事,那是他们的命根子啊。因此,英国人的自私又表露出来了,他们想保存实力,死守澳大利亚,至于别动军远征南美洲,管他们什么事,该操心的是美国人,去美洲的别动军越多越好,这样,来威胁澳大利亚的别动军力量,就小很多了。现在,英国人倒是更愿意坐下来,坐山观虎斗。

“一帮蛀虫,他们的自私,只会害了整个同盟阵营……”麦克阿瑟私底下,不止一次向手下抱怨英国人。其实,大家都一样,想当初,美国人做这种事情,也不少,连夫妻都是大难临头各自飞,何况是这些以利益挂钩的所谓盟友,在关键时刻,谁不想自保?

“盟军在澳大利亚的力量,还是很雄厚的,我军想要登陆成功,恐怕得付出不小的代价。既然英国人不准备主动策应美国人,我们也没必要把他们逼得太死。可以对澳大利亚周边城市进行骚扰性打击,但不需要登陆,当然,如果日本人自告奋勇的话,让他


状态提示:第五五一章 进军南美洲 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