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星河知道,林建国说的没错,这个位面的电影市场要比唱片市场更加繁荣似锦,五大院线联盟随便拉出来一条就能爆掉整个华语唱片业,由于有着良好的正版保护意识,以及优越的生活水平,去影院看电影成了每个家庭每个人一项很重要的娱乐休闲方式。
这个位面的中国,几乎每个家庭每周都会固定去影院看几次电影,正是因为市场有着如此巨大的需求,所以这个位面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脚步迅猛至极。
以地域划分,每个院线联盟所在的区域都有着十分庞大的电影产业链,香江虽然在这个位面有着“电影明珠之城”的称号,但并不是唯一的。
五大院线联盟中,几乎每个联盟都有地位类似于香江的电影之都。像是第二大院线联盟——中西部院线联盟中,有着中国西部电影发源地之称的熙宁,就是西部地区一座电影工业重镇,中西部电影联盟上映的片子中,有70都是熙宁出品。
同样的还有华北也称北部院线联盟中的电影城——常春,也是电影工业高度密集的城市,年产电影的数量并不比香江少多少。
华东院线联盟中的长三角地带的几座城市中都有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每年量产电影超过500部,数量甚至比香江还要多一倍。
目前这个位面国内电影工业基础偏弱的西南电影联盟,电影工业的发展速度也很快,以渝城为核心的一堆电影城正在迎头往前赶。
总之各地的电影公司就像雨后春笋一样每年都会冒出一大片来,但隔年又会像被割的麦子一样,不少小型电影公司都会偃旗息鼓,杜星河记得从一篇杂志报道中看到过,目前国内的电影制作公司平均寿命只有3年左右,一般的电影公司都撑不过三年,不是因为赔钱破产,就是会被大的电影公司收购,新晋的电影公司在这种残酷的竞争中,是很难立足的。
虽然中国目前的电影院数量,院线联盟的规模还在与日俱增着,市场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但由于影片的拍摄数量增长更快,所以有越来越多的片子被拍成后,就算过审拿到放映权了,仍旧挤不进联盟院线和大众见面,迫不得已只能在一些私人影院中播放,或自己去联系一些关系影院播放,这种电影可以想象肯定没什么票房。
但只要能拍进院线联盟的放映计划里,那片子的票房基本就有保障了,只要不是口碑差的惊人的影片,在票房收入这一项上,都能获得不菲的收益。
通常一部电影想要进入院线联盟放映,都要先拿到影片的播放权,之后再去目标院线申请拍片,之后院线联盟会有一个专门的团队,审定这部片子是否适合在他们的联盟影院中放映,如果影片的质量不错,又赶上那段时间没有太强势的影片介入,那基本都能在这个院线联盟中被推广。
当然,这种推广也是需要推广费的。这个推广费并不是黑钱,而是正当的联盟电影基金费用,不需要电影发行方立刻就付,而是会从电影的票房收入中扣取5,纳入院线联盟的电影基金。这个电影基金会独立经营,每年给院线联盟中的加盟影院提供分红,算是加盟影院除票房收入外的一项参与性红利。
由于各大联盟的地域保护观念很强,所以很少有一部影片可以在两条院线同时上映或先后上映的情况。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就像上个位面中国90年代初引进进口大片之前的状况,那时为了保护民族电影工业,也因为意识形态的差别,所以欧美的大片就算再精彩,再好看,再有票房,也不可能被国内所引进。即使后来开始逐渐放开大片引进了,每年引进国内的大片数量也很少,这位的就是保护本国电影。
这个位面的各院线联盟之间的竞争也是如此,因为每个联盟所在的地域,都有着选相对独立的成体系的电影工业,而且区域内的电影企业基本上出品电影都会首选本地院线联盟放映,于是就形成了一种相互依赖和相互保护的关系,其他地区的电影轻易不会申请外区域的院线联盟放映,本区院线联盟也一般不会批审外区联盟的电影。
这种保护形态,很像上个位面的国家电影保护主义,这是地区性的电影保护主义。只有很少的一些影片,因为各种各样的特别原因,比如由张氏家族主导的之类的,才能在不同的院线联盟同时上映,这样上映的影片票房从来都是爆炸级的,几倍于别的电影,但在各院线联盟的年度票房统计和历史票房统计中,这种电影都是只记他们自己联盟的票房,而不会总括一个总票房。
在权威统计机构统计的五大院线联盟综合票房列比中,这种电影都会被单拿出来,不会和正常的电影去比,因为这种电影的票房动辄就上10几亿,普通电影根本无法与其争锋。
近些年来,西方一些大的电影公司,看到中国的电影市场蛋糕巨大,也正在努力进入东方市场。
不过五大院线联盟之间依旧有个心照不宣的潜规则,那就是一家西方公司的片子在一条院线联盟被引进后,其他院线联盟就不会再放映这部片子,甚至未来也不会放映这家电影公司的其他影片。
国外的电影公司了解了中国的行情以后,通常都会遵守中国当地的游戏规则,只选择一家合作,不会再浪费力气找其他的院线联盟合作。
中国的电影如果出产到西方,倒不用遵守这条规则,中国的制片方可以任意选择愿意引进他们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