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新列强时代>第四百零六章 ‘中兴之象’

好好的发泄了一通对湘军的不满之后,乡勇队将官们对南方之前所发生有关太平军之事的讲述还在继续……

有将领说道:“由于官军年在浙江一带的部署被打乱,这才有了后来长毛军的二破江北大营之战和三河镇之战!”

另一位将官接口道:“咱们驻守的庐州也受到长毛军大兵冲击,幸得将士用命打退了他们的凶猛攻势。”

接着又有将领大声讲述道:“当长毛逆匪李秀成部攻陷扬州后,江南大营主帅和春、两江总督何桂清咨浙江巡抚胡兴仁,要求援浙对付石达开的周天培军回援江北。”

“嘿,那些家伙滑头得很,怎么会这么听话?”吴可听到这儿忍不住冷笑出声,这么些年过来他对于清军那些老派将官的习性可是了解得很。

那位将领满脸佩服道:“大人猜测得不错,浙江巡抚胡兴仁以周天培远在福建与石达开作战为由不予答应,只让宁国郑魁士募勇赴援。”

吴可摇头冷笑:“难怪这家伙的巡抚之位被革,朝廷眼下正是最敏感之时,这时还不知道表现真以为朝廷是瞎子啊?”

他真有些不明白,有乡勇队上万将士顶住英法联军在天津的攻势,朝廷权威依旧不小的时候,这些封疆大吏怎么一个个脑子糊涂了呢?

先是曾国藩拖延怯战,接着又是堂堂的浙江巡抚跟朝廷玩心眼手段,他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了。

尼玛的以为这是清末民初军阀混战的世道啊,真不怕朝廷给丫们穿小鞋?

那将领呵呵一笑没说什么,话锋一转继续讲述道:“之后江南大营主将和春等又连连奏咨,江北事急,速调援浙闽各军回援。而当时福建战事正紧。石镇吉、石镇常率部占领连城县,闽浙总督王懿德令总兵绕廷选往攻,可饶廷选托病不出被奏革职。”

说到这儿他不由得连连冷笑:“王懿德正为福建战事发愁时,连得江北调兵命令,于是奏咨曾国藩分军策应江北。”

“曾某人真真是位好的救火队员!”吴可摇头轻笑:“哪里有事朝廷就调他去哪,比起咱们来可要忙碌得多!”

哈哈……

营帐之中发出一阵响亮哄笑,想想还确实如此。

要说乡勇队也就是安徽清军的名头也不小,可是吴可一贯实行韬光养晦之策,几万弟兄分散在淮北和河南两地很不起眼,加上当时乡勇队一部主力还在天津奋战,所以朝廷也没太过‘打扰’一直很低调的安徽清军。

“确实,湘军太过张扬了!”就连二牛都忍不住轻笑开口:“曾国藩当时正与进入江西泸溪、新城的石达开部作战。正其时当江西建昌、宁化大疫,曾国藩所部湘军军士染疾,被围在江西一派狼狈。”

“也不知道是不是给他们穿小鞋,皇上这时还命曾国藩遣军赴洋口,与石达开作战,同时严令周天培回援扬州。”

说到这儿他更加可乐:“也不知是不是周天培倒霉,闽浙总督王懿德先是奏留他剿延平、洋口之石达开军缓赴江北,却是没有得到朝廷允许。于是王懿德再次上奏表示汀州、连城、宁化,逆势猖獗,周天培一军,正由顺昌、将乐乘胜进攻,可助迅速聚歼。若稍涉松劲,攻败垂成,以后补救为难。且周天培即令折还,江宁进途纡远,诚恐缓不济急。”

“同时还要求汲云南楚雄协副将张腾蛟赴援,仍要求曾国藩酌拨劲旅,一并赴援。由于其态度坚决朝廷不得不让步,最后决定,俟曾国藩入闽后,即饬周天培驰回江南,交和春调度。”

“结果到了最后,曾国藩、周天培谁也没调回江北,都留在赣闽对付石达开,这么一通折腾下来可浪费了不少时间!”说到这儿,他不屑的撇了撇嘴。

之后的事情不用详细介绍吴可都清楚,就在南方清军各处兵力紧张,为调兵援江北而互相扯皮时,太平军将**之敌团团围困。敌乞援予江、皖各营,德兴阿等节节退避,不遑回顾。

湘军悍将李续宾奋力苦战攻陷舒城后。为解庐州之围扑向三河镇。可由于他部长期苦战,损兵折将已不满5千人,渐成强弩之末。

正当李续宾孤军深入时,金陵太平军前军主将陈玉成统大军进至三河镇南30里的金牛镇,包抄了李续宾军的后路,并急檄围困庐州城之悍将吴如孝派兵截击舒、桐援敌。

于是李续宾四面受围。后军主将李秀成挥师又至,陈、李两军以及附近之太平军地方部队奋力猛击,大败李续宾部于三河镇。

湘军悍将李续宾自缢而死,太平军更是阵斩曾国藩之弟曾国华,元戎参佐文武400余员及入犯湘军全军覆没。

之后陈、李两部太平军又乘胜拿下庐州南部之舒、桐、潜、太等州县,一度导致湘军元气丧尽,四年纠合之精锐覆于一旦。

再一次逼迫湘军退守鄂东,制止了湘军长驱直入之势,对稳定天京及整个太平天国的战局,起了重大作用。

现在想来,洪秀全正是利用了石达开创造的形势,才能够腾出手来,整肃内部,编练军伍,重新形成了以陈玉成、李秀成为骨干的军事核心。浦口、三河两次战役的转机,甚至一度使太平天国一度有了中兴之气象。

这边陈、李两位年轻将帅大发神威迅速崛起,那边石达开也是活动频频给予湘军极大压力。

一八五八年秋冬,石达开部先后攻克江西瑞金,连城,南安。部队在这里休整。

而在一八五九年一月,也就是吴可还


状态提示:第四百零六章 ‘中兴之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