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杀日王牌>第二三四章 美《租借法案》

叶苏相信,只要让德国人在英国大陆站稳脚根,英国便没希望了,即使丘吉尔和英国女王再不愿意,他们都将会被德国人赶出英国大陆。。qb⑤、com/现在,轴心国同盟已经形成了,而同盟国连影子都没有,不知道接下来的局势会向何处发展了。

把英国玩成这样,虽然说和德国人的强大分不开,但与叶苏的暗中使坏也有着不小的关系,不过,叶苏从没后悔过。欧洲战火一边倒的局面,让世界上一些反法西斯组织感觉前途一片茫然,很多准备奋起的人们慢慢的都要放弃了,准备接受这个将要被瓜分的世界。.

中国国内,也涌现了一些新的投降派,他们不是说投降日本,而是想和法西斯阵营媾合。这种情况的出现,没有超出叶苏的想象,这个世界永远不缺乏懦弱,稍微经历一点失败他们就会失去自信,经历一些大失败,就会出现惶恐。叶苏和大别山方面的意见很是统一,坚持到底,对于一切卖国投降行为予以全力打击,别动局的特工顿时活跃不少,联合所有锄奸力量对于各种卖国行为给予最狠辣的打击。

日本人善于借风,现在东南亚一片开阔,国际形式一片大好,他们的主要目光慢慢的从中国移开了,但并不表明他们不关注中国,更不表明他们会把中国这块肥肉忘掉。借着这股东风,日本人四处鼓动中国各种势力归顺到法西斯阵营,他们尤其把注意力放在国府头上,因为国府是中国三大势力中,最散漫的,内部各种势力掺杂其中,被攻破的可能性最大。

说实话,蒋总统对现在的国际形式也很不乐观,但有一点,日本人犯了他的忌讳,那就是重用汪精卫,他和此人是死对头,而且他相信,即使他率领国府投降日本人,傀儡政府的一把手也轮不到他蒋某人。到时候,他蒋某人就成了人为刀俎,我也鱼肉了,善于玩弄手腕的蒋总统清晰的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是不可能投降的,大不了他出走海外,依然是国民政府合法的一把手,何必寄人篱下。所以说,从日本人征用汪精卫的那一刻起,就相当于日本人亲手斩断了蒋总统的投降之路,既然没有退路,那就死撑下去嘛。

叶苏正是把握住了这一点,所以才对国民政府放心了不少,毕竟现在的国府还是中国的合法政府,虽然比较懦弱,但至少一直在坚持着,万一投降了,对中国的打击肯定不小。现在这点不需要担心,大别山便开始全力发展,叶苏依旧在执行着原来的计划,加紧练兵,兵练好了之后,便向外面运。这回,别动军不再运往阴山和燕山山脉了,而是运到大西北广阔的地域,建立根据地,收拢人口,屯积物资,这是目前在加速发展的同时又不和日军全面开战的最好办法。

上次由于别动军在华北搞了一下,让关东军的几个师团进驻了阴山和燕山山脉,自从他们把别动军在山脉之中的几个秘密机场找出来摧毁掉,并把别动军的空军赶出华北之后,又发起了几次围剿,但每次都失败。最后,日军不得不承认,别动军在阴山和燕山山脉已成气候,想在山中围剿掉他们,很难。现在,日军虽然不时的和别动军发生一些摩擦,但规模都很小,双方反而像是在互打游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奈何不了谁。日军每天都要派飞机到山脉各处转一下,如果遇到诸如可能成为机场、重要军事基地等位置,便会派大量飞机进行轰炸,唯一的目的,就是压制别动军的发展,凭借制空权把别动军围困在广阔的山脉之中。

日军此举正合叶苏之意,他就是要用方启翔的别动第一纵队吸引住日军的注意力,然后在西北的大后方积蓄实力,为别动军的发展腾出空间。这些被空投到大西北的别动军将士,他们不是为了和谁作战,平时除了训练,枪支弹药都是收藏了起来的,也不穿着制式军装,反而看起来有些像农民工,开矿、开荒、发展人口,这是这支十多万部队的首要任务。当然,部队进行这么大的动作,不一定瞒得了大西北的一些军阀和有可能出现的日本特务,叶苏也不指望能够瞒多久,他相信,在这里,能够压制别动军的部队还没有,唯一要在意的就是日本人知道这件事情之后的反应了。

就在此时,8月20日,美国人新订立的终于冒出来了,该法案授权美国总统有权售卖、转移、交换、租赁、借出、或交付任何防卫物资予美国总统认为与美国国防有着至关重要之国家政府,法案中还修改了原来军事物资需要现金交易的惯例,也改变了原来中立国的意义,表示非现役美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国家。

不过,法案对授权总统物资的价值做了限制,每年的总值不得超过三十亿美元,罗斯福随即大笔一划,将其中的二十亿一下子划给了英国。

“屎拉到裤裆里了,才知道要擦屁股……”对于美国人的这后炮,丘吉尔首相并不是多感激,当然,这话私下里骂骂还差不多,对于美国人的授权,自然还得“开心”的接受。

美国二十亿美元物资一批批往英国运,让英国在一定程度缓解了一些压力,但是,这么多物资,要运到英国也不是一下子可以抵达的。如今德军都快要兵临伦敦城下了,丘吉尔为了争取这批物资运达的时间,果然命令防守南部的五十多万英军主力不得撤退,设立多道防线阻击德军,万一部队被打散,则立即进行游击战,一定要拖


状态提示:第二三四章 美《租借法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