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掉北辽十万大军,他自己七万大军也损失了四万多。原集一战,有金甲军扛着,才损失一万出头就灭敌五万。原北一战,虽说把敌人包围,可没有金甲军扛着,损失有点大,灭敌五万自损三万。两万黑骑还剩八千,真是让他心疼的受不了(这还是占了对方残军的便宜,不然死伤更多)。还剩不到三万人马,休息一晚,天一亮又立刻启程,等不起啊,没办法。
从草原边境直插陇山漠河大概需要两天左右,他得速度赶到北方军塞才行。金甲军不善奔袭,行军速度肯定更慢,不知道拓拔宏宇到军塞没,算算时间,也应该到了。耶律神武估计也会在两天左右赶到,胖子比他多走一天,想必也是差不多时间。可他跟耶律神武不同,人家二十万大军,拓拔宏宇才十万。必须要赶在耶律神武之前到达,哪怕快上半天,也能有些时间布置一番。“猴子,传令,晚上不休息”
“是,老大”
……
———
此时,草原深处,大北辽帝国京都临潢府,皇庭内。“来人,去传国师来见寡人。”
……
世人只知北辽只有两姓氏,其实不然,耶律和萧只是北辽国姓,也就是统治者。北辽源于东胡,而东胡是个大种族,内部大小部落数十个。八百年前的北辽……额,应该说是东胡,八百年前的东胡是没有姓氏的。依附于北汉帝国之后,才得北汉大帝赐姓——刘,从那以后,东胡才有了唯一一个姓氏——刘。得北汉照扶数百年,从几十万人口发展成了几百万,力量强大了,自然就想摆脱北汉。那时正值北汉末年,晋王造反,东胡趁此机会一举摆脱北汉帝国,靠着数百万人口的庞大部落,成功割据草原东南。后来慢慢向草原推进,吞并无数小部落,人口也从几百万变成了上千万。成为草原最大部落之后,又想一统草原。可那时的草原还有几个强大部落,联合起来任然可以对抗东胡,征伐数次都没能干掉那几个大部落。无奈,调过头来又要求回归中原帝国。大晋帝国皇帝原本就想出兵草原灭了东胡,此时东胡主动回归,自然开心接纳。
靠着大晋帝国的支持,东胡实力越来越强,直到两百年后的大晋末年,东胡实力彻底超越草原其他部落联和。大晋末年,又趁着中原内战之机,再次掀起草原战争,这次东胡没有失败。打了三十年,除了跑掉一个突族,其他大族全部吃完,基本上算是一统。而那时的中原,却是天下三分,北方新朝大魏国,也没多余力量去征伐草原(连内部都没统一呢,哪有时间去打外战?)。就这样,东胡建国成功,彻底摆脱中原帝国的附属身份。
建国后,不可能再沿用中原姓氏,靠近中原的东胡族,因地缘关系改姓萧。草原深处的东胡族不知道该改啥,于是就把刘姓,改成胡语当做姓氏。就是说,耶律翻译成汉字就是刘。从此,这两大姓氏才成为了北辽国姓。
可为何又要说北辽还有别的姓氏呢?因为在北辽,还有一小部分人没有改姓氏,任然姓刘。那就是靠近东夏的胡族发源地,也是北辽祖地——东京辽阳府。这个地方处于三国交界处,翻过枯木山就是东夏,越过燕山就是大魏。受汉人同化特别严重,不会说胡语,也不会用胡文,甚至连自己到底是不是胡人都怀疑。祖祖辈辈姓刘七百年,骨子里就认为改祖宗姓氏实为大不孝,不是你北辽大帝一句话,让改就能改的。北辽大帝想想,辽阳是东胡祖地,而且刘姓虽说是汉姓,但也算是北辽祖姓。算了吧,既然祖地百姓不愿意改,那就不改了。
又因东胡早期打天下的老一辈,回到辽阳养老的实在太多,搞得北辽大帝不得不改变辽阳政策。把牧场伐草种田,建了大大小小二十多个城池,给那些老前辈安享晚年所用。
北辽现在的祭祖节,就是沿用了汉人的春节和清明节,只是改个名字而已。年头大祭祖节,年中小祭祖节,和汉人的春节、清明都在同一天。每年春节期间,汉人百姓都有回乡祭祖的习惯,而此期间,北辽也同样在过他们的祭祖节。包括耶律和萧姓两族,都会回到北辽唯一不游牧的地方——东京,进行他们的祭祖活动。没办法,祖坟都在辽阳,不去辽阳祭祖,还能去哪?草原深处的上京临潢府,表面上属于北辽京都,其实在北辽人眼中,真正的京都还是东京辽阳。(得、不知不觉又扯远了,马上回来)
世人皆知,北辽大帝耶律亣是靠着萧太后才上位的。而世人不知道的却是,耶律亣上位,其实还有一人支持,若没那人,他就算成功上位,也很难坐稳。那人是谁呢?就是当今北辽唯一执政大臣——祖地族长刘兴泽。
作为北辽国师,刘兴泽不可能不知道大王召见他所为何事。萧太后在世时,确实很喜欢二皇子,他是没看出那耶律神武到底有啥本事,除了会溜须拍马,讨老太婆欢心,其他啥也不行。此次出兵西辽,他原本就是想让大皇子去的,可那小子听到消息,跑去陛下面前主动请缨。陛下找他谈话,能不能把这次机会让给耶律神武,他身为帝国执政,这种事情当然有权利拒绝陛下,只是怕陛下心留芥蒂,无奈答应。现在召他过去,肯定是为此事。没有继续多想,出门向皇庭而去。
……
“陛下,国师大人到。”
因北辽和东夏皆受汉人影响,所以北辽皇帝的打扮,也都是按中原皇帝的制式仿取。耶律亣皇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