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便过了一年,魏军趁着这一年的工夫,重拾了军心,开始了反击,第一件便是切断了蜀军的粮道,算是狠狠出了一口恶气,易琛以此为契机,要令蜀军知难而退。
魏使一进蜀营,便见已大摆筵席,心中特别骄傲了一番,不由得脊背也挺直了,这境况比起上次,已是壤之别。
只是营中未见蜀王,只有子明一个。子明礼数周全,起身笑迎道,“不知来使是替魏王来的,还是慕椋先生来的?”
魏使怔了一怔,便道,“自然是替魏王。”
“不知蜀王在哪里?”
子明脸上讪讪的,道,“蜀王感染风寒,正卧榻休息,还以为是慕椋先生派人来了,所以,蜀王便先叫我迎一迎,稍后方到。”
“既是魏王来使,便不好耽搁,请立马随我去见蜀王吧。”
子明便叫人将所有宴席一一撤去,面上也冷淡了许多,再没有什么客套话,全然不似刚见面时热情。
及至主帅帐中,又见蜀王的确卧病,大咳不止,同样对他没什么耐心,没几句便要将他打发走。
“魏王的意思我知道了,如今我粮道已断,只好退兵,况我又病成这样,更打不了仗,他不来扰,我亦不犯,魏王可放一百个心。”
这时魏使心中已起了疑,临别时蜀王又嘱咐道,“再替本王与慕椋先生声多谢!”
魏使不快问道,“不知谢的什么,还请蜀王明示?”
蜀王便道,“你了,他便知道。无需多问,有劳。”
魏使只得悻悻地回去了。
子明这才与重山道,“这下,魏军真不敢追来了。魏王疑心重,必定不敢再用慕椋。”
重山点头,又是一阵咳嗽。他病重倒是真的,此刻眼皮十分沉重,头脑昏沉如铁,子明便赶忙好好扶他睡下。
魏使回去后,便和易琛明了蜀王的态度,易琛有些疑虑,“他果真要退?”
慕椋便道,“我还是那句话,不论蜀军退或不退,这是我军扬眉吐气的大好时机,大王理当继续挥师,乘胜追击。”
魏使这时,才吞吞吐吐起来,易琛追问道,“还有什么,快。”
魏使便道,“属下察觉,蜀王对军师,未免过于熟络了些。蜀军一听我是大王派去的,便将那酒宴即速撤了,那酒宴,似是专为军师派去的人设的。临走时,蜀王还特别交代我,要多谢军师。谢什么,蜀王不肯,大概只有军师才知道了。”
慕椋听得匪夷所思,“他们竟敢如此?”
易琛的面色沉重,只淡淡叫魏使退下了。
慕椋见他一言不发,便主动道,“蜀军故意陷害于我,大王万勿轻信。”他心平气和的地解释着,并不慌张。
易琛却沉吟道,“慕椋,你实话,我抓了清华,你可有不满?”
慕椋便道,“不敢。”
“不是问你敢不敢,是问有没樱我要听你的真心话。”
慕椋明知这个问题才是最大的陷阱,却仍全然坦白道,“我不希望清华受到威胁。”他的坦诚,也道出了他最后的底线。
易琛便道,“我知道蜀王谢你什么了,他是谢你,护着清华的这份心啊。”
慕椋一阵叹息,道,“大王,倘若慕椋真有异心,便一早将清华私下放走了,对于魏国,我问心无愧,只是请求,清华能安然度日而已。”
易琛从来都不确定,在慕椋的心里,清华与魏国究竟孰轻孰重,今日不曾变心,来日是否另当别论。
既然如此,慕椋再多的辩白也都是徒劳的。向来,君臣之间,信就是下太平,不信就是铁证如山,半信半疑,讳莫如深。
易琛只道,“蜀王的病,多半是假的,想要诱我出兵,届时尽是埋伏。”
慕椋心知易琛不愿出兵,疑的并不是这个,但他不肯当面破,是为顾及两人多年的君臣情分,给彼此留个体面。自从清华来到魏营,这就成了易琛的心病,如今总算是发作了。他无法,只能最后再试一次,“大王想好了?”
见到易琛点头,慕椋缓缓举起了手,无力道,“那臣,告退了。”
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失落,没有想到,他对清华的关照,最终成了他与易琛之间的一把利剑,将两人多年严丝合缝的信任,捅了个大窟窿。然而,容忍易琛对清华的扣押,已是慕椋能够做出的最大让步了,易琛当然明白,所以不曾让他做什么抉择,他未尝不失落啊。
终于,魏军选择防守,没有出兵追击。
不久,齐国发书求救,原来是遭楚珩领兵进攻。魏国与齐国渊源颇深,上回齐国内乱,亦是为易琛所平,此次求助,易琛自然也不能坐视不理,当即拨了部分兵力前去支援,谁料,仍遭楚珩大败,损失惨重。
而钟离远在咸阳,得知粮道被截,速作了安排调度,为蜀军另辟了粮道,蜀军边退边寻机会,很快便重振军威,再次朝白古发起了猛烈的攻势。
白古沦陷,魏军退至苍水,不得已之下,魏军以归还人质为由,提出议和,提议,以苍水为界,苍水以南归魏国,苍水以北归蜀国,魏蜀各自安守,互不进犯。
时至今日,蜀军在这场席卷中原的逐鹿之战中,早已占尽上风,对于魏军求和,大可不必理会,只是蜀王忌惮清华母女的性命,对此议和不曾犹疑,很快便答应了。
清华在魏营待了一年多,见证了魏蜀之间的跌宕争锋,她在唏嘘魏国从中原一霸的雄威到今日日薄西山的苍凉时,更多的是对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