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天气虽寒,忆柔在园子里走了几圈,身上却起了些微汗意,闻言脚步一顿,神情有些意外:“太王妃回了?”
“是啊,听葛总管身边的小福子说的,说是昨儿早上动的身,这会儿刚回来。”
忆柔“唔”了一声道:“先回去换身衣裳,一会儿随我去跟娘娘请安。”
回到揽月居,由若雨听风服侍着换下家常服饰,挑了一身浅紫绣石榴纹缠枝软缎小袄,配同色裙子穿上。
若雨待要上前拆了头发重新梳妆,忆柔却说不必,从打开的妆奁里挑了支八宝如意缠丝金簪插/进发髻,又取了只玉镯带在腕上,她手臂娇嫩白皙,衬的那通体碧玉的镯子仿佛要滴出水来。若雨听风两人站在一旁,见铜镜里的小姐虽未着脂粉,肌肤却莹白无暇,烟眉雾鬓,双眸莹莹,仿若画中走出的仙子一般,心里不禁生出一股自豪之感。
忆柔走到穿衣镜前看了看,见此装扮既简单又不至于失礼,回身披上一早就熏好的月白披风,领着两个丫头往佛香居走去。
佛香居离忆柔住的揽月居并不远,一炷香的时间便到了。
佛香居原本并不叫佛香居,叫松瑞阁,是后来才改的,太王妃自老王爷故去后便开始每日礼佛,府里的一概庶务也都交给总管葛齐打理,着人摘了牌匾改了院名,又专门修了佛堂,平时里除了抄经礼佛,几乎很少出来走动。
这次去金台山,一是拜佛,二也是为散心,上次睿王爷传来病重的消息,太王妃也是吓得不轻,身边的嬷嬷见她整日心神不安,又听人说金台山的菩萨极其灵验,便秉了太王妃,次日太王妃便命人收拾了东西去了金台山。
后来见儿子转危为安,便索性在那里住下了,这一住便是小半年。
走到门口,见门边侍立着两个丫头,大些的二十岁上下,小些的那个只十三四岁,正是太王妃身边的二等丫头知秋和知夏。
二人见忆柔领着丫头款款而来,忙上前施了一礼笑道:“柔小姐过来了?娘娘刚回,这会正在屋里呢,我进去禀报一声。”
说话的是年岁大些的知秋,她回身掀起帘子走了进去,不一会儿便出来了,笑道:“娘娘请柔小姐进去呢!”
一边说着一边帮忆柔打起帘子,忆柔领了若雨一同进屋,留听风等候在外。刚进屋子,便闻见一股檀香的味道,屋子里的陈设低调中透着华贵,忆柔解了披风由若雨接过,抬头正见太王妃坐在暖炕上,一旁侍立着几个丫头和嬷嬷。
太王妃今年四十五岁,因保养得当,看起来只有三十多岁,只眼角有几丝细纹,她容长脸,五官生的极好,看的出年轻时一定很美,或许因极少出去的缘故,肤色略显苍白。她穿着一身鸦青锦缎常服,头发挽了个简单的发式,以一根祖母绿宝石簪固定,其他再无饰物,装扮虽间,却掩不住通身的气韵。
忆柔上前施了一礼笑道:“听丫头说娘娘回了,忆柔便来看看,娘娘这一路,可还顺遂?”
太王妃俞氏点了点头,看着缓步而来的忆柔微微一笑,拍了拍身旁的暖榻示意忆柔坐过去。
“路上倒还顺遂,本来晌午就能到的,是陈显他们,怕路上坎坷颠簸,马车赶的极慢,本来一天的路生生走了两天。”
待忆柔坐定,一旁太王妃身边的大丫头知微上前奉上两盏茶,忆柔端起抿了一口笑道:“他们也是图个稳妥,慢一些也没什么,左右府中无事,娘娘权当在路上看景儿了,娘娘此行一去就是几月,听说金台山的风景极好,又清净雅致,娘娘住着可还习惯?”
“景致倒是好,别苑的后山上种着一片枫林,此去正巧赶秋天,红彤彤的一片,倒煞是好看。”
“听娘娘说的这样好,我倒想去看看了。”忆柔一脸向往的说道。
太王妃见她如此,便道:“这有何难,待日后恪儿前边儿了了战事,有了空闲,让他带你去瞧瞧。”
说罢径自一叹又道:“他也是个不省心的,此次若不是为他,我也不会去金台山,好在是有惊无险!只盼他这次打了胜仗回来,领个闲差,好好在京里待着,我也就放心了。”
她口中的恪儿,便是睿王褚恪,也是她唯一的儿子。
她当年因生产时难产伤了身子,再难有孕,只得这一子,自然百般疼爱。只是睿王爷自小便受父亲影响,见先王爷领兵作战,极是勇武,自年少时便要弃笔从戎,缠着父亲要从军,太王妃夫妇只这一个独子,怎放心他去征战沙场,自然不允,可怎奈儿子生性倔强,像极了他父王,任准了的事怎么劝也不回头。
王妃哭也哭了,骂也骂了,可最终没能拗过儿子,老王爷虽无奈,却也不再反对,他和王妃的想法不太一样,因着他自幼也是酷爱兵法武艺,认为好男儿自当如是,见儿子虽年少,却志向远大,并不像时下王孙贵胄般整日斗鸡走马,fēng_liú荒唐,心内也颇是欢喜,让他去沙场上磨练一番也是好事,至于安危,有他这个父王在,也不会出什么乱子。
太王妃见管不住儿子,索性就由他去了,只是自父子俩出征后,渐渐开始信佛,每日抄经读卷,以求宽心。
后来老王爷因病故去,褚恪由世子承袭了王位后,更是极少归家,京里的世家贵族子弟成天吃喝玩乐,斗鸡走马的时候,他却在边疆纵横沙场,领兵作战。太王妃虽牵肠挂肚,却也无可奈何。
忆柔见太王妃如此,忙宽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