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盛明贤王>第一百四十一章 期待无声

商怀英入内,快步至御座前行大礼,“启禀陛下,越王于北境两次截击鞑贼,共斩首一百一十五级,未放跑一名鞑贼。”

皇上直直地站起身来,满脸的喜色中夹杂着一丝疑惑,良久后才说了句“平身”。

殿中百官更是齐齐一震,就见许多人在茫然对眼,那分疑惑全写在脸上,显得十分的夸张,如突然见到太阳从西边出来一般。

“越王带去的亲卫军、越府护卫军还剩多少?”行在兵部尚书王骥茫然道。

商怀英望了王骥一眼,转向皇上道:“启禀陛下,亲卫军、越府护卫军战殁七人,另有十余人受伤。”

什么!仅死七人?于久经沙场的王骥而言,亲卫军、护卫军战损交换比如此低,这意味着什么,他自然心知肚明,当年他率大军征剿已成惊弓之鸟的鞑靼余部时,那分血腥依然历历在目,明军死伤惨重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稍楞片刻,王骥脸上泛起由衷的欣慰之色,“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百官齐齐躬身道。

少年天子首次在社稷大事上乾纲独断,其圣明之处已得到了完美的印证,皇上自然是喜不自胜。不过,瓦剌不可战胜的神话已被打破,这让他忽然淡忘了进剿思任发一事,心思全落在了瓦剌头上,蛰伏的豪情被重新唤醒。“越王未班师,是想再度奏凯么?”

“陛下圣明!”商怀英躬身道:“陛下,只是越王那边粮草不济,还请陛下下旨调度。”

“此事不难,保安州那边粮草充足。”皇上缓步走下御台,“哦,亲卫军战绩如何?”

“启禀陛下,千户蒋乙率众斩杀鞑贼五人,副千户赵岗率众斩杀二十一名鞑贼。”

皇上微微一愣,旋即开怀大笑。

征讨思任发的战争史称“麓川之役”,此刻,这场备受后世诟病的无聊之战突然被皇上搁置在一边,对此,文武百官作声不得,王振却选在这个时候开了口:“陛下,去年黔国公率云南大军进剿思任发贼众,让贼首侥幸脱逃,殊为可惜。而今陛下亲自点兵点将,定能毕其功于一役,让思任发伏法。”

王振的心思不难理解:大明要想振军出境重创瓦剌大军,此事难度极大,而征讨思任发这样东躲西藏的流寇则不难,一旦获胜,便能彰显天子的文治武功,且胜利的荣耀全归天子所独有,并无一个亲王从中分辉,故而麓川之役的军事意义不大,政治意义却不容小视。

许多史官都有刻意丑化宦官之嫌,后人须客观甄别史料,方能对许多历史事件作出合乎逻辑的梳理。就拿王振来说吧,他身为天子家奴,自然是护主心切,预政的初衷或许源于对天子的一片忠诚。至于权势熏天之后,私欲随即泛滥,只能另当别论,内臣与外臣莫不如此。

皇上似乎接受到了王振的忠诚,深望王振一眼,“先生,此事不急。”

先生?就见百

(本章未完,请翻页)官中有人暗自撇嘴。

那边沉默已久的杨溥将头伸向一脸落寞的杨荣耳边,叫上了他的字,“勉仁兄,越王带着五百亲卫军,还有一个商怀英,换作是别人,能防范周全已是难得,而越王不止于此,把各怀其心的人捏在一起,力气全用在一致对外上,就凭这分才智,也该让你、我二人由衷地叹服。”举目看向王振,将语音降得极低,“眼前的这位心眼太多,又把心思用在了百官头上,他才是真正难以对付的人。”

杨荣淡然看了杨溥一眼,举步朝皇上那边走去,临行前似乎还轻轻甩了一下衣袖。

“陛下,臣请致仕。”

殿中洋溢着浓浓的喜气,故而杨荣的贸然请辞极不应景,皇上闻言一愣,缓缓道:“杨卿乃朕的股肱之臣,辅政多年,劳苦功高,朕若有疏失,杨卿不妨直言,何故弃朕而去?”

杨荣微微垂首,目光倏然一亮,旋即趋于黯淡,屈膝跪于地上,“臣叩谢陛下垂怜之恩。臣离乡多年,久未回还,臣恳请回乡扫墓祭祖,望陛下恩准。”

皇上扶起杨荣,眼中带分笑意,脸色却显得淡然,“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既如此,朕岂能枉顾卿之厚德?准奏!”

王振朝杨荣投来意味复杂的一瞥,在杨荣陛辞后默默走出武英殿的那一瞬间,百官纷纷扭头望向杨荣脑后透着沧桑的几缕散发,片刻后,门外已是漫天飞雪,掩住了一个踽踽独行的背影,似在宣告一个时代的正式终结。

······

厚厚的积雪铺满大地,隐去了一切尖锐的棱角,即便是刀削般的断崖顶上,那层覆雪也呈现出平缓的弧度,经阳光一照,白晃晃的一片,衬得天空更加蔚蓝。

“石峰,你慢点,等等本王!”

朱祁铭策马疾驰,身边的王烈兴奋得哟呵呵叫了几嗓子,眼眸中亮着两点雪色。

“殿下,那是一只傻狍子,它耐力不够,多半会被石峰逮住。”

“傻狍子?为何叫它傻狍子?”

“狍子好奇心极重,若猎人一击不中让狍子逃走,过后狍子必返回原地看个究竟,易遭猎人伏击,真是好奇心害死狍子!”

“哟嚯嚯!”前方数丈远处,石峰大声吆喝着,一手牵着马缰,一手举弓挥舞。

十余丈远处,那只狂奔的狍子猛然停了下来,回头看向石峰,眼中散发着柔和的光泽,浑然一副呆萌萌的神态。

还不快跑,傻瓜!朱祁铭方要发声,却见狍子嗷叫一声,转身再次狂奔起来。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一章 期待无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