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还有一个让他们迷惑不解又咬牙切齿的问题是:申修为什么要刺杀卢植?!
要知道他可是府中董卓留下的那些仆役中率先被卢植感化的人员,之前正是有了他的掩护才让卢植得以同其他朝臣一起策划了诛杀董卓的一系列行动。纵使董卓在临死前的某些举动至今仍然令人感到迷惑不解,可是却也不能否认朝臣们为了那一日所做出的努力。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如今却用那么残忍的手段谋害了赋予他“新生”的卢植。
复仇者们固然恨不得寝其皮食其肉,可是他们同样认为申修的背后应该有一个幕后的黑手。
否则实在是解释不清他的作案动机,这个令复仇者们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事实上复仇者们第一个锁定的目标便是卢植最大的政敌,也是最具有作案动机的那个男人——司徒王允,卢植曾经的好友兼战友,现在近乎于不死不休般的政敌。
董卓死后,王允为了大权独揽。拼命排挤同样是诛杀董卓功臣的卢植,同时变着法的想要剪除卢植的那些“羽翼”。可是眼瞅着就要成功的时候却被已经压抑到了极点的朔州军反戈一击,不但之前的成果眼瞅着就要失去,甚至还要面临朔州军的反攻倒算。
另外王允早年同样是个脾气暴躁颇具游侠之风的男人。甚至曾因为对贪官污吏任命了一位能力不足的人做了郡吏而打算刺杀贪官和庸吏,所以假如现在他为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而选择刺杀已经成为他面前最大的绊脚石的卢植,也并非什么出人意料的事情。
只是似乎心有灵犀一般。
就在传出卢植遇刺身亡的消息没多久,长安城中便开始流传王允同样遇刺的消息。
只不过似乎运气要好过卢植,王允仅仅只是受了轻伤。却是没有性命之忧。
至于刺杀者,则是来自于司徒府的仆役,而且与申修相同的是,那位据说是刺杀王允的仆役也是董卓留在司徒府上的“遗产”。
似乎看起来,卢植应该是死于董卓余孽的反攻倒算。
只是对这样的结论,复仇者们似乎有些犹豫,虽然因为这个原因而将董卓留给太尉府的那些“遗产”们或资源或被自愿的为卢植殉了葬,可是他们似乎并没有停手的打算。
毕竟,同样有传言说益州牧刘焉同样有着重大的嫌疑。
比起其他的传言,复仇者们对这条留言的认同度似乎更高。事实上卢植生前曾经多次向杜畿、李敢等人透露自己对刘焉那已经无法抑制的野心的担忧,认为王允与之联合无异于是与虎谋皮,是非常危险的举动。就算董卓被诛杀后除了力保李书实之外便是向王允建议限制刘焉的权力以抑制他的野心,可以说对于野心勃勃的刘焉来说,卢植同样是让他憎恨的人物。
于是,益州军再一次成为了朔州军发泄的对象,而且这一次的结果似乎更加令他们绝望——不但普通的士兵十不存一,就算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将领也战殁了好几人,而其余逃出长安的将领也都各个带伤,其中好几人都处于伤重虚弱的状态。
几乎在一夜之间。朔州军成为了比西凉军还让人谈之色变的恐怖存在。
事实上很多官员和百姓都相信,已经被仇恨冲昏了头脑的朔州军将会变成比董卓还要残暴的政治势力,而在他们统治之下的长安,将会成为一座真正的死城。
甚至。长安城中关于“朔州军要用全长安的百姓为卢植陪葬”这样的谣言已经越穿越离谱,又一轮新的流民潮不需要酝酿便直接爆发。
毕竟转了一圈后,复仇者们发现,他们除去杀了一堆“挨个砍肯定有冤屈的,隔一个砍大概应该会有漏网之鱼”的人之外,最为重要的目的却一个都没有完成。
幕后黑手自然还处在一团迷雾之中。而作为直接凶手的申修也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这无疑让复仇者们有种恼羞成怒的感觉。
而这种感觉似乎也印证了已经开始逃难离开长安的百姓们的想法。
朔州军这是要吃人的节奏啊!
天知道关于朔州军的“魔王们”已经被传说成了怎样一副糟糕的模样。
现在依然怀着忐忑的心情瑟瑟发抖的留在长安的官员和百姓们唯一关心的是,朔州军明天又会将谁当做是“重大嫌疑人”呢?
这种头顶上悬挂了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的感觉无论谁都不会喜欢的。
可是,命运却偏偏和这些人开了一个大玩笑。
初平三年九月二十三日。
又是一个秋雨凄冷的日子。
原本一直生活在“喧闹”中的长安城今天突然“冷清”了下来。
一大清早,天依旧还是灰蒙蒙的,又阴又冷。
长安城东面的宣平门外挤满了男女老少。
人很多,即使以长安城的高大巍峨在攒动的人头下也变得渺小了起来。人很多,向西望不见头,向东望不见尾。人很多,哪怕是随便挥一挥手中的白幡,便能掀起一场灰白色的风暴。
这些百姓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伯伯拄着朝廷赏赐给他代表着“乡老”权力的拐杖。背靠着一棵已经枯萎的杨柳,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年轻的夫妇,丈夫抱着幼小的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时不时微微探出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鹤氅,互相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虽然人多的足以令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