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明末之火器强国>第四十九章 大乱将起

只有经历苦难,才能体会什么是幸福。

王家村外的难民没有想到有一天幸福会来的如此的简单,以至于当幸福砸在他们的头上时让他们都露出不敢相信的哭泣。

在这些难民最无助、饥饿交迫时,是王家村子的一碗米粥救了他们的一命。本以为能有这一碗米粥,就已经是一种天大的幸运和感激。却不想王家村居然还会接纳他们,给他们修建房屋,让他们的孩子在王家村那新修建的亮堂堂的私塾中一起上学。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可这哪里是滴水之恩,简直是再造之恩。

这一天,王家村收获了一批比绝大多人王家族人更要忠诚于王家村的人。让所有人不知道是,这一百来人的难民也在这一天将自己看成了王名的家奴,在心中默默的发誓。

主子言死,必付之。

吴不余、赵书阳等四人看着那些双眼中充满着感激、心悦诚服的难民炽热眼神中的那个少年,眼里满是惊骇。他们还是小看了面前的这个少年,这简直就是一个妖孽般的少年。

吴不余并不是他对王名所言的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陕西富贵之家。相反吴家在整个陕西境内都是跺跺脚都要让无数人吓破胆的大家族。

吴不余,原大明京城国子监祭酒,真正的天子之师。放在后世来说那就是党校校长,门生布天下。

此时拖家带口的离家也是因为吴不余在朝野之中受“移宫案”牵连,不得不离开陕西。本是去投靠江南东林友人,却不料意外来到了宝庆府。

王名,是吴不余遇见的第一个看不懂的人,也是第一个让他好奇的人。

都说人老智如妖,这简直就是一个隐藏在皮衣下的老妖怪啊。或许是因为难民这一重身份,所以连王名都没有看出这个老人的不凡。

金鳞岂非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吴不余两条眉头紧锁,在大明朝廷这风雨飘摇之际,突然在这乡野之中遇见如此妖孽一少年,也不知未来对这天下黎明百姓是富还是祸!

**********************

北方,京师。

漫天飞雪,一片素白,西北风劲吹,寒冷刺骨。

陕西入京师官道上,一匹健马在疯狂奔驰,“嘚嘚”的蹄声,荡起了一片片的飞雪。

马上坐着一位穿着捕快服饰的官兵,手中紧握着一块令牌。面黄肌瘦,唇干嘴裂,风尘仆仆。

严寒的风雪中,健马身上那一滴滴的汗珠越来越多,流过马身滴入那些白雪之中。

这匹从出河北入京师驿站更换的健马,一路不停的疾奔劳累,终于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倒在了京师外城西门广宁门下不足五十丈外。

飞快奔驰而来的建马,守在城门楼上的官兵早就发现了,要不是发现只有一匹马,估计早就一箭射下来了。就算这样但还是让城门楼上的官兵紧张了一阵,架起了床弩已经开始瞄准。

城门边,已经有官兵开始拉开了阻马架,驱赶进出城门的百姓,其余官兵成队列站在城门前,蹲下,齐举手中火绳枪。

被摔倒的马匹甩出了三四丈远的那员捕快,回头看了眼卧倒在雪地上已经奄奄一息的健马,眼中闪过一丝不忍,可最终只是在心里叹息一声:“好马儿,谢谢你了。”

高举手中的令牌,长途奔袭以来的最后一丝力气,朝城门口边跑边狂喊:“我是陕西澄城县捕快,有八百里急报上奏朝廷。我手中有澄城县知县令牌。”

京师,乾清宫。

明熹宗朱由校此时正躺在床榻边,皇后王嫣正在一勺一勺的给朱由校喂药。

自小时候落水后就身体一直不恙的朱由校得每天靠吃“仙药”维持着。现年已经二十三岁的本该是青壮年的朱由校,却脸白无一丝血色,时常咳嗽不停。

“启禀皇上,皇后。有八百里急报从陕西而来。”

魏忠贤,秉笔太监,兼东厂厂卫。魏忠贤自小就被净身进宫,所以不知书也不识字,但记忆力却极好,性猜疑残忍而且阴毒,好阿谀奉承。靠一路巴结前任司礼监秉笔太监,才成为了熹宗朱由校的心腹,得朱由校信任。

“魏爱卿,是什么急报,要是无大事,你就帮朕处理了吧。”

听到门外魏忠贤声音的朱由校咳嗽了几声,呼了口气,推开皇后王嫣递过来的汤勺,嘶哑的声音对着外面道。

皇后王嫣听闻朱由校的话,眉头就是一皱。这个魏忠贤,最近宫里的留言可是越来越多了,说他仗着东厂厂卫,四处打击异己,与朝廷上各官员争权夺利。

一个阉人居然也敢专擅朝政。可无奈王嫣只是皇后,后宫不得涉政,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王嫣能做的也只能在旁边偶尔提醒提醒朱由校。

“皇上,不可。这可是八百里加急,许是有紧急之事才会有。还是皇上亲自看看吧。”

“唔,皇后说的也对。魏爱卿,把急报呈上来吧。”朱由校本来就是一个对朝政不喜且无自主之人。不然也不会爱上木匠,被民间百姓称之为木匠皇帝了,且被一个太监大权在握。

“是,皇上。”

皇后的话,魏忠贤胆子再大也不敢反驳,王皇后身后的家世还是让魏忠贤有点忌惮的。

老老实实的低着头哈着腰把急报呈给了旁边的宫女。急报内的字魏忠贤一个也不认识,但是是什么事情,早就有人向他禀告的一清二楚。要不是那送报的人在城门口弄的动静太大,或许他都不会告诉朱


状态提示:第四十九章 大乱将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