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公元313年刘琨南征匈奴8
大太监王沈忽然插嘴:“刘琨孤注一掷,你们自管守城,让我皇也守在平阳岂不也是孤注一掷。”
陈元达侧头一瞧,一见是太监王沈,大骂道:“先帝虽然在政治上看重晋臣,甚至‘三公’全是原来晋臣,但是召集重大军事会议从不让他们参加。一个晋廷跑来的太监,哪有资格说话!”
陈元达太过刚硬,他明知王沈在刘聪面前红得发紫,可还是大声呵斥。做皇帝有做皇帝的隐秘规则,刘聪半路出家,被深知此道的王沈哄得一愣一愣的,王沈也就此横空出世了。王沈后来害了好多人,谁忠于匈奴汉,就害谁,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他。
大敌当前,可谓火烧眉毛,刘聪不想怪罪陈元达。他就当没听见陈元达的话,反问陈元达:“那你认为该如何?”
陈元达说道:“刘琨已出鼠雀谷,为防止敌军孤注一掷,绕过洪洞疯狂南下,我军主力应退回西平,只留几千人守洪洞。只要西平尚在,平阳无忧。中山王一来便可彻底消灭刘琨。这也等于兼得了整个并州。”
刘聪下定决心之后,连下三道死命令。
第一道诏书,命令西平以北所有汉民南撤到平阳以南,违者格杀勿论。此招一来为防止汉民反水支援刘琨,二来使刘琨无法获得当地军粮。
第二道诏书,命令大皇子刘粲率主力撤回西平,以西平为首要防线,拱卫京师平阳。
第三道诏书,命令平阳境内所有十七岁以上胡族青年全部集合于平阳城外,作为后备军归二皇子刘易率领。
普根走千里陉偷袭平阳的大胆计划令刘琨心动。可是刘琨却没有实施。他采取的第一方案,还是以守为攻,驻守在鼠雀谷山口。他盼望敌军来攻。居高临下的消灭敌人主力。可是刘琨在山脚下驻军两天,未发现敌军动静。却得来情报:刘粲、兰阳放弃洪洞,领五万军士返回西平。
刘琨不禁皱眉,敌人的军队越来越集中,平阳近在眼前,现在却真的无法出手,而且太原离永安路途虽不遥远,但是一路几百里山路崎岖,粮食供应出现巨大问题。刘琨已命长子刘遵亲自带领伤员返回晋阳。督促粮草供给。此时拓跋普根再次求见刘琨,仍然向刘琨推荐表示,愿意亲自率兵走千里陉偷袭平阳,如果刘琨等不来拓跋猗卢再次派来援军,仅凭手中现有兵力,也只剩下出奇制胜这一招了。
韩据叹息道:“我就纳闷了,我皇命令所有藩镇共击平阳,怎么到现在其他强藩连个鬼影子也没有。”
以前东海王号召勤王,王浚每次都会派鲜卑骑兵千里迢迢赶来,关中的东海王四弟司马模更是一呼即应。北宫纯两次马踏匈奴大军,号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苟晞虽然与东海王相互猜忌越来越深,但是仍然会响应东海王的号召。他曾经希望东海王只要杀掉潘滔。便愿意接受东海王派来的监军。东海王一死,王浚也不来了,司马模也败了,苟晞也跟着败了。
温峤说道:“现在中原衰落,中原豪杰刘演、魏浚、郭默势力弱小,尚且无力自保,哪能前来;匈奴中山王刘曜在关中堵着关中数州,关中豪杰也无法前来。有实力来的,只有江南司马睿和幽州的王浚。司马睿路途遥远。远水不解近渴,王浚那边都准备自己称帝了。哪还愿意为晋室卖命呢。我军孤悬于此,我看不如撤军。”
刘琨说道:“我原以为我军守住回并州的山口。以守为攻等候敌军前来。好处是我们背靠优势山地,居高临下消灭敌军主力,来一支我们吃一支,再攻打平阳。没想到,敌军果然狡猾,防线竟全面后退至西平,我军面对两倍于我的敌军,况且敌军还有城池可守,我军很难有所作为。普根将军的迂回偷袭平阳的计划,你们是否认真考虑?”
韩据说道:“普根之计实为上计,如若成功,将名彪青史。”
温峤回道:“表面上看,如若成功将成名立万。但是我军本就人少,再分出一万,如若奇袭效果未能奏效,我们将会全军覆灭,没有回头路。再说从此地到平阳也就一两条小路,敌人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兵马把守,出得千里陉,如果不能迅速消灭守卫的敌军,将达不到奇袭效果。”
普根说道:“一般情况下,防守小路关隘的通常不足一千人,一来防守,二来报信。我部骑兵上万,攻下出口岂不易如反掌。而且鲜卑马匹优良,士兵骑术高超,即使有那么几十个人逃脱报信,也会被我在半路追回,奇袭效果应该不成问题。从我们驻军之地离平阳、西平已不足百里,六修骑兵可以朝发夕至,等我攻下平阳,元帅再领两万军士攻打西平即可,元帅不必冒险,风险由我部万人承担。”
刘琨听得普根的话也非常感激的说:“如若能够攻下平阳,将军可是恢复大晋的第一功臣!”
看来刘琨在无奈之下,已经被普根说动了。
刘遵奉命带领伤员返回晋阳,可他最重要的使命还是督促粮草供应。伤员行动缓慢,刘遵心急如焚。不得已刘遵命大部侍卫保护伤员慢行,而刘遵自己则只带上五名骑士,爬山涉水,快马加鞭赶往晋阳。
刘遵日夜兼行,不到三日就进入晋阳城。刘遵进入行署,见过卢谌、崔悦,将前方形势简单的作了介绍。晋阳官吏听闻刘琨经过浴血三战,大军已经走出了鼠雀谷,敌都平阳近在咫尺,兴高采烈深受鼓舞。
刘遵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