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这些你们一时也不一定理解,你们只要记住红薯可以当饭吃,可以用来喂养猪牛马等牲畜,而且产量很高,亩产可以达到三十石到五六十石(这里一石按60斤计算),就是上天赐予的果实。”吕布尽情的鼓吹。
能当饭吃的【红薯】,亩产三十石到五十六石!这是什么神物?众人难以置信。
水稻在这里平均亩产才三石,这红薯居然最低三十石,还能代替稻米当饭吃。多数人,脑袋反应不过来。
只是看着眼前的一片红薯苗,目光炙热,跃跃欲试。
“亩产最低三十石,比中原粟谷还高七八倍,这能当饭吃?”别说众人难以接受,就连张辽心里也不敢轻易相信。可是这是吕布弄出来的东西,又让他不得不信。
“世间真有如此神物?”丁弘可以想象,如果真如吕布所言,种植这些红薯,说不定就能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他已经不在意吕布怎样发现这些东西的,反正对百姓有利,就是好事,何必刨根问底。
贾诩若有所思,口中念叨:“难怪他可以如此洒脱的免除人头税,原来秘密在这红薯上。”
他很有兴趣,想知道吕布接下来会怎么做。如今吕布已经掌管南海郡,苍梧郡,合浦郡三郡,近七十万人。地广人稀,想要在这里有一番作为不易。
先不说荆州的刘表会不会干涉,就是要对付交州剩下的郁林郡,交趾郡,九真郡都需要长途跋涉,费时费力,敌人有了准备,那必是一场硬战,苦战。
打战就需要人和粮食,好在南海郡和苍梧郡的税粮还没有上缴给交州刺史朱符,两郡府库中的粮食也有百多万石,能够支持到下个秋收的。但前提是,没有长期的战事,不然也耗不起。
贾诩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心里都在为吕布盘算着。但吕布身上太多意外,他还无法做到算无遗漏。
吕布这边,看着众人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他就马上切入正题,说道:“现在本将军就传授你们关于这【红薯】的栽培方法。”
说着,吕布来到一旁的一大片空地,应该是耕种过,后来荒了的土地。
“先来十几人将这片地深翻一下,记住用锄头挖深一些,然后把泥土拍碎就可以,最好是熟练耕地的好手。”吕布指着眼前的荒地,对张辽他们带来的人说道。
“将军,草民愿意试试。”
“我也愿意。”
很快走出二十人,个个拿着锄头,多数都是身体健壮的青年男子。而且这些人基本都是丁弘带来的那些人中走出来的。
“好,就你们了。按照本将军的做,先把这片地翻耕了。”吕布说道。
耕地,这些人是好手,看动作相当熟练。
大约一炷香过去,二十人,大约翻耕了三亩多荒地。表面翻出来的泥土也都拍碎了,这土地带沙,天虽然一直下着细雨,但翻耕出来的泥土并不很粘结。
吕布取来几根红薯藤,展示给二十人看,说道:“这红薯苗是一节一节的,每一节有个结点。可以将一根长长的红薯苗按照节点,分成一节一节的,就像这样。”
吕布亲自示范给他们看,而后让他们动手试做,直到吕布满意才喊停。
接下来就是耕种了,种植红薯苗还是很有讲究的,首先要深耕,深耕能加深活土层,疏松熟化土壤,增强土壤养分分解,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改善土壤透气性,有利于茎叶生长和根系向深层发展,从而提高甘薯产量。
其次是起垄种植,垄作优点是,比平作栽培增加地表面积,增大受光面积,增加土体与大气的交界面,昼夜温差大,且有利于田间降湿排水。在起垄时要尽量保持垄距一致,如宽窄不匀会造成邻近的植株间获得的营养不同,造成优势植株过分营养生长,而弱势植株可能得不到充分的阳光及养分,生长不匀影响产量。
这也必须吕布亲自为他们示范,也许是十几年没种过地,吕布拿起锄头,有种亲切感,干起活来异常的投入,卖力。像是一个干农活的老手,熟巧自然。
他突然想起一首小学读过的诗,不经意间念了出来: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近千人听见吕布突然念出的这诗,尤其是最后两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说道他们心里去了。
他们突然感觉吕布十分亲切,是懂他们这些辛苦种地的人。后来这首诗也从这里开始不胫而走,传唱民间,成就了吕布的一段传奇佳话。
而且,贾诩,张辽他们以及将士们有认识吕布的另外两面:懂农耕,会吟诗作赋!
后再吕布就在这里冒着小雨,指导这近千人种植红薯苗,直到天黑。
碰上吕布这样的苍梧郡之主,让众人觉得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这次的事让吕布的体恤百姓的好名声迅速扩散,民心慢慢向他靠拢。
可是吕布没有时间悠闲,当天晚上在太守府,连夜招来军中技艺熟练高超的木匠,铁匠。
除此之外,吕布还让丁弘找来几个精通各种农具的农户前来,必要时可以提供一些建议。
要在一个月内种植上百万亩红薯,不仅需要广大农户的支持,还要有足够的农具供应,其中锄头是需求量最大的。
其次,因为三郡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