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小人物的英杰传>2.论好基友对人生选择的重要性

“主公只需要派遣少量不会对林风产生太多惊吓的部队,对代郡地形较为熟悉的向导,另外还有正这个区区小人,应该是足够了的。”

面对李书实的提问,面对来自于周围等待的眼神,法正依旧是带着那种仿佛无视了周围一切的不屑坏笑从容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自信的仿佛没有朋友一般。

“孝直的能力我是非常信任的,那么这一次就由孝直你自己说一说,你觉得你能与谁更好地配合。嗯,说起来你与扶风孟佗的儿子孟子敬关系匪浅,不知这孟子敬的能力如何。”

法正自信到了简直没朋友,可是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李书实偏偏还似乎很配合的样子,而且似乎还对法正的好基友产生了兴趣,很让人能联想到“一x二o”之类的词汇。

好吧,如果是外人大概有可能会误会李书实对法正有什么计谋之外的企图,但作为跟着李书实混了这么多年的这群大大小小或聪明或笨蛋的狐狸,他们还是很清楚李书实的习惯。

呃,有一只大概怎么进化也只能进化成比较大个的小强,大概此生是和狐狸这个物种绝缘。

李书实“识人”之名众所皆知,而且除了经常恶趣味的“欺负”赵云之外似乎也没显示出其他双向插头的征兆,而且就算是有征兆以某只萝莉的凶残程度,也足可以将弯的给捋直了。

所以李书实的行动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对方看上了那个叫做孟达的家伙,那就说明那个叫做孟达的家伙的确有值得李书实这么做的原因,同时也很是感动了一下开始展露自己才华的法正,让这个大概是打算做孤臣的家伙此时眼中满是激动的神色。

不过激动归激动,法正倒是很快就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情,他对李书实鞠躬行礼,这才说道:

“主公如此信赖小人,小人感深肺腑。不过孟子敬虽然能力不逊于大人麾下的诸多将军,也不会弱于大人参谋部中的那些少年英才,但终归是时日尚浅。短时间难以服众。此战需要上下一心,隐秘行动,容不得半分差池,故而请主公另选宿将。确保万无一失。”

点了点头,李书实露出满意的笑容。

孟达啊孟达,不是咱不任用你,而是你的好基友也觉得现在就给你加担子还不是时候,所以你要是心怀怨恨的话可不要对着我来。先去解决你的那位好基友吧。

孟达是人才么?

李书实从来不否认这一点,只不过这位从扶风逃难到西蜀的士子可不是一盏省油的灯,或者说当初将刘璋卖给刘备的三人组中哪一个都是这种奇葩的强人——睚眦必报但心有沟壑的法正,对各种风吹草动都极为敏感却又运气不佳以致于空有一腔抱负却无处施展的孟达,同样长相不佳但才华却与庞统相差仿佛可偏偏不太会做人的张松。

好吧,总结起来就是,这三位虽然都属于高智商人士,但情商上似乎都有些短板,若是在能够容忍且善于利用他们的君主手中自然是对敌人的夺命利器,可如果换成了无法驾驭他们的君主。这夺命的利器就只能伤害到自己。

而在这其中,尤以孟达最让人不够放心。

法正对自己的定位很准确,他就是刘备的谋主,他就是刘备的爪牙,所以哪怕是他的疯狂,也是刘备能够默许的疯狂。因为他做了很多刘备想做却不能做的事情,因为他做了很多刘备必须做但不能做的事情,他为刘备集团对益州的掌控扫清了很多障碍。

难道法正真的是不知深浅么?

不要忘了法正对于许靖的评价,那一番说辞哪是一条没有理智的疯狗能说出来的。

所以,就算法正是十恶不赦的疯狗。那也是一条有理智更有智慧的疯狗。

一如李书实让他在关中大地上所做的那样,简单有效到让他没有朋友。

张松呢?

其实张松真真是奇冤无比——张松最开始可不是要将益州卖给刘备,事实上他最开始前往的地方是曹操的大本营许昌,见到的是当时天下最大的诸侯曹操这只黑皮矮子。而他的这一行动显然是得到了益州大部分家族的同意。甚至可能包括了刘璋本人。

毕竟与刘琮在演义中的表现不同的是,历史上的刘琮结局虽然不能说是辉煌光耀,但至少也算是被封列侯,算是给了一个安乐死。

可惜矮子相轻,而且张松又将曹操辛苦整理书写的孙子注(就是李书实手里的《孟德新书》)批了一个体无完肤,结果两个人不欢而散(曹操这个时候哪有“求贤令”时的风采)。这才有了将益州转卖给刘备的举动。

说实话从张松的两次卖益州的举动中可以看出,他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将益州卖了出去,而是因为低估了人们的心理问题——纵然张松、法正这样的有识之士看出了刘备的英武不凡能力非常,是当世仅次于天字第一号boss曹操的二号人物,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那个时候的刘备还仅仅只是一个依附于江东的附属实力。

可惜很多人已经忘记了当年曹操之于袁绍也恰恰如刘备之于孙权。

但你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种宁愿去计算短期的利益收获而不是计算长远才有可能获利但可能会使短期内受损的那部分的人占据了社会的大多数。

否则那些战略家就不会是稀缺资源,是凤毛麟角的存在,德国大概也就不会输掉二战了,更有可能连发动二战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一战中那让人看着胃疼的表现。

就好像今人听说自


状态提示:2.论好基友对人生选择的重要性--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