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领先四十年>第一百三十一章 以宗教对宗教,完胜
,今年的习俗变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群穿着龙服特制太极图案的道士,来到了这里。

起先,他们在乡下走乡串户,给人治病。

然而,每家每户,只能免费治病一次。

一次免费之后,后面三次,由病人家属提供药材。再后面的话,就没有优惠。

即便这样,老百姓也愿意。

他们信佛,经常到庙里,由主持赐下祝福。

其实,我们都晓得,和尚的祝福,也就是一个精神作用。

人吃五谷杂粮,生百病,在头上撒点儿水就不生病了?

岛国的农民确实太穷了,孩子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必须送到庙里当和尚。

家里的土地,就要划给寺庙一亩水田或者两亩旱地,作为孩子在庙里的伙食费,永不归还。

这些道士不一样,曾经有人问:“可以免费治病吗?”

“可以!我们道教信徒只提供药材,都免费治疗。”领头的人白须飘飘,仙风道骨:“只要你参加我道教,每年交给我道观两百斤大米就够了。”

当时,在定这个标准的时候,就有些犯难。

按照张承忠老人的说法,他祖先是整的五斗米教,那农民也需要交五斗米。

他刚一提出来,就被其他的道派否决了。

开什么玩笑,历史上都已经被遗弃的东西拿到今天来用?

一年两百斤大米,老百姓一合计,眼睛亮了。

很合算!

哪家一年到头没有个伤风感冒的?与其在庙里求爹爹告奶奶,让那些和尚在头上洒几滴水,不如参加道教来得实在。

参加了道教的人,自然是欢呼雀跃。同时,他们也感到万分沮丧。

在道教里面,有两种比较特殊的职业,道医和道武,这两种人,才是道教的精英。

只有中国人能够学,其他所有的外国人,不在学习之列。

今年的叭网玛,远远近近的都被告知,是孟休城里道观开山门的日子。

在道观的正门上,只看见一个大大的道字。

今后,世界各地的道观,除了历史遗留下来的,一律没有名称。如果道观建在孟休,那就是孟休道观了。

却说在孟休道观的前面,有一个一丈多的高台。

这些原住民大惊,昨天晚上这里啥都没有,什么时候建了一个高台?

只见那老神仙一样的人物,健步走上高台。

高台顶上,有一把椅子,前面,是一个麦克风。高台的四周,各有一个高音喇叭。

“无量天尊!”那白须道长甩了一下浮尘。

这声音好像有魔力,远远近近正在热闹的人群,不断安静地往这里汇聚。

“道教,又称道家、黄老、老氏与玄门等,是我远东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是远东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深深扎根于远东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

“据道经记载,道教起于盘古开天辟地,元始立教说法。传至世间则创始于黄帝崆峒问道、铸鼎炼丹,阐扬于老子柱下传经、西出函谷。故以黄帝为纪元计,道历至今已有4700多年。”

一众傣族人倒抽了一口凉气,偶滴神啦,四千七百多年?

那道长还在继续:“我们的道友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长生久视。”

人群突然喧哗起来,一个胖大和尚,带着一群光头,趾高气扬地往高台而来。

大家噤若寒蝉,天晓得这专横霸道的秃驴,会给这些专门治病救人的道士们,带来什么灾难。

高台附近的人,似乎想用身体挡住和尚们的去路。

千百年来的积威,眼神过处,百姓纷纷退让。

“阿弥陀佛!”胖大和尚一个人登上高台,先宣了一声佛号。

“欢迎大和尚来参加我们道观的开观之日!”老道长捋了下雪白的胡须,笑吟吟说到:“不过此地不是待客之处,等我向天尊祷告完毕,到观里叙话?”

大和尚一时语塞,他万万想不到道长来了这么一句。

下边的和尚们也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这大和尚毕竟当了多年的主持,迅速镇定下来:“你在这里开道观,是亵渎我佛门,是佛门的公敌。”

“大和尚好大的口气,也不怕闪了舌头?”老道长一声冷笑:“请问,你让老百姓来把土地捐给寺庙,你们给老百姓做了什么?”

“我们为老百姓修来世!”大和尚理直气壮。

“噢?”老道长展颜一笑:“真稀奇!敢问大和尚可有爷爷奶奶?”

他本来准备问父母的,怕他的父母还在。这和尚快六十岁了,掸国这破旮旯,自然没有多长寿。

“当然有!”大和尚一怔,还是马上回答。

“哦?”老道长眉头一蹙:“请问大和尚你的爷爷奶奶现在哪儿?过得怎么样?”

“他们......”大和尚语塞,色厉内茬:“我们为老百姓祈福、治病!”

“治病吗?”老道长对着下面喊道:“你们找两个轻伤的病人过来,我们道教也能治病。大和尚,我们就来看看,哪个病人好得快。”

两个都是闪了腰的病人,不一会儿就送了过来。

老道长低声问了他治的病人几句,把手指往远处一指。

那病人扭头去看,这边老道长手出如风,把病人的背部一拍。

病人“哇”一声惨叫,接着跳了起来:“我好了,我一点儿事儿都没有啦!”

反观大和尚那边,从小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一章 以宗教对宗教,完胜--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